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港台言情 > 贵妻入寒门
    兰郁华这回不敢再支吾犹豫、拐弯抹角了,免得又像刚刚那样横生枝节。.

    她擦干脸上的泪水,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绪之后,才开口说:「娘,彩袖这两年对媳妇以及咱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想必您也都知道吧?」

    自从两年前她决定一肩扛起守护这个家的责任后,彩袖便成了她的左右臂膀,为了帮她而城里城外两地奔波,甚至以一个小姑娘的身分行经商之事,和一群男子或莽汉们接触与周旋,只为帮她撑起她所盘下的那间铺子,帮铺子赚钱。

    彩袖为她所做的一切真让她有种无以为报的感觉,即便她已将铺子十分之一的收益分给了她——原本要给三分之一的,那丫头却死不肯接受,一直降到十分之一才勉强接受——也不许她再以奴婢自称,并待她情同姊妹,但她仍觉得欠她许多。

    因此她想了又想,终于想到一个彩袖绝对会接受,并且也能让她稍感满意的回报方式。

    「嗯,娘知道。」'裴母看着媳妇点头道。

    娘知道就好。兰郁华心想着,然后继续说:「其实有件事媳妇一直都没有告诉您,早在媳妇成亲之前,媳妇就已经将彩袖的卖身契还给她,所以彩袖并不是真正的奴婢。她之所以会成为媳妇的陪嫁,继续待在媳妇身边,是因为她在这世上早已没了亲人,无处可去,所以才选择留在媳妇身边与媳妇为伴。

    「彩袖的父亲生前是位教书先生,说起来她也算是出身于书香之家,与媳妇的出身颇为相似,差别只在于彩袖的父亲生前未得功名,而媳妇的父亲却考取了功名,成了现今官拜四品的殿阁学士。.

    「所以,娘,媳妇有意想与彩袖做对结拜姊妹。这事本该请娘家父母亲出面认义女的,但因娘家父亲有官位在身,收养义女的繁文缛节太过复杂,牵扯太多,因此媳妇才会想问问娘的意思,如果娘不介意并且愿意的话,是否可以请您将彩袖收为义女?」

    终于一口气将让她有些难以启齿的要求说出来,兰郁华有些紧张也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婆婆会不会认为她的要求太过分了,并为此而感觉到不悦。

    「可以,其实娘也很喜欢彩袖那丫头。」裴母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说得轻松自然,没有一丝勉强。

    兰郁华顿时松了一口气,对婆婆真的是既感激又感谢。有此婆母,夫复何求?

    「娘,谢谢您。」她说。

    「这件事你事先与彩袖提过了吗?」裴母问。

    兰郁华摇头。「媳妇想确定之后才与她说。」

    「那么这件事就由我来说,你别与她说。」裴母道。

    兰郁华轻愣了一下,露出不解的表情。

    裴母解释道:「由我来说她比较容易相信娘是真心想收她做义女,若是由你来说,那丫头恐怕会怀疑娘是受你所托所求,才勉为其难答应收她做义女。」说着她轻摇了下头,接续道:「那丫头的确是聪明又忠心,但心思太重,有时候总是会因想太多而不小心困住自己,苦了自己。」

    「娘也发现了吗?媳妇常与她说别想太多,但彩袖好像也不能自已。」对此兰郁华也觉得无能为力。

    「这性子若不是天生的,便是曾经经历过什么事,让她变得如此。.娘会想办法开导开导她的,不然以她这性子生活一辈子,太累了。」

    「麻烦娘了。」

    「说什么麻烦,等收了义女,她就是娘的女儿啦,做母亲的当然得为子女着想,为子女操心,这就是天下父母心啊。」裴母叹息道,已经开始为这个半路认来的女儿操心了。

    兰郁华不由自主的微笑,为自己也为彩袖开心。她们俩真是三世修来的福气,才能遇见这样一个婆母与义母。

    她望向远方枫红的山头,在心里轻声问道:

    夫君,那么你又是修了几世的福气,才能修来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好母亲呢?

