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三公子挺关心的啊,他求我我就能逆天救人了?既然这样,你不如求求你家三公子。.”苏微晴斜睨过去,嘲讽的笑道。

    姬香云的动作一僵,急急的辩解。

    “我是关心老爷,我对老爷情比金坚。老爷若是有个三长两短,那我也活不成了。”

    苏微晴看向曹妈妈。

    “你听见了?可以转告你们大夫人。”

    曹妈妈冷笑,不答话。她是什么身份,不论是苏微晴还是姬姨娘她都是不屑理会的。

    等华三公子走后,从昨夜就一直关注着马家的村民们纷纷涌上前来。

    “晴娘,你爹真是太医?那你不是小太医了?”

    “我爹是,但我不是。”

    尽管苏微晴当场就解释了一番,之后马家的人不厌其烦的向村民们解释。

    可她苏小太医的名声还是传播了出去,知府家都两次上门来请,那医术一定是十分了不得了。

    只不过,这个名声,带来的并非好处。

    “石冶城里,你的蒜是卖不出去了。”吴老哥叹气的说道。上头有人发话了,石冶城里的铺子都不许收苏微晴的蒜,他多番走动也没什么用处。

    “那剩下的蒜暂时就不卖了,我这边有门新生意想问问吴老哥要不要一起做。.”

    苏微晴大概能猜出究竟是什么人捣的鬼,不过不要紧。知府大人病故,很快就会有新的知府上任,到时候再卖不就好了。

    吴老哥犹豫。

    “这个,你家的东西,上头发话城里的铺子都不许收。”

    “那城外呢?”

    “啊?”

    “我想在码头卖,卖给过路的船只,不知道吴老哥有没有门路?”

    原本她是想在石冶城卖香干,千张,豆腐皮这些的。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

    “过路船只?不知道晴娘想卖什么?”吴老哥这才松了一口气的问道。

    苏微晴让粉荷把卤过加了辣料的香干端了上来。

    江上的大客船常常要走一两个月的水路。船上饭菜极为粗糙,这种卤熟了的香干,保存时间长,咸口开胃。正是旅行必备佳品。

    吴老哥尝了一块,眼前一亮。

    “这个是?”

    “香干。”

    吃起来质地嫩滑,味道鲜美,浓浓鲜香。吴老哥吃完一块,忍不住的又去吃第二块。

    “码头的摊位都是有人看着的,我可以去找人弄个位置。.不知道晴娘你这个打算怎么卖?”

    “当然是和大蒜一样,出货给你。”

    苏微晴自己没有亲自做零售买卖的打算,她本身为贱户,做买卖任何人都可以欺压。小辰年幼,将来还要上学,有个贱户还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娘,对他很不好。

    “晴娘,你这个真是,真是信得过老哥了。”吴老哥激动地语无伦次。

    “自然是信得过的,我这个豆干一斤出货价是十二文。”

    这个价钱,吴老哥瞬间冷静了下来,现下上好的猪肉也才十五文一斤。他再加价卖就得比猪肉还贵,怕是不好卖。

    “卖与往来的官家客船,不是货船,这香干比烧鸡好卖。”官家不差这十几文的,买了改善改善口味,他们舍得。

    “一斤十文,出货我包运,银货现讫如何?我也就打算卖十五文一斤,刨除人力物力,也赚不了多少。”吴老哥咬咬牙,还了两文,还解释了一番。

    一斤豆子是五文,能出五斤的香干,卤煮辣料一斤豆干得花费三文,柴火,油,均摊一斤也要一文。这样算,一斤豆干成本价是五文。

    “最便宜的这种香辣味的,十文。其他口味的再另定价。”

    “成交。”

    苏微晴给香干取了个名字,叫苏记。又让吴老哥用写了“苏记”两个大字的油纸袋包装。

    吴老哥动作快的很,不出半个月,石冶城那边的码头,苏记香干就开始卖了。

    马家开始大量的收豆子,菜地里沙葱也没种了,种上了成片的红辣椒。

    随着产量的增加,马家的后院都不够用了。苏微晴干脆把豆腐作坊搬去田野中央的那处房子。

    先前只有地基的屋子,已经盖成了二进的院子。用得都是厚重结实的大青砖,外头刷了粉墙,屋顶盖的黑瓦。

    苏微晴把这里暂时用作了香干作坊,前面的屋子囤放原料。后面的屋子摆了大石磨,中间的院子就放卤香干的大锅,还有铺开的晒场,晾晒香干。

    整个屋子,离老远都能嗅到香气。

    “过来喝豆腐脑。”大清早的,喝热气腾腾的甜豆腐脑,再吃一个香香的油饼子,是如今马家的早饭。

    “诶!”小辰排头带着大南他们欢天喜地的冲进来,团团的围坐在前屋的方桌边。

    粉荷把冒着香葱味道的篮子拎到桌中间放着,打开,露出里面金黄的饼子。

    “吃饭喽!”小辰率先伸手抓了一个,放在嘴边啃,其他的孩子才跟着拿。

    白嫩嫩的豆腐脑,苏微晴给每人的碗里舀了一勺白糖。

    “小心烫口。”

    大家都乖乖坐着,先捧着饼子啃,就是眼睛时不时的溜到豆腐脑上去,舍不得移开。

    “这可是一斤香干了,做好了又是十文钱呢。”古氏看得心疼的不行,这几碗豆腐脑,孩子们喝的铜板哗啦啦响。

    “一斤香干罢了,孩子们小,长身体呢。”

    这两个月,孩子们吃的好,迎风长。连大病一场的小南,脸颊边上都有肉了。

    “就你钱多,不心疼。”古氏埋怨了一声,到底好的是她自己的孙子,并不生气。

    马小莲搅辣酱搅的两手通红,扯着嗓子嚷嚷。

    “给我也来一碗呗!我这天天累得很呢。”

    “来什么来,和你的外甥们抢吃的,要不要脸!”古氏好没气的训了一句,过去帮忙了。

    豆腐脑就算了,孝子的饭菜要注意口感。他们大人喝豆浆就行了。

    苏微晴倒不吝啬,磨豆子,捞豆腐皮,压香干,卤辣料。这些都是大活儿,吃的不好,也做不好。

    “明儿雇两个人,大家太累了。”

    “瞎说,这么点儿活还用得着雇人?也赚不了多少,雇人还不如买条骡子拉磨。”古氏立刻就驳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