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mmilia

第二十五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十月初七,康熙下旨,命十三阿哥胤祥代祭泰山。.

    十月廿一,考虑到皇太子病重,康熙皇帝决定立刻启程返京,第二年再继续南巡。并命皇太子暂留德州调理。

    十一月十九,皇太子胤礽病愈返京,此时的耿雯杨早就回到畅春园的天馥斋隐遁起来了。八爷之前的种种设计也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有了这次出巡,雯杨竟成了这天馥斋的红人,个个见了都要打听一番,事无巨细,只要是没听过没见过的,都得问个清楚。也算是给深宫寂寞的生活里,添了几丝调味剂吧!

    不知不觉间,除夕佳节降至,畅春园虽比不上紫禁城里气派非凡,但各处也皆张灯结彩,热闹极了。

    这是耿雯杨在这里的度过第一个春节,当然也是她来这里的第二个。前一个,自己只是个孤零零的旁观者,如今有这么多人一起过节,耿雯杨总算觉得是融入了这里,有了家的感觉。整日里跟休、香娟她们说说笑笑的,倒也称心。

    腊月二十八日,邱公公带着几个小太监从管事处领了各人的赏赐,兴冲冲地回来了。休他们早早地就等在院子里,见来了,也就呼啦一下围了过去,嬉笑着向邱公公要赏钱。邱公公也不恼,反而还将自己的体己钱散了好些出去。和宫上下也就这几天最适轻松自在,下人们也可以少些规矩。

    少顷,十三爷和十四爷也差人送来了赏赐,除了赏钱、绸缎外,还有各色的点心和时令干果。休们见了,立刻伸手去抓盒子里的果子,分与众人。

    “今天即这样热闹,不如我们给膳房些钱,求他们给我们添些菜吧。”雯杨边说,边把自己得的赏钱拿了出来。

    “可不敢,可不敢。”邱公公见了,立刻制止道,“姑娘初来,不懂这里面的规矩。越是这个节骨眼儿上,就越不能乱了规则。咱们奴才每日的吃食那是有定例的,但凡要加菜,也得是主子们的恩典,哪有咱们做奴才的擅自增添的?”

    “是我不懂规矩,公公可别见怪。.”

    “不妨事,不妨事,姑娘头回儿在宫里过节,自然是高兴。可越高兴,咱们越得警醒着点儿不是?”

    “是,公公教训得是。”

    “姐姐,”香娟抱着一匹水红色绸缎跑了过来,“姐姐,我看这匹绸缎鲜亮,特意留下没让她们抢走,姐姐托人送回家吧,也算是给家里添添喜气。”

    耿雯杨微笑着摸了摸这匹段子,丝质柔滑细腻,说道,“真好看,既这样,还是你拿回去吧。”

    “姐姐,这么好的料子,我家里可用不起。要不您自己留着吧,等将来出了宫,也可以做衣裳穿啊!宫里面虽说用不上,但这在外面可是顶顶值钱的了。”

    “算了,料想我也用不着。既这么着,那就大家分了吧,即便不能做成衣服,做个手绢,缝个香包什么的也好啊。”雯杨再次推脱着,毕竟她不懂这些,有实在是用不上。

    “多好的料子,绞了可惜了。”香娟不免心疼。

    “要不这样,”一旁的邱公公插话道,“不如我拿了去,让他们换些钱回来给姑娘使?”说着,就从香娟怀里抢了绸缎。

    “那就劳烦公公了,”耿雯杨立刻答话道,“既这样最好了,换了钱就散给大家买果子说吧。”

    “好好,我这就去办。”说罢,邱公公就抱着绸缎走了。

    倒是把香娟气得够呛,“姐姐,你干嘛给他啊?还指不定能不能给你换回钱来呢,即便是换了,想必也没几个钱。”

    “我怎会不知?”耿雯杨笑着安抚道,“他刚才一时高兴,散了那老些体己,这会儿子正肉疼呢,这好拿这个填亏空。”

    “姐姐既然知道,为何还要给他?”

    “他毕竟是这天馥斋的掌事太监,咱们多少得听命于他,自然要少不了孝敬了。.既然他喜欢,就让他拿去好了。”

    “可惜了那块料子了,”香娟不舍地又往邱公公离去的方向看了看,“要是拿回家去,能给我娘和我妹妹做身衣服呢!”

    “你即想要,为何不早说,还在这跟我推辞?”

