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壮扛了熊皮、熊掌,手里盒子装了熊胆,一股脑放在地板上正色道:“前些时日内子买铺子,多亏公子出手相助。葛家家贫,无以为谢,我特意猎了一头黑熊,给公子做张熊皮褥子,冬日御寒。”

    吴公子目光扫过那张毛色漆黑、闪着幽光的熊皮,瞳孔微微一缩。以前倒是小看这个木匠了,这样大的黑熊,平常猎人三、五个都难以对付,他居然一人就打了回来。“葛兄弟勇武,当真辛苦了。这谢礼我收下了,但以后葛兄弟不要这般客气。”

    “好说。”葛大壮笑了笑,没有多说。

    倒是赵远扬见到墙上一幅画作,忍不住开口问道:“这可是山水圣手黄老先生的墨宝?”

    “正是,赵兄好眼力。”吴公子本以为赵远扬是个粗人,对他能一眼认出心爱画作的出处感到有点惊讶。

    “哈哈,我前些日子见过老先生,对他的画风还算熟悉。”

    “赵兄是在哪里见过先生的?我曾有幸得他教授两年画,如今也有五、六年未曾再见了。”

    两人因为有共同的熟人,越说越热闹,后来吴公子干脆让下人摆了酒菜,三人边吃边聊开了。

    赵远扬走南闯北,游历各地,风土人情和杂事趣事简直是信手拈来。葛大壮虽说是个农家出身的手艺人,但几年的军营生活也让他所言所见极丰富。吴公子博览群书,也不是草包。三人聚在一处,越说越投缘,越喝越欢喜,一直到中午还有些意犹未尽。

    但葛大壮惦记着家里铺子只有媳妇儿和妹子忙碌,就是赵远扬也想找昨日那些地痞的茬,于是就要告辞。

    吴公子自从腿脚残疾后,就一直憋在家里不肯见人,如今虽说有了轮椅也常出去走动,但这样与人吃喝说笑的时候却极少,自然不舍得放两人这样离开。问询之下听得居然有人去铺子闹事,当即也皱了眉,末了一声令下,唤来护卫吩咐几句,不到半个时辰,昨日那些地痞就一个不落都跪在院子里了。

    地痞都是在市井里混饭吃的,别的再不好,眼色却是练得同火眼金睛一般,什么人能招惹,什么人不能招惹,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当然昨天那样阴沟翻船还是无法预料的。

    原本以为上门吓唬一下就能成事,结果不但挨了一顿胖揍,今日躺在床上养病也能被拎出来。他们是彻底怕了,不等上边三位喝酒的大爷开口问就说了个清楚明白。

    据说是有个穿了黑衣的人趁着夜晚找到他们,许了二十两银子要他们去砸葛家铺子,至于背后主使是谁,他们也不知道。

    吴公子示意护卫又是一通痛揍,地痞们也没改口。三人估计已经问不出什么,就把人扔出了大门外。没有人证和口供,自然不能寻那幕后之人的晦气。但三人也都不是怕事的人,不过嘱咐葛大壮以后多防备,下次一定要抓住这个狡猾的黑手。

    就这般,三人一直喝酒闲话到日头偏西,葛大壮和赵远扬才辞别吴公子回了铺子。迎春差点儿把门板望穿了,生怕两人跟地痞打斗有所损伤,好不容易盼着他们回来,结果两人醉得跟两头大熊一样。迎春嗔怪几句,两人嘿嘿傻笑,让她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最后只能认命去熬醒酒汤。

    秋风呼啸着一日日奔跑而过,吹拂得山林渐渐退了绿意,换上了枯黄之色。葛家铺子已经生了火炉,随时烧着水,后灶做着一日三餐,整个小院都温暖如春。

    附近很多工匠歇了工,在家闲着无事,常来铺子坐坐,喝杯热茶,闲话几句。虽然桌椅租赁的生意少了,倒是从茶水生意上补回来一些。

    昨日葛大壮推不了一个相熟工匠的邀请,进城给一个大户人家新建的院子打木器。午饭的时候,茶客们散了,迎春和葛妮儿还有铁柱媳妇一边吃饭一边说着闲话,就想起了家里的唐招娣。

    “也不知道家里的玉米秆够了没有,你二嫂还怀着身子呢,受不得冻。”迎春起身关了铺门,隔断了冷风,忍不住对葛妮儿说。

    葛妮儿不好说亲娘坏话,只能应道:“如果家里没有玉米秸烧,山上也能打柴禾,想必冻不着。”

