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点头,他的表情凝重。.“师父,请您睁大眼睛仔细瞧,继续观察我、考核我,我不会令你们失望。”

    “好孩子。不管哪一天、走到哪一步,你都是我的徒弟,我不会放任你走歪路。”他安慰地拍拍熙风的肩。他知道,那个晚上自己做对了,他为熙风留下的同时也为万民留下一个好帝君。

    他相信熙风,一如相信安将军,他们脸上有着同样的凛然正气。

    悦来客栈竟也是安将军名下的产业之一?!

    看过帐簿后,账面上七百多万两,差点儿闪花熙风的眼睛,原来一个深得民心的将军,就算死后也会有人为他效忠尽力,百姓不会停止对他的歌颂,即使那个事件太震惊人心,依旧无法抹黑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熙风经常在外头转,他倾听百姓对安将军的看法,民心单纯,他们相信宫里的说词,却只埋怨酒醉闹事,害得千年名将殡落,也有人担心万一南蛮带兵打进京城,满朝廷还有谁可以与之对抗。

    有人为此埋怨皇帝。“皇帝寿辰干么要宴请将军,自家人关起门来乐一乐就是,这不是没事惹事吗?”

    他们说:“后宫侍卫不尽责,安将军酒后乱性,他们怎能让人满宫乱闯。”

    他们说:“谁晓得是不是有人讨厌徐常在,恶意侵害她名节,却利用上咱们安将军。”

    各种说法形形色色,口气里不乏埋怨皇帝的,可惜这些话传不到父皇耳里,否则他会晓得自己默许的这场戏结果有多荒谬。

    但这些话教会熙风,一个好将军可以得到百姓如此爱戴,那么好帝君呢?是否可以得到百姓更多感念?

    上官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而其它几个掌柜的也各个不简单,他们有在军中的经验、有当官的经验、有营商的经验,他们不是坐在家里寒窗十载苦读出来的文官,他们懂的、会的,全是自己亲身学习而来的。.

    看着他们残缺的肢体,熙风脸上露出不忍。

    上官先生却道:“从悬崖下来的小鹰,学会飞翔以后,会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学不会飞翔的便只能摔死,老鹰并不会多看它一眼,更不会为它悲鸣。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残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我们都是摔跌过的小鹰,但我们很幸运,得到将军的眷顾,因此我们告诉自己,即使只有一只翅膀,我们要飞得比别人更远更高。

    “四爷,你和我们一样,我们的伤在形体上、你的伤在心里,你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再次展翅,既然做出选择,就该不畏刀风箭雨、勇往直前,不只为自己,也要为天下苍生谋得一片蔚蓝天空。”

    熙风郑重点头,他会做到的,做一个仁民爱物、以天下百姓为己任的好皇帝,他要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他要延续安将军的精神,保大齐百姓千秋万代,平安富足。

    短短两个时辰的谈话,熙风收获丰硕。

    上官先生道:“如果四爷想要突破眼前格局,就别留在京城,皇后、玥贵妃的势力太大,四爷根本无法作为,再加上其它皇子的虎视眈眈,您动辄得咎。

    “与其如此,不如把别人不要的、需要离京的皇差捡起来做,这段时间,尽量在暗中观察朝堂里有哪些可用之人,不要高官大臣,挑选真正有能力肯做事、能为四爷臂膀者,日后,办皇差时便带着他们,待差事办成返朝——”

    “将功劳归于他们,一方面可以在皇后等人面前隐藏实力,一方面可以收拢人心,暗中培养自己的实力。.”熙风接下话。

    几个掌柜暗暗地点了头,学得真快,看来他们没挑错人,安将军的冤屈定能平反。

    离开悦来客栈,熙风往京城附近的慈云寺方向走去,他得再绕上几圈,尽力表现出游手好闲的模样,教人放松戒心。

    慈云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寺庙,不必特定节日,每天都会有许多香客。

    香客要吃要喝要逛街,因此在庙外形成一整条卖东西的街道。

    有人说:“许是菩萨保佑,在这里开店的商家,没几年功夫都能买房买田,成了大户。”

