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巅峰小雨

第764章 没那么拔尖儿了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听着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心愿和打算。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杨若晴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意。搞运输队,不仅自己赚钱,还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她突然感觉自己棒棒哒了。人群中,突然有人问她:“晴儿,你打算用这回赚的钱,做点啥呢?”杨若晴回过神来,指了下自己的鼻子。“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人群中又有人抢着替她回答了。“嗨,瞧你这话问得,晴儿又开酒楼,又是跑买卖。”“新屋盖了,田地买了,鱼塘养了,她嘎婆一家还出山来养猪啦,晴儿接下来就闭着眼数钱得了!”“哈哈哈……”众人都发出愉悦的笑声。杨若晴也跟着笑了。笑完后,她认真道:“说来不怕你们笑话,我想要做的事儿,想要买的东西,还多着呢,三天三夜都说不尽啊!”“啊?”众人惊讶。杨若晴接着道:“别的不说,我就打个比方吧。”“你们看我家,再看村南头的杨振邦家。你们觉着,谁家更有钱?”杨振邦,就是小老杨头的儿子,二妈杨氏的娘家兄长,杨若晴的堂姐杨若兰的舅舅。长庚第一个道:“我觉着吧,还是杨振邦家家底更厚。”“杨振邦那小子,十四五岁就去外面的布庄做学徒,后来跟布庄掌柜的闺女好上了。”“得了一笔丰厚的嫁妆,他就是用这笔嫁妆在清水镇开了一家布庄,布料都是从岳丈那边低价进货。”“那小子脑瓜灵活,后面接二连三又开了好几家衣料铺子,临镇,县城,算起来都有五六家分铺。”“这些年是赚得瓢满钵满。”大牛也表示赞同长庚的话。“晴儿家虽然也开了酒楼,还在搞副业,可说到底,才大半年的功夫。”“还是比不上杨振邦他做了几十年,杨振邦的家底必定更厚实。”边上其他人也都对大牛的分析表示附和。杨若晴微笑着接过了话茬。“杨振邦是咱村的首富,我比他还要差一截。”“而杨振邦那家底,搁到清水镇,跟镇上的财主大户之家一比,就没那么拔尖儿了!”“再搁到望海县城,他就连前二十的名次都挤不进去。”“庆安郡呢?长淮洲呢?大齐国呢?”“无疑是一滴小水珠掉进了大河,半点水花都溅不起来!”“比他家底还要差一截的我,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兄弟们你们说,我是不是就真的可以抱着赚来的这些钱,闭着眼坐吃山空一辈子到老呢?”杨若晴笑吟吟问。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都被杨若晴这番话说得脑子不够用了。杨若晴又看着他们手里紧紧拽着的二两银子。勾唇一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咱不能贪心,得知足,可咱也不能就被区区二两银子给满足了。”“父母会老去,孩子要长大,咱自个也有生老病痛。”“赶上天灾**,赶上兵荒马乱,咱手里没点积蓄,带着一家老小咋存活?”“所以,兄弟们啊,今个这二两银子,是咱赚的第一笔钱,却不是最后一笔。”“只要你们坚定不移的跟着我,辅佐我,相信我。”“我杨若晴就一定能带着你们赚更多的钱,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盖房,买地,送孩子念书,考功名光宗耀祖。”“咱是泥腿子的出生,可咱也要扬眉吐气,也要做人上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她极少讲大道理,但是今个,有感而发,狠狠地给众人上了一课。等到话音落下很久很久,十几号人的屋里,竟然安静得鸦雀无声。汉子们一个个都沉浸在她那番慷慨激昂的话里。这些大道理,他们从前都没听过。也或许在戏文里偶尔听到两句,却并没有去深思过。在他们的认知里,人打从出生,就是注定好的。王公贵族,那是贵命。他们这些泥腿子,就是贱命。一切都是命,得认命。可是此刻,他们突然感觉这混混沌沌的脑袋瓜里面。像是被撬开了一条缝隙,有什么东西从那缝隙里钻进来。让他们感觉脑子里好像多出了很多的念头和打算,这些打算,都是从前从未有过的。而胸腔间,有血液在狂奔,让他们有一种遏制不住的激动和兴奋。“晴儿说的对,是谁说咱自个土里刨食,咱子子孙孙就得跟咱一样受苦受累还吃不饱肚子?”长庚激动的道。“咱也要拼一把,搏一把,兄弟们说是不是?”“没错,咱不能认命!”“对,从前咱是没机会,跟无头苍蝇似的不晓得该往哪里撞。”“现如今好了,有晴儿领头,晴儿有本事,带着咱发家致富。”“从今往后,我李宝柱铁了心跟定了晴儿。”“我李玉柱也是!”“我李大耳早就是了……”看到大家伙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杨若晴也发出了由衷的欣慰笑意。她立志要闯出一番成就来,可是,光她自己光杆子司令也不成。手底下,得收拢一批自己的心腹和死忠。隔三差五的给他们洗脑,一步步强化他们的认知和信念。这也是处了金钱和威望之外的另一种施恩。人嘛,因为利益纠缠在一起。因为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更紧的凝固着一股绳。让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为这个小集体里而有的归属感和荣耀感。这样,将来走南闯北,迎风破浪,才能所向披靡。分饷‘大会’取得了完美的效果。众人散去,李大耳一个人却还磨蹭着没有走。“咋啦?还有啥事不?”杨若晴问他。李大耳把那二两银子放到桌上。“东家姑娘,当初要不是你帮我付清了二十两银子的赌债,这会子我媳妇早卖了,我怕是也活不成了。”“我媳妇时常跟我说,咱做人要知恩图报。”“这二两银子,我不要,就当是我偿还那债务的,成不?”一脸的真挚,期待的望着杨若晴。杨若晴怔了下,看了眼桌上的二两银子,又看了眼李大耳。随即笑了。“这二两银子,你都还没捂热呢,就拿来还债?”她问。本书来自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