    一旁的铁柱媳妇也在发呆,原因无他,想孩子了。先前忙碌还不觉得,这几日铺子闲下来,她自然就有些待不住了,这会儿听得这话就道:“左右最近也没什么活计,不如我就回家去住一段时间,把招娣唤来帮忙吧。若是真有酒宴要忙,再给我捎个信就好,平日表哥表嫂不在家,有招娣在,也能给妮儿做个伴儿。”

    “这……”迎春和葛妮儿听得铁柱媳妇这番话都觉得很好,但若是一口应下,就怕让铁柱媳妇觉得自家卸磨杀驴。迎春于是劝道:“铺子里又不缺一人的饭食,不必换来换去,你安心留下歇几日。”

    铁柱媳妇却爽快地哈哈笑道:“就算招娣不来,我也想回家了,这几日作梦总梦到我家两个淘气包。趁着冬闲,我也想回家猫冬了。”

    迎春瞧着她不像说假话,这才应了下来。“那成,外面太阳正好,不如让妮儿也打扮一下,雇个马车送你们回去,顺便再把招娣接来。”

    铁柱媳妇和葛妮儿都笑了,铁柱媳妇打趣,“我们这也算荣归故里了吧?”

    两人说罢就各自回房拾掇东西,迎春背着大宝回屋也翻了一匹细布和两盒点心要铁柱媳妇儿带给葛大姑。老太太平日没少让铁柱往铺子里送菜送粗粮,迎春自然也把她当最亲的长辈孝敬。至于王氏和葛老头那里就送一百文钱吧,总是挑不出错处就是了。

    迎春刚要出去,想了想又在兄长送的那些首饰里挑了一根珠钗和一对白银缠丝双扣镯,末了送到隔壁屋时,只见葛妮儿正喜滋滋地往头上插银钗,惹得迎春捂嘴偷笑。

    葛妮儿闻声赶紧扭过头来,脸色更红了。

    迎春收起了珠钗,笑道:“我倒是忘了蒋东家送过银钗了,来,这镯子戴着吧,手腕空空不好看。”

    葛妮儿一见那对镯子立刻就爱上了,但她也知道分寸,推拒道:“嫂子,这太贵重了,我不敢戴。”

    “有什么不敢的?原本也是要给你当陪嫁的,先拿出来戴戴也没什么。”迎春把镯子套在了小姑的手腕上,小姑娘的皮肤本就白皙,衬着银光闪闪的镯子,分外好看。

    姑嫂两个说笑几句后,迎春又把布匹和点心给了铁柱媳妇。

    铁柱媳妇儿见了自然欢喜,道谢之后就同葛妮儿雇辆马车风光回村去了。

    第十五章一家齐心自暖心(2)

    王氏正挽着一个老婆子一边嚼舌头一边往自家走,突然见马车停在自家门前,许久不见的闺女穿着绸缎衣裙,头上手上都是银光灿灿,打扮得同大户人家小姐一般,她就顿住了脚步。

    那老婆子羡慕地道:“老妹子,你家妮儿真是越来越好看了,听说婆家是县城蒋家,真是好福气。”

    “哼,有个屁福气,不孝顺的白眼狼。”王氏不知真恼了闺女,还是觉得上次桃红那事没脸见人,边说边拉扯着那老婆子奔着与家门相反的方向走掉了。

    葛老头见女儿回来很是欢喜,问长问短好半晌,末了听说要带二儿媳去铺子帮忙,他就有些犹豫。毕竟家里这些事情都是王氏说了算,若是应下,王氏回来怕是要闹翻天。

    唐招娣在一旁急得心里冒火,她是一千一万个愿意去铺子帮忙的。她不怕干活累,就想暂时脱离王氏的魔爪喘口气。更何况大嫂那个人她虽然相处不久,但只看小姑的穿戴就知道定然是个大方又心善的。她去了铺子只要少说话多做活,怎么都能比在葛家过得好。

    这时葛书成从外边晃晃悠悠地进来了,他如今也没有个读书人的模样了,头发乱糟糟盘在头顶,身上的夹袄敞着,同村里那些懒汉也没有什么区别。他见妹子回来不但不欢喜,反倒撇嘴嘲讽,“呦,妮儿,你不跟着人家吃香喝辣的,跑回咱们这个穷山沟做什么啊?”</div>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