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校园 > 凰荣
    连下人们都传得沸反盈天的事,姜家的一众少爷们自然也没理由不知道。

    他们知道的理由很简单——

    一大早,意气风发的陈方夫子就昂首阔步地走进学堂,当着一众学生的面,滔滔不绝地夸赞了顾定延那首词足足有一刻钟,听到后来,连一向镇定自若的顾定延也忍不住不好意思起来。

    一众学生更是目瞪口呆。

    这,这还是他们那不苟言笑,严苛待人的陈夫子吗?

    他们有些忿忿不平,认为先生太过偏心了。

    而当他们得知中秋夜在顾定延的词作上洋洋洒洒写下一大串评语的人的身份时,这不满的情绪立时变成了羡慕与敬佩。

    章相!

    那可是天下儒士敬佩,天下万民拥戴的大儒啊!

    能得到这样的人的夸赞,在这群少年人心里,便是世上最有面子最风光的事了。

    章相夸赞的词作,可能不好吗?

    当然不可能。

    写出那样词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众人都很好奇。

    于是,在持续数日的被围观中,顾定延头一回认完了整个学堂的学子。

    ************

    李氏捧着一张写满了笔画圆匀,规整精致的小篆的宣纸来回地看,眼里全是满意之色。

    “你瞧瞧,这字写得可真好看。”

    “可不是嘛。”周妈妈笑了笑,看了一眼坐在那儿的顾西,有些讶然。

    乖巧地侧坐在炕上给李氏捶腿的姜晴昭好奇地看了一眼,亦点头赞叹。

    她们都没想到,在乡下将养到近八岁从未进过学的顾西能写出这样一手好字。

    “从前在常州也只是跟着先夫人学些皮毛,还是陈先生教的好。”

    袁妈妈手臂上的伤已经好了个七七八八,于是早上便跟着顾西来给李氏请安,顺便将她这些日子练的字拿给李氏看看。

    此刻她正一脸谦逊地站在顾西身后,笑着答话。

    “这样短的时日,陈先生也教不了这么多。”李氏不以为然,转头便高高兴兴地吩咐周妈妈将刚得的徽州澄心纸给顾西一刀,专供她练字用。

    袁妈妈吓了一跳,连连摆手:“孝子家写字,用这么名贵的纸做什么。”

    姜晴昭也默默地拧了帕子。

    徽州的澄心纸素来有“坚洁如玉,肤卵如膜”的美称,被誉为“纸中之王”,诸多名家在诗文中对其一书再书,将这纸的价格硬生生又炒上一个台阶,她听人说,如今在外面若没什么门道,这一刀纸便得画上二两金子,抵得上一户十几口的普通人家一年的用度了。

    她和姨娘每月也不过才五两的月例银子,这一刀纸,足够她们吃上四个月了。

    李氏笑着摇头:“我也不懂,谦哥儿素来用的便是这个,说是好看又容易写,攒了十几刀呢。西儿你便拿去,用完了再来要。”

    这可是澄心纸,能不好看能不容易写吗?姜晴瑶也默默地翻了个白眼,但到底没敢在李氏跟前指摘姜谦的荒唐。

    姜晴昭却是有些愕然地看向李氏。

    她这是说,姜谦能用的东西,顾西也用得?

    袁妈妈也听出这意思,想到其中的因由只得眼神复杂地垂了眼睛,亦不再阻拦。

    顾西笑嘻嘻地上前接过,一时却没走。

    “怎么了?”李氏含笑看着她。

    孝歪着脑袋,葡萄般的大眼睛里露出几分为难:“我一向和顾二哥一起练字,姨母可不可以再给顾二哥一刀纸,他的字比我的写得还好呢。”

    李氏一愣。

    今儿二房的两个庶女都来给李氏请安,顾西年纪小不必避讳,顾定延便不成了,因此也只是托了话给李氏请了安。

    姜晴昭也是一怔。

    这武定侯府除了嫡出的姐儿哥儿,还从来没人敢直接向李氏讨东西,这个表少爷……也太顺杆子爬了吧?

    “表少爷,这一刀可有一百张呢,你先跟顾二爷分着用也能用些时日呢。”周妈妈见状忙笑着劝道。

    姜谦可是素来最宝贝这些他觉得好看的物件,拿一刀不要紧,拿多了万一闹起来……

    “不必。”李氏摇了摇头,笑着摸了摸顾西的头,“再去拿一刀。”

    “谢谢姨母。”声音清脆响亮,笑得眉眼弯弯。

    周妈妈摇摇头,无奈应是。

    ************

    “表弟留步。”

    一身淡青色衣裙的少女一出了景云堂便急急喊住前面蹦蹦跳跳的孝。

    顾西讶异地回头:“四表姐,什么事?”

    “哦,我姨娘想请表弟去坐坐,不知道表弟有空吗?”

    姜晴昭有点局促,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迟疑着开口。

    风中已经飘起冷冷的笑声。

    “哟,刚巴结完太太,又上赶着来巴结表少爷了?小心人家嫌你们院子的地脏了脚。”姜晴瑶跟在后面出来,一脸的嘲讽。

    袁妈妈正在顾西耳边劝道:“……妙姨娘也是当年白老夫人硬塞给侯爷的,夫人不喜欢,少爷也没必要去。”

    于是不待顾西开口,就已肃容道:“时候不早了,我们少爷还得去学堂呢,没什么要紧的事,还是改日再去拜访妙姨娘吧。”

    姜晴昭咬了咬唇:“不会耽误太长时间的……”

    袁妈妈蹙眉,正要再推脱,一只白白胖胖的小手却牵住了她的胳膊。

    “好啊,听说妙姨娘是云南人,不知道可还有云南的月饼?”

    姜晴昭一愣,连连点头:“有的有的,我舅舅……哦不,姨娘娘家节前托人带了好些过来,给两位夫人都送去了好些也还有呢,表弟要是喜欢吃,全给你都成。”

    “那就去尝尝吧。”顾西笑眯眯地冲着她点头,转头冲着一个方向摇了摇袁妈妈未受伤的那只胳膊:“袁妈妈,云腿月饼很有名的,我们尝尝吧,好不好?”

    袁妈妈眯着眼睛,深深地看了一眼少女手上那枚精巧的翠绿色玉扳指,眼神也沉了下来,面上却嘀咕道:“中秋都过了,吃什么月饼?”

    “走嘛走嘛。”

    院子里传来孝子嘻嘻的笑声,帘子后的淳儿也笑着转回去将听到的话学给正在看帐的李氏听。

    “还是个孝心性。”李氏无奈地笑。

    “八岁还没到,自然还是孩子。”周妈妈笑得弯了眼,想到了什么,又低声道:“夫人,你说这妙姨娘……”

    “昭姐儿也十二了,再清心寡欲的人,到底是当娘的,也该着急起来了。”提起妙姨娘,李氏脸上的笑意淡了许多,不冷不热地开口。

    “您是说……顾二少爷?”

    “昭姐儿,还是有些不够看呐。”妇人摇头失笑,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

    中秋诗会的事她也听说了。

    章坤,那可是连丈夫那样脾性的人都赞不绝口的大儒,能得到这样的人的夸赞,日后必定不是池中之物。这样的人,想来也不会眼皮子浅到侯府一个区区的庶女便能心满意足。

    妙姨娘这回,怕是要失望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