    最b新章节、上酷匠网

    “姐姐,我那不是想着你素日里总是给我们这个,送我们那个的。万一哪日手里面没个抓头儿,众人又都拿惯了,怕是不好指使。”

    耿雯杨听了,心头一热,轻轻拍了拍香娟的肩膀。这孩子不似休那样机灵聪慧,也没有肖巧那么老成稳重,心眼儿倒还不坏。

    “走吧,一会儿多吃点儿点心,赶明儿,姐姐再封个大红包给你。”说笑间,拉着香娟回了屋。

    除夕辞岁,这一天在宫里是例外的一天,宫人们不必守规矩,可以晚睡守岁。另外除了鸡鸭鱼肉,膳房还给各处准备了锅子,方便那些因当差不得自由,不能同时到齐吃饭的宫人们食用。到了交子之时,邱公公带着众人到河边放了鞭炮烟花,大家相互行礼贺岁,方才散了。

    次日一早,也不必早起打扫,午膳还赏了春盘。耿雯杨见了,方知是家里常吃的春饼,满满一个大盒子里面有12个珐琅盒子,放着切好了的细丝酱菜、薰菜,如青酱肉、五香小肚、薰肚、薰鸡丝等等。众人皆吃得酣畅淋漓,好不快活。

    康熙四十二年正月,康熙大帝决定再次南巡,阅视黄河,仍命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行。由于上一次因太子病重,南巡不得不中断。因此此次巡视,计划从江苏北部的宿迁县横渡黄河,至湖南西北部的桃源县上古城。遍阅徐家湾等堤,祥符等闸,还要阅视新修河口,遍视高家堰、陈家咀等堤工。

    经过上一次的事件,八爷决定按兵不动,没有再想方设法调拨耿雯杨随行,正遂了四爷和十三爷的心愿,一路上倒走得安心。

    正月二十四日,圣驾至济南府,观珍珠泉、趵突泉、题字作诗。

    正月二十六日,康熙登泰山,并下旨,免南巡所经山东二十四州县,康熙四十一年未完钱粮。免山东受灾歉收二十五州县,康熙四十一年未完钱粮,其康熙四十二年钱粮分三年带征。山东省黎明百姓口碑相传,各个欢欣鼓舞,全省上下一盘祥和。

    圣驾行至桃源县上古城。

    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康熙乘船遍视堤工,自烟墩登岸。河道总督张鹏翮在岸边等候,康熙见到他就说:“朕觉得矶咀坝太短,不能逼流,如果仿照永定河修长挑水坝,效果会怎么样呢?”

    张鹏翮略思索了一下,回答道:“永定河与黄河不同。黄河万里而来,势大水深。矶咀若加长的话,一遇水发,恐易被冲坏。”

    四爷胤禛上前说道:皇阿玛,据儿臣了解,新筑矶咀一旦被毁,两岸河官必得赔修,但每年朝廷播下了的钱款有限,因此他们不敢擅自接长。不如皇阿玛命他们试将一两处作长挑水坝,若有冲坏,免其赔补,如何?”

    康熙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对张鹏翮说:“烟墩处十分危险,虽然有越堤阻挡,但也必须加固缕堤。朕认为,此处应该再建挑水坝。”

    张鹏翮点头称是。

    后,康熙又命对永定河分司齐苏勒速派贤能官员,多备物料夫匠,在烟墩、九里冈、龙窝等处,建挑水坝。务必要在康熙回銮之前完工。

    四月初二日,圣康熙遍阅高家堰、陈家咀等处堤工。

    康熙对众人说道:“高家堰工程,关系重大,防守最为紧要。朕今日巡视洪泽湖处,有些地方残缺石工,以苇草镶坝。若遇大水,必定十分危险。你们可有良方?”

    皇太子胤礽回答道:“皇阿玛,儿臣认为,应趁未涨潮之前,立即修复。”

    康熙摇了摇头说道:“治标不治本。”

    四爷胤禛思虑再三,上前回禀道:“启禀皇阿玛,儿臣认为,可以在负责高家堰防险的地方官员任命上,下些功夫。应选择职位较高,且身家殷实的官员主理此事,一则会因声望,不敢肆意怠工二则又因爱惜身家,必尽力防守。”

    康熙微笑着看了看胤禛,没再说什么。

    此后,圣驾经宿迁、邳州、沛县、济宁、东平、东昌、武城、沧州、天津,于十四日自杨村登岸,次日抵京。

    康熙皇帝南巡回来后,直接住进了畅春园,捎带着各位阿哥以请安为由,可以出入畅春园了。这可乐坏了十四爷,原本万岁爷不在,众阿哥是不能出入畅春园,因此他也有几个月未见耿雯杨。现在万岁爷一回来就住到了畅春园,因此第二日一早,十四爷就去给皇上请安,顺便探望耿雯杨。

    刚到春晖园,就看到十三爷胤祥也在院内候着。

    “十三哥好早啊。”

    “彼此彼此,十四弟的心思和我是一样的。”

    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从春晖园出来,二人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天馥斋。没想到,耿雯杨早早地候在院外,“十三爷吉祥,十四爷吉祥。知道二位爷来,奴才特意在此恭候。”

    “这倒奇了,你怎么知道我们来了?”

    “十四爷,这畅春园哪存得住秘密啊。”

    “行了,咱们就别在这喝风了。雯杨,还不去给我和十四爷沏杯好茶,我可是来给你送礼的,别怠慢了我。”

    “十三爷吩咐,奴才领命就是了。二位爷里面请。”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