    以曾五福的看法,这种事哪能扯到菩萨身上?不就是香客太多嘛。

    游客进庙里拜一圈,再欣赏一下庙里的好风景,了不起花一、两个时辰,可一趟远路过来,这样就回去未免不尽兴,所以拜完观音便顺道拜拜自己的五脏庙,因此外头卖小吃的店家生意鼎盛。

    生意好、财富多,几年功夫下来理所当然成了大户。

    所以啊,店家的事扯不到菩萨身上,娘生孩子的事儿更扯不到菩萨身上。

    尽管她满肚子不以为然,但长辈的想法是不能随便更改的,长辈说有关就是有关,因此五福跟着祖母到庙里,替娘和新弟弟祈福来了。

    烧过香,祖母碰见老友,两人在香客厢房里聊起来,曾五福便带着丫头出来逛街,东看看、西看看,她打算挑个好玩意儿送给刚满月的弟弟们。

    没错,是弟弟“们”,娘生下一对双胞胎,个头挺大的,很难想象娘小小的肚子怎么装得下两个娃儿?

    这在曾家是天大地大的好消息,娘自从生下五福之后,肚皮再没有动静,愧疚之余不时向爹爹提纳妾,但这个话题是曾家的禁忌呐。

    为什么?因为曾家有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祖父有个孪生弟弟,依祖父的说法是,“这个弟弟虽然和我长得一模一样,可脑子比我灵光得多,他五岁就会做买卖,八岁能开店。”

    这样优秀杰出的叔祖父后来怎么啦?死了!怎么死的?被女人害死的!

    曾祖父死得早,兄弟俩是寡母一手带大,家里给祖父和叔祖父各娶一门亲,叔祖父的妻子温丽婉淑,人人满意,可叔祖父就是不喜欢,生下儿子给家里交代之后就不再进妻子的房门。

    不久,从外面领一个女子回来,自此门庭不安。

    据说那女子美得不象话,像九天狐狸下凡尘,连祖父这等正人君子遇上都会脸红心跳。女子进门后开始争权夺势、抢地盘,叔祖父被她迷得天旋地转,她说什么全依。

    正妻就这样被活活气死,儿子没有娘的照顾,再加上继母刻意虐待,活不过五岁也死了,这会儿二房只剩下两个人,总该消停吧?

    确实,很会赚钱的叔祖父和娇妻过了一段富足美好的生活,后来不知摊上什么恶运,叔祖父的生意越做越差,还被倒好几笔货款,曾祖母对九天狐狸不满意,认为是她带来的恶运,又嫌弃她生不出儿子,硬是买个女人回来传宗接代。

    偏偏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你买一个、我弄死一个,你买一双、我杀一双,曾祖母就这样被活活气死。

    第2章(2)

    曾祖母过世后,祖母见状况不对,继续下去,曾家迟早要败,便提分家。

    九天狐狸说:“曾家哪有什么家产,不都是我家那口子挣出来的。”

    这话不厚道,曾家原是有几亩薄田的,弟弟爱行商,哥哥喜欢读书,考上秀才后迟迟没有机会考上举子,认了命回家种田,十几年下来也有一些积蓄,替家里买进七、八亩田。

    祖父不愿意和弟弟争吵,净身出户,把所有东西全留给弟弟。

    祖母拿出自己的嫁妆买下宅子,祖父就在私塾里教学子念书,终也把儿子培养成才,他考不上的举子、进士,儿子全帮他考上,虽然只是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好歹曾家门楣已经从农户成为官家。

    反观弟弟,不但没有子嗣,生意越做越落魄,最后九天狐狸竟趁叔祖父不在家,把细软卷跑了,叔祖父自此大病不起。

    有叔祖父的例子在前头,因此曾家家训第一条:绝对不可以迎妾、纳通房、养外室。

    这一条原本是规范自家子孙,却没想到变成媳妇最大压力,被传善妒也就罢了,但曾家子嗣万万不能断在她手上啊!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