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抗日猎鹰
    整个南京只剩下紫金山雨花台和乌龙山的炮兵阵地。.特别是紫金山关系到整个南京城的安危。是整个南京的军事要塞。失掉了紫金山,整个南京城名存实亡了。

    紫金山又名钟山,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礡,古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守卫紫金山的是桂永清指挥的教导总队。这支部队是根据德国顾问法根豪森的建议,按照德国步兵团的编制编成的。它的前身是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经过扩编之后,作为德式步兵团连占术的示范部队,由曾在德国步校毕业的桂永清总队长,由15名德国顾问分别担任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瑙重后勤等专科的指导,完全按德式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教导总队开始只有两个团,加上直属分队,共有官兵约9000多人,驻在南京中山门外孝陵卫。

    这支部队表面上是德式团营连战术示范队,实际上成了蒋介石的“铁卫队”。按照桂永清的话说:“我们教导总队就是校长的铁卫队,要仿照希特勒的铁卫队进行组织和训练,要切实注意部下的思想行为,要训练他们忠于党,忠于领袖,要使他们成为用户领袖的最忠实的铁卫队员。”于是,总队内部成立了复兴社支部,支部之内又有一个核心组织—力行社,桂永清亲自任组长。

    淞沪会战打响之后,教导总队迅速扩充为9个团,分为3个旅,约人;桂永清仍任总队长,邱清泉任参谋长,周振强任副总队长兼第1旅旅长,胡启儒任第2旅旅长,马威龙任第3旅旅长。

    11月9日教导总队从上海撤退到南京,经过补充,兵力仍有3万余人,况且装备精良,仍然保持了很强的战斗力。当时许多人自知南京守不住,避之犹恐不及。桂永清不愧是蒋介石的亲信“铁卫队长”,对蒋介石的心思心知肚明,为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决定带领铁卫队留在南京与日军殊死一战。

    蒋介石为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铁卫队的去留犹豫不决。

    蒋介石亲自召见桂永清,“现在大家都害怕守南京,你们教导总队怎么样?”

    “报告校长!”桂永清垂手肃立毕恭毕敬地回答:“南京乃我国首都,先总理陵寝所在,国际所瞻望所系,岂有不守之理?学生愿与南京共存亡,虽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蒋介石见桂永清态度坚决,甚感心慰。真不愧是自己一手栽培的“铁卫队长”,关键时刻站在自己这一边。蒋介石高兴之余大笔一挥,奖励桂永清10万元。另外,给教导总队预支12月份军饷。桂永清很感动,几十万军响到手了,部队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桂永清有了蒋介石的鼎力支持,便欣然接受了守卫紫金山这个关系到南京存亡的地方。

    桂永清信誓旦旦地说:“请委员长放心,铁卫队在,紫金山在!”果然,桂永清最后虽然没有守住紫金山,但是,他顽强的抵抗给日军以重创。

    蒋介石微笑着说:“我在武汉静候你的佳音!”

    但是,蒋介石等到是从南京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