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自己,丝毫不在意危险找上身。. </P>

    为了几万两银子,找镇国公夫人的麻烦,谁傻啊? </P>

    永宁侯见人家都随礼了,他也得随啊,可他私房银子本就没多少,这次全带了来,就五千两银子,在来的时候他就给了陈氏。 </P>

    怎么办? </P>

    他也不好意思跟秦二秦三一样,偷偷跟女婿借啊。 </P>

    永宁侯思来想去,就把随身戴的一块玉佩递给了胡子明,“这是我送给孩子的见面礼。” </P>

    这块玉佩是他刚封爵时,皇上赏赐,他戴上后,就从没拿下来过。 </P>

    今日送给安宁的弟弟,也算……算他给陈氏的一点补偿吧。 </P>

    胡子明手捏了拳头,又松开,又捏了拳头,又松开,而他的目光则通红的盯着永宁侯,眼里有些责怪。 </P>

    最终,他什么也没说,收下玉佩,“我代宁聪多谢侯爷。” </P>

    “子明兄,你叫我承运就行。”叫侯爷,把他推的远了。 </P>

    “我们很多年没见了,没想到再见,居然是这样的局面,我……我谢谢你。” </P>

    穆承运说谢谢,虽然他没明说清楚谢胡子明什么,但胡子明却听懂了。 </P>

    他是在谢谢他照顾了陈氏。 </P>

    被他休弃的陈氏,被他照顾的很好。 </P>

    穆承运看着放心,所以谢谢。 </P>

    本来,胡子明还想刺他几句。 </P>

    他的妻子受他自己照顾,那是应该的,他一个前夫有什么资格跟他说谢谢二字? </P>

    不过,在他见到穆承运的眼底有着掩饰不了的痛楚后,胡子明哀叹了一息,什么仇怨责怪也没了。 </P>

    穆承运这些年,也不容易。 </P>

    当年休离香芹,他也不愿的。 </P>

    胡子明道,“承运老弟,我们多年未在一起喝酒了,一会儿我们可要好好喝一杯。”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顿了顿,他又忍不住加了一句,“今天可我儿子的满月酒,你可要多喝几杯。” </P>

    他的儿子,他和香芹的儿子,而不是穆承运和香芹的儿子。 </P>

    真好。 </P>

    果然,穆承运眼底深处的痛楚,加深了一层,嘴上却笑道,“好。” </P>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酒泯恩仇。 </P>

    前夫现夫,就这样和好了? </P>

    安宁看着他们,眼神讶异的不可置信。. </P>

    她轻轻挽着陈氏的手臂,看向她尴尬的通红的脸颊,低声道,“娘,这样很好,是不?” </P>

    爹娘打开了多年的心结,胡叔对爹的怨恨也消失了,日后等胡叔去京城,他们这一对老兄弟的友情还能继续延续下去,这样很好不是麽? </P>

    总比这两家生仇的好。 </P>

    冤家宜解不宜结。 </P>

    安宁是不希望看到爹和娘之间生仇的,这么多年来,他们两个人谁都不容易。 </P>

    “喂。” </P>

    在一片幸福的气氛下,突然一道尖锐的声音响起。 </P>

    安宁看过去,是那个凤国的女人。 </P>

    只见她走到胡子明面前,眼睛盯着胡子明手上的玉佩,用生硬的声音道,“我用两万两银票,买下你手上玉佩。” </P>

    不是商量的口气,而是直接命令。 </P>

    她拿出两张银票,是龙国最大的钱庄通用的银票,“这个给你,你手上那个给我。” </P>

    几乎是用抢的,从胡子明的手上夺走了玉佩,又塞给他两万两银票。 </P>

    然后她将玉佩握的紧紧的,一脸得意的看向永宁侯,“穆郎,这块玉佩还不是到了本王手上,我就说你逃不掉的。” </P>

    呃,穆郎? </P>

    神马情况? </P>

    安宁的心被一阵狂风吹的凌乱了,她看看羞的老脸通红,狠狠瞪眼的永宁侯,又看看笑的一脸得意的凤国女子。 </P>

    啧啧啧,有姧情啊有姧情。 </P>

    她松开陈氏,悄无声息的走到秦远身边,拽了拽他的手,低声问,“什么情况?” </P>

    “你就要换一个继母了。”秦远低声道,眼里有着戏谑。 </P>

    安宁一脸不明白什么意思,什么换继母啊? </P>

    那继母能说换就换吗? </P>

    她也想啊。 </P>

    她很讨厌大夫人的说。 </P>

    可是,就算那女子是凤国的亲王,穆承运也不能说换就换啊? </P>

    那大夫人可是相爷的嫡长女,她能容忍她爹把她降为贵妾,而娶一个外国女子为妻? </P>

    或者把她休了,她爹直接取继室? </P>

    恐怕就是死,大夫人也不会答应吧? </P>

    “永宁侯来边疆之前,云贵妃有了动作,她想要挟制皇后和七皇子,逼迫皇上下旨放了凤国数十万将士俘虏,还想逼迫皇上让位给二皇子。” </P>

    “而云贵妃的帮手就是相府。” </P>

    秦远没有继续说,只给了安宁一个‘你明白的’眼神。 </P>

    相府谋逆叛国,老相爷被抓了,跟云贵妃一起打入了天牢,至于云贵妃身边的老嬷嬷,原来她本身就是凤国人,是凤国女王早年派来龙国皇宫做卧底的奸细,后来跟在了云贵妃的身边。 </P>

