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mmilia

第六十章 乱来世事浑难料,老去生涯讵可思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康熙帝大病未御,自南苑回官。.人在生病时,是最脆弱的,即便是一朝天子也不例外。躺在病榻上,康熙回忆往事,不禁流涕伤怀。

    随后,召见了皇八子胤禩。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听闻皇阿玛身体抱恙,儿臣十分挂心,但有不得见。今日见了,也算了了儿臣的心愿了。”将近一个月的幽禁,消弱八阿哥胤禩身上的锋芒,略显颓废,竟让他看起来有些孤弱无依。

    康熙见了不禁有些心软,想他之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敬孝躬亲,想到他的额娘良妃是如何地以泪洗面。良妃是多么的温婉安份,怎竟生了这么一个心肠歹毒的儿子?也罢,毕竟他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纵有一二屑小之人于此间挑拔搬弄,亦非他之罪。父子之情犹在,也就给他的机会吧。

    康熙想到这里,挥挥手叫退下,并说道:“你也回去好生保重吧,之前种种,朕不想再提了。只希望你可以安分守己,少生事端。”

    待八爷胤禩退下,康熙帝又召见了皇二子胤礽。问及当夜太子在帐外窥探一事时,太子申诉说:“皇阿玛,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儿臣自知罪无可赦,不敢求情。但,只这弑逆一事,我实无此心啊。皇阿玛多年悉心照顾,儿子再猪狗不如,也断断不会存这样的想法。”康熙听了,不但未斥责太子,反而认为说得对。同时,见他也是神色萎靡,身体羸弱,料想在幽禁期间,他也受尽了苦楚。心中不免有些发酸。多年的父子亲情,怎是说断就能轻易斩断的。自此,康熙对废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有召见,并每每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意。

    数十日之后,康熙觉得满朝文武应该已经基本上了解自己的心意了,于是故作姿态,于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再议国本,令众人在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并当场宣布:“除大阿哥外,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于是,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众人纷纷揣摩圣意,暗中联络。此中,声望最高的就是皇八子胤禩,其次是皇三子胤祉,再次是皇四子胤禛。于此同时,众阿哥也摩拳擦掌,上下串联,急于笼络人心。

    八爷府“八哥,这可是个好机会。皇阿玛已然赦免了你,在这个时候再议国本,又指明了会遵从众心。这不明摆着,准备立你为太子了吗?”九爷说着说着不禁眉飞色舞起来,多年苦心经营,终于要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十爷也附和着:“是呀,八哥,这次的机会,咱们一定要抓住。”

    十四爷胤禵没有做声,这些天他一直在想,大哥胤禔失了势,属下亲信纷纷投靠了八哥,如今八哥党羽众多,背后又有九哥这个经济支柱,同时还有十哥这个位份最尊贵的皇子跟从。眼下正是如虎添翼之时,为何偏单单地拉上我呢?是准备拿自己当挡箭牌,还是借此来消弱四哥的势力?

    此时的八爷正在得意,未注意到十四爷的异样,只是微笑地回答道:“不急,不急。一切尚未定论呢。”

    “八哥,你就别谦虚了,我们这就联络咱们的人,明日就上折保举你为太子。”说罢,九爷拉着十爷、十四爷告辞了。

    四爷府,隆科多也为了保举太子一事来找四爷。

    “贝勒爷,您看咱们要怎么做?是否也联络咱们的人,保举一下您?”

    胤禛喝了口茶,缓缓地说:“不必,这次我打算保举二哥。.”

    “什么?皇太子不是已经被废吗?”

    胤禛看了一眼隆科多,说道:“你还没揣摩好皇上的圣意。他近日屡屡向百官表示复立之意,今儿又当着众人的面说除大阿哥外,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你还不明白皇上是什么意思吗?”

    “可是,若众人都推举八爷,咱们这样不就成了众矢之的?”

