家里的水果都是由妈妈包办的。爸爸爱吃香蕉,妈妈常买来。香蕉价钱便宜。

    时常望着桌上的香蕉,竟然让我得到一点启示。

    妈妈买来的,都是刚熟,外皮微黄,刚褪去青色不久的香蕉。这种香蕉还不能吃,咬下去,只有酸味,一点也不好吃。她说,买香蕉不能买熟透的,若果一两天之内也吃不了完,它就会烂掉。所以,我们家里的香蕉(或许多人家里也一样),是要等一些时候才能有得吃,往往时间等得最久的,是我;往往没得吃的,却也是我。

    微黄的香蕉,大概过了一两天,其实就能吃了,不过若论味道的话,它的甜味还是不够,淡了点,我是“按兵不动”,静心等待的。然而,爸爸妈妈他们,看见香蕉既已黄熟,忍不住地拿来吃,结果,一天过去,少了三两根香蕉。

    其实,我觉得,味道最好的,应该是表面显现着疏疏落落,如星星般的黑点的时候的那些香蕉甜味刚好,不酸,不浓不淡,吃起来了特别好。但是,如果你很能吃甜,或喜欢十分甜,甜味十足的东西,不妨再等一两天,黑点多起来,它的甜度也更好,不过,要赶快吃,否则一夜过去,它就经已烂掉,不能吃了。

    从我的吃的那根香蕉,妈妈爸爸吃的根香蕉,甚至烂掉的那根香蕉,我仿佛得到与看到一个启示。

    时机。自古以来,时机都很重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指的,就是时机。具我手上的《中华词典》对时机一词的解释是:具有时间性的有利的机会。这话一点也不错,我所以说,自古以来,时机都处于都很重要的位置,被人所重视和看待,是容易从历史里找到理据的。自夏、周开始,伐罪弑君,哪个不是捉住了时机的呢?夏桀荒淫无度,殷汤把他杀了,让人民得到平安。这种弑君也算不上弑君,他是为所有人民除去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从来,一朝被灾,人会说天命,其实是民意,是许多人心里想做却又胆怯而不敢做,不敢拿刀的决定,最后,终于有人站起来,跑进皇宫,斫下了那一个挥霍淫靡的“君”,为天下除去大害。从此,他就代而继之,成为天下主。这不能否认,是因为他捉捏到时机,是他敢于走出来,做普通的、一般的老百性不敢或不热心或不舍得弃命以扬志表义的事。结果他做出来,也成功以后,老百性不拥护他为王也于理不合;而他当了皇帝,坐上帝位,看来也是应份应该的安排。谁叫人家看准时机起义造反,你们却交叉双手,冷眼旁观,只会躲在暗处低吟革命万岁呢。虽然,那人的后代也可能被另一个捉准时机的人赶走,不过这已是后话,且不谈。

    西汉的黄莽,我认为这个人看时机看得挺准。他先任职大司马,后封为安汉公。在他执政期间,救济贫苦百姓,又素食与国民同能忧,及后朝廷收到吏民约八千多人的上书,丐求给他加官进爵,结果皇太后也下诏封了。在艺术方面,他又下令在大学中增置四古文经与博士,受到古文经学家的赞颂;而公元五年,他举行夹祭明堂大典,参加的诸侯王、列侯,宗室子孙都分别获得封侯赐爵,以及加食邑、黄金帛;及后朝廷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盛赞他的恩德等等。其实,这些事情背后的目的,就是王莽为自己制造时机。