    那次秦远中毒,就是老嬷嬷的人出的手。 </P>

    老嬷嬷本想毒死秦远,彻底搞垮镇国公府,让皇后皇上失去最大一座靠山,再来下手除掉皇上和七皇子,然后逼迫皇上让位二皇子。 </P>

    可惜秦远命大,被安宁救了。 </P>

    好在安宁一开始并没有公布秦远的毒可以解,而是说他只能够活一个月,不然那老嬷嬷肯定会不甘心,会潜入永宁侯府杀了安宁泄愤。 </P>

    等秦远快到一个月时期时,云贵妃已经坐不住了,她和庄王爷就利用颐郡王成亲,皇上皇后都要离宫的时机,把整个皇宫控制起来。 </P>

    然后是分散皇上身边的三万人马,等皇上和皇后回宫后,就把皇上皇后七皇子围在皇宫里面攻打,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正好抓了他们,挟制他们让出皇位。 </P>

    本来嘛,云贵妃的计划天衣无缝,一切都好好的,什么都想到了。 </P>

    可她却漏了一样,秦远也是个精明人,他虽然要死了,可他培养的数十名暗卫还在。 </P>

    本来到手的小白兔,被几十个暗卫保护的水泄不通,最后,他们更是在只差一步之遥就要成功时,被突然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一条白色巨蟒给破坏了。 </P>

    巨蟒一尾巴就把庄王爷给摔死了。 </P>

    可惜,云贵妃第一次谋逆不成,就赔上了一个庄王府,和无数个支持她这一派的官臣。 </P>

    云贵妃谋逆失败。 </P>

    凤国女王在得知云贵妃失败了后,就派了梅姑娘前来助阵。 </P>

    梅姑娘本姓不姓梅,姓木,是凤国的木将军,武功奇高,也是凤国唯一一个能和秦远打上五百招的人。 </P>

    木将军通过老嬷嬷,联络上了云贵妃,和她谈了条件。 </P>

    只要二皇子做了皇位,龙国就要割地赔款十座城池,供奉凤国每年多少粮食茶叶绸缎金银珠宝等物。 </P>

    总之,条例就是龙国国库每年的进项,都不够供奉给凤国,而且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要诛灭镇国公府九族。 </P>

    镇国公府世代子孙都在边疆保家卫国,是凤国人的死敌,在凤国,只要谈到龙国的镇国公府这几个字,听到的人无一不咬牙切齿。 </P>

    所以,凤国女王给了很苛刻的条件给云贵妃,而云贵妃只要她儿子能坐上皇上就行,不管什么条件她都会答应。 </P>

    割地赔款,不就是少了一些土地么,反正龙国这么大,少了几块土地也是不痛不痒,总比皇上全部留给皇后的七皇子,而她却连一口汤也喝不到的强。 </P>

    云贵妃心里这样想着,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条件都答应了凤国女王。 </P>

    而端午节,是木将军施展的一个计划,就是扰乱朝廷,弄是京城里人心惶惶,扰乱安居乐业的百姓们的生活,在谣言说当今皇上煞气太重,管理不够,要禅位让贤才行。 </P>

    想要利用百姓们的舆论压倒皇上这一根铁棍。 </P>

    谁知道,木将军才动手,就被秦远一行人给发觉了,被人家一锅端了。 </P>

    得知木将军被人一锅端了后,老嬷嬷不死心,就趁夜晚偷偷嵌进梅府,却被秦远的人盯上了。 </P>

    这一次,秦远擒了凤国数十万将士,凤国女王一边答应跟秦远何谈,一边却去信逼迫云贵妃再次谋逆。 </P>

    不然,凤国女王就会把云贵妃通敌卖国的罪证给龙国皇上看,让云贵妃母子三人没好下场。 </P>

    最后,云贵妃被逼的没办法,只好铤而走险,动用上了相府这一颗谁也不知道的暗棋。 </P>

    相爷是七皇子的文科老师,在给七皇子上课时,趁七皇子去茅厕时间,趁屋子里的小汰监不注意时,偷偷的在七皇子的茶水里下毒药,正好被在窗口玩耍的金毛,眼尖看的见到了。 </P>

    七皇子回来后,随手拿起茶杯时,就被飞冲而来的金毛,一巴掌拍掉地上。 </P>

    金毛指指老相爷,又指指茶杯,还把老相爷藏起来的装毒药的纸包找出来给七皇子看。 </P>

    七皇子大怒,立即招呼暗卫,抓了老迈的相爷。 </P>

    罪证确凿,容不得相爷辩解。 </P>

    当时的皇上是一脸的失望,派人把相爷打入了天牢,把整个相府监视起来,不容进出一个人。 </P>

    事发后,云贵妃也被打入了天牢,她身边的老嬷嬷被皇上当即下令砍了脑袋。 </P>

    不过,为了稳住军心和民心,不让老百姓们再次人心惶惶的,相府被禁卫军暗自控制住了后,皇上却没动相府。。 </P>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