    夫君,快回来吧,即便是为了这天底下绝无仅有的好母亲。

    第9章(1)

    风一吹,落叶飘飘,秃了山头。

    冷风呼啸了一夜,晨起,竟见山峰上已覆上一层皑皑白雪,深秋后的第一场雪终于降临,同时也预告着冬天就要来了,而一年也将进入了尾声。

    一场初雪让空气变得冰冷,也让山上人家一个个都穿上了棉袄,户户炊烟袅袅的烧起了暖炕,没事就全窝在屋子里鲜少出门,裴家人自然也一样。

    裴家屋子里,裴母抱着乖孙坐在暖炕上,逗着正在牙牙学语的乖孙,祖孙两人交头接耳瞒嘀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只是不时传来祖孙俩呵呵的笑声,很是愉悦。

    一旁,兰郁华和彩袖两个人正在忙着结算这一个月以及第三季的帐,两人时而沉静专注,时而开口针对账册上的细目在那边低声讨论着。

    裴母偶尔抬头看向她这两个都还不足二十岁的媳妇和义女,看着她们专注的神情,听着她们专业的对话,心里头只有一个感觉,那便是巾帼不让须眉。

    对于这两个几乎可以说是天下掉下来的媳妇和义女,她真的是很满意,也很感谢老天对她的厚爱,让她们俩来到她身边,要不然面对儿子行踪不明,生死成谜这两年,若只有她一人,她还真不知道自己挺不挺得过来。

    「夫人、少奶奶、大姑娘,午膳已经准备好了,不知主子们要在哪用膳?」丫鬟青儿前来请示。

    兰郁华转头看向婆婆,以婆婆马首是瞻。

    「就在这里用吧。」裴母决定道。

    现在的裴家与两年前已大不相同,两年前,屋里除了兰郁华带来的两个陪嫁丫鬟之外,没有其它下人,而今不只有三个丫鬟、一个厨娘,护院王大和林立也正式成了裴家的护卫,不再是兰家的人,加上两人去年又先后成了亲,媳妇也一同住了过来,帮着彩袖做事,所以如今裴家的下人已足足有八个之多。

    其实这变化也不是有意为之的,而是自然而然。

    当年裴翊失踪恶耗传来,裴母病倒,兰郁华又动了胎气得卧床休养,心疼女儿的兰夫人恨不得能长住于此亲自照顾女儿到生产,不过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最后只能多派了两个丫鬟和一个厨娘过来,然后就这么一路习惯了下来。

    后来彩袖受她所托,忙起了生意的事,屋里服侍的丫鬟便从四人变成三个人,其中彩衣因年岁已到,在今年初嫁给了自小订亲的表哥离开裴家后,兰母立刻又透过彩袖送来一个孤女丫鬟补了彩衣的空缺,因此家中丫鬟人数依旧是三个人。

    由于家里下人的人数变多了,裴家仅有三房一厅的房子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因而在庭院西侧又建了一排厢房供下人们居住。正房主屋则没有太大的改变,平日就供裴家四个主子居住,其中彩袖因为要负责管理城里的铺子,大多时间都住在城里,七、八天才会回家一趟,住上个一两天又会离开。

    经过两年间的改变,这便是裴家如今的样貌。

    三个大人,一个小娃娃用完餐后,丫鬟将餐桌撤了下去。

    裴母走到窗边打开窗户往外看,只觉一阵冷风袭来,但数日不见的太阳竟然露了脸,让她想到外头走走、晒晒太阳的一颗心蠢蠢欲动。

    「太阳出来了,陪娘到外头走走,顺便消消食如何?」她转头邀媳妇和义女同行。

    姑嫂俩对看一眼,同时微笑的点头应道:「好。」

    三大一小各自加了件棉袄后,兰郁华暂时放下账册,抱起儿子,和婆婆、彩袖一同走到屋外去散步消食,只是三个人才走进庭院,就见大门外路的尽头有人匆匆走来。

    来人远远看见她们娘仨,迫不及待的便出声唤道:「裴大娘、裴家弟妹、彩袖姑娘,你们三个人都在,太好了!」

    来人是同住在云隐山半山腰上,距离裴家约有一盏茶路程的顾家老大柱子,他比裴翊年长了几岁,裴翊与他相交时都唤他顾大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