    我对王莽这个人之所以印象不浅,是因为我觉得他弄权之术算得上高明和厉害,高明和厉害的弄权的人,不是整天在皇帝身边团团转的佞臣,反而是像王莽这种,能骗天下人,上至皇太后、下至诸侯平民,都觉察不到他的谋朝篡位之心,最后,假托天命,以“假皇帝”摄政,终也成为真皇帝了。不过可惜,只是十五年的光景,他就完蛋了。值得讽刺的,是他的死因。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乱民所杀。而不同时代的史学家对王莽,却持各异的意见和见解。据《汉书。王莽传》说,他是一个野心家;而后世史学家则以民主观点衡量,认为他不受家天下的思想束搏,用自己的能力争取民心,然后以禅让方式取代刘氏政权,并无不当之处。不论史学家的说法是怎样,如何众说纷纭也好,依我浅薄的愚见,我认为,从他任职大司马开始,就培养着时机,等待时机来临;等到时机一来,他一手捉紧,所以也成功了。只是,他忘记了一个一直以来的可怜事实,就是帝位这包含权力、财富,所有欲望在一身的身分,会让人迷失方向、变成人不人,鬼不鬼家伙。所以自他掌权开始,他与国家也就渐渐步向衰亡,走进坟墓。

    另外,我从一本名叫《求人-人生最重要的第一笔买卖》的书里,看见作者对历史故事里的蔡泽、安陵君的看法是:“蔡泽求人善于捕捉时机,安陵君善于等待时机,他们是把握时机的成功者。”其实这两个历史人物也能说明时机的重要性,只是,既然已有人引用过,而且分析得详细,我就不想“饭来张口”,还是选择我有兴趣的王莽比较好。如果大家对蔡泽,安陵君两人感兴趣的话,不妨看看他们的故事。

    捉得住时机,是一回事,因时机而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成功以后能否掌握盛衰、好坏,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那是需要你怎样看待和审视将来;若果你不重视时机,别人会一手捉紧抢去,换你遭殃。

    就一根香蕉而言,错过了吃的好时机,倒也不见得有多大害处,顶多是被逼吃一根不甜的香蕉或令香蕉烂掉扔弃,虽然缺德浪费,但个人而言,是一件无关痛痒的锁碎事而已。然而,就一件事、一个人来说,那就不得了了了。当关乎自己学习或事业来说时,时机这东西,就异常地重要了;往往错过了时机,你就得甘心当一个小职员,甘心为那个本来与你同等地位,后来却因为有眼光,把握了时机,现在职权上高你一等的经理服务而无半句怨言。

    常言道,不求名、不求利,皆是清高的表现,是君子淑女所为。可是,时代不同了,早变样了;就世道而言,这话早已不能够作准的了。先不谈名和利,可人也该努力,志气在心中才像样;不上进,明明有大好时机落在眼前,你看到,也不加快两三下脚步赶上去的话,你就只能永远落在后头,好看趋前者的脸色行事。别忘记,以后你可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需要分担一半的责任,远的不说,可是你现在,不是也要侍奉双亲吗?若有弟妹依靠你的补助交学费,那情况想必更苦些。你不跑前,不学习努力捉住眼前的时机,行吗?选择是自由的,你当然可以回答一句:行,如果你希望成为“人上人”的话。不过,恐怕这“人上人”的美誉,谁也不会给你,只能自己给自己,聊以一丝安慰。

    相信我的话,吃香蕉,味道较好的香蕉,是那种表皮布满疏疏落落,如星星般的黑点的香蕉。甜味刚好,应该会让你喜欢的。

    香蕉这水果,在营养学中,乃营养甚丰的食物,颇为推举。常说,觉得肚子饿时吃一只香蕉,能令人增添饱感(我爸爸就喜欢拿香蕉当成早饭吃) ;而就营养学的换算计算,两三根香蕉的碳水化合物的确相当于一平碗白米饭。不过若让我选择,我还是愿意吃一碗热腾腾、香气飘飘的白米饭,不会选择香蕉。香蕉,作饭前饭后果是挺不错的,可是若要把它当成米粮,对不起,不行,“我不愿意!”

    若以香蕉替代米饭,可不是糟蹋了那一桌子美味可口的菜肴吗?

    能吃到软糯好吃的米饭,要看厨子的功夫;要吃熟甜的香蕉,可要看准时机。

    十一月五日早

    (完)

    .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