    “不会,这天下的事,如今还是皇上一人说了算。皇阿玛贵为天子,但仍希望共享天伦之乐,这个时候我更要表现出兄友弟恭才对。如今前朝种种,不更表明皇阿玛已经后悔了,只不过还未找到台阶。我们这次只要能猜对圣心,以后也就更好行事。太子之位,可立可废。”

    隆科多点点头,接着问道:“那主子的意识是,让咱们的人都去保举太子吗?”

    “不,只要咱们两个保荐就行了。其他人都让他们去保举老八,越多人越好。只要老八的声望高了,皇阿玛才会忌惮。”

    “明白。”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十七日,众人保举太子的折子纷纷呈上,八爷当仁不让,高居榜首。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均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

    更5新最快、上5酷。匠网

    这令康熙大感意外,多年君臣,自己又多番表示想复立胤礽,竟仍甘愿铤而走险,毋宁圣意同时,可以看出胤禩的朋党之众,早已超过了自己的想象。相较来看,胤禩的声望已经高过了圣意。这让康熙帝异常气愤,对胤禩仅存的一丝怜悯也荡然无存。天子之威,无人可以取代。

    为保江山稳固,康熙帝无奈之下,只得出尔反尔。当场宣布:“立太子之事,关系甚大。你们更应该仔细考虑,八阿哥少不更事,况且近日又屡犯重罪,加之他额娘身份卑贱不堪。你们可要考虑清楚。”

    康熙本来就深恶皇子结党,内外勾结,上下串联,蓄谋大位。现在看到八阿哥胤禩结党营私,外有朝中重臣拥护,内有九皇子、十皇子、十四皇子跟从,心中不免起了杀意。但顾忌父子情面,仅仅训斥众人,“诸皇子有钻营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所不容。”

    自此,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众人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再发。九王夺嫡的角逐中,第二拨失败者就此浮出水面。此时的皇四子胤禛,依旧表现平静,不露声色,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基于太子储位空缺,诸皇子的纷争愈演愈烈。康熙帝认识到有必要把这个缺位补上,以堵塞诸子争储之路。鉴于朝中保奏胤禩的势力大、呼声高,他考虑惟有用嫡长子抵制一途可行,于是宣布道:“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康熙帝召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满大学士、尚书等入宫,亲自向他们宣布:“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因召至于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

    同时,命人将御笔朱书,当众宣读,曰:“前执胤礽时,朕初未尝谋之于人。因理所应行,遂执而拘系之,举国皆以朕所行为是。今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况所感心疾,已有渐愈之象,不但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渐愈,朕之福也,亦诸臣之福也。朕尝令人护视,仍时加训诲,俾不离朕躬。今朕且不遽立胤礽为皇太子,但令尔诸大臣知之而已。胤礽断不抱复仇怨,朕可以力保之也。”

    这是一份平反昭雪文书,意向已极明白,将要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召废太子、诸皇子及诸王、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进一步澄清事实,说胤礽“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胤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接着,当众将胤礽释放。

    胤礽也表示:“皇父谕旨,至圣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从而陷之杀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诸恶,天亦不容。”

    轰轰烈烈的废太子风波,这才稍作平息。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康熙四十八正月,康熙帝为了进一步打击皇八子胤禩的朋党,特召集廷臣,当众审问谁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责问朝中首府张廷玉,张廷玉无奈,只得回禀道:“听闻是马齐指使。”

    于是次日,康熙命人罗列马齐的罪状,宥死拘禁。自此,朝中八爷党不得不暂时销声匿迹。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为了再次消弱太子的势力,同时平分朝中格局。康熙帝下诏,册封皇三子胤祉为诚亲王,皇四子胤禛为雍亲王,皇五子胤祺为恒亲王,皇七子胤佑为淳郡王,皇十子胤礻我为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为贝勒。此次册封独独漏下了皇八子胤禩,以及刚刚释放的皇十三子胤祥。

    同时,康熙帝下旨,在京西畅春园之北建圆明园,赐予皇四子胤禛居住。并特别下旨,将汉军镶白旗秀女,巡抚年遐龄之女年懿君指给雍亲王胤禛为侧福晋。自此,耿雯杨期盼的关键人物,在小小的雍王府里,全部聚齐了。新一轮的楚汉之争也正式拉开帷幕。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