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帝国玩具
文 / 周硕

第八百七十四章 零九之前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实话,胡文海名义上算是世界首富,而且显然从外界看来肯定是个经商才。但实际上在内心之中,他更希望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工程师。

    所谓传奇商人、金融皇帝,这些都只是他站在那么一个位置,然后自然手中也就拥有了能够左右世界的力量,同时又拥有着从各个方面、甚至是从未来汇集而来的信息,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并没有那么神奇。

    对于他来,只有晶圆厂技术改造、igct和igbt,还有熊猫战斗机、cdd芯片的技术,采用长线阵ccd的农业普查卫星,能够长时间滞留在低空轨道上,对全球的气候、农业、海洋等情况进行监测和普查。

    从八六年开始,航系统内部就在进行这种光学卫星的设计。除了采用长线阵ccd芯片以外,这种农业普查卫星其实同样并不简单。首先这种卫星的普查任务必然不会固定,所以需要很好的变轨能力,其次为了降低成本,必然要求它拥有很长的在轨服役时间。除此之外,还有复杂的通信能力、充沛的能源动力和电力管理系统,最后还有就是核心的光电转换的模拟信号处理能力。

    新科晶圆厂负责提供了长线阵的ccd芯片,除此之外对这种重点保密项目其实所知并不多。

    倒是当初服了航部依托数据传输星搞的三星定位,这两年新科在轨道定位计算、终端芯片等领域,是切切实实的扔了不少的资金进去。

    好在中国旁的不,数学水平还是很高的,而且人才队伍和梯队都很充足。几千万的人民币扔进去,合作的西交大已经做出了不少的成果。

    然而问题是当初设计上这三颗卫星是给农业普查卫星做通信中继的同步卫星,所以也就变成了不对外公开的项目。目前航局的实际工作进度,反而成了秘密。

    当然,以胡文海的密级,显然是能够接触到保密信息的。

    只不过胡文海这些年到处惹事儿,需要他知道的信息未免太多,早就已经被信息海洋给淹没。如果他不主动去了解,很多时候就处于应该知道但实际并不清楚的困境了。

    航方面需要的仪器仪表技术,对航空来显然只有超标的可能。启动一个项目将航空和航的需求结合,可以是胡文海最为熟悉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既然如此,那有什么理由不用呢?

    在他提出要求之后,很快秘书处就将胡文海能够了解的情况汇总了过来。

    而在得到确切情况之后,胡文海意识到,世界在他的视线之外仍然继续前进着。

    采用长线阵ccd的农业普查卫星,实际上早就已经研发成功,甚至都发射不止一次了!

    由于长线阵ccd普查卫星的项目前景可观,国家在九十年代后加大了对航领域的投入——主要还是波斯湾那笔石油美元,国内很多项目因为这阵及时雨给续了命。

    1992年长三甲首飞,就是将一颗通信中继卫星东方红3号发射到了同步静止轨道。

    长三甲的成功首飞,也就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稳定的同步轨道投放能力。所以在1993年,航局一口气放了三颗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的风云二号卫星。

    不用问,风云二号农业气象卫星此时已经组网完成,今年更面向全世界各国提供农业普查和气象遥感业务。

    据相关报道显示,航局推出的这项业务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在风云二号上尝到了甜头的航局,此时正紧锣密鼓的推进着北斗卫星的项目。在轨道计算和终端应用芯片都已经完成之后,北斗系统本身的发射已经是迫在眉睫。020读书

    北斗首星是真的迫在眉睫,因为在得知了中国的北斗系统消息之后,欧媚伽利略系统也已经正式提交了欧盟议会。这样一来,中欧谁能首先发射第一颗定位卫星,谁就能占有关键频率。要知道卫星频率的价值,可比一两颗卫星要珍贵的多了。

    眼看着不定等到1996年,中国第一颗北斗实验星就能升空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航空航联合,显然拥有广阔的前景。

    “钱局,我们可是好久不见了!“

    胡文海在了解了情况之后,立刻果断的联系了航局方面。前年航部部改局,钱局虽然还是钱局,但却是结结实实的上了一大步,变成了航局的一位副局长。

    能让这样一位实权副局长来见胡文海,可见航局的重视程度。

    “之前多亏胡总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否则航局今还不知道在哪要饭呢!“

    钱局看起来真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上门的时候红光满面,硬是握着胡文海的手摇了半。

    这也不奇怪,普查遥感业务如今是航局的现金奶牛,nasa都成了中国航局的客户,买下了美国国内遥感和监测信息的独家查看权限。像航局这种吃财政饭的部门,能有自己的收入项目,而且还是外汇收入项目,可想会有多么受重视。

    而钱局可是当年从胡文海这里拿回这个项目的当事人,再进一步可以是理所当然。

    等到钱局落座,胡文海指向旁边就开始介绍道:“这是商飞的总经理常畅,钱局在航局主要负责对地观测工程。”

    “钱局在咱们航空航系统内,如今可是如雷贯耳了!”

    钱局连连摆手,哭笑不得:“恐怕是我竹杠敲的响吧!”

    常畅、钱局和胡文海你看我、我看你,会客室里顿时洋溢起了欢乐的气氛。

    “钱局,北斗只是我们利用太空的第一步,而我们的空间技术距离欧美俄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胡文海笑了一阵之后,收敛起笑容,忽然严肃起来:“卖卫片这种生意,也就是这两年能做得。等到别饶技术追上来、或者其他国家的反卫星部署完成,恐怕钱就没有这么好赚了。真正能让我们站直了赚钱的,还得是手里的技术。”

    “这……胡总的是。”

    钱局点零头,忧心忡忡:“要想让我们的事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不可能指望这种手段的。”

    “所以我有一个想法。”

    胡文海看了常畅一眼,然后转头向钱局道:“大前年国家就发布了载人航计划,这个钱局应该知道吧?基于这个计划,我有一个想法。”

    “载人航是指921工程吧,这个我知道。”钱局虽然是对地观测工程的副局长,但载人航实在是一件大事,当然不可能没有听过。实际上不仅听过,他甚至还是整个载人航计划的领导组成员。

    载人航的第一步是载人飞船,航局的计划是在十年内实现这一目的。

    “没错,就是921工程。”胡文海点头,道:“苏联曾经使用安225运载暴风雪号航飞机,1993年美国用b-52发射了一枚卫星,这明大型飞机完全有能力在高空进行火箭发射。如果我们假设有一种比安225更大、载重量更高的飞机,我们能不能在空中发射火箭,用于帮助近地轨道卫星升空?比如北斗的近地轨道卫星,如果采用空中发射的方式,我们的发射成本能不能降低?如果再进一步,我们在空中发射的火箭能否返回地面再次利用?”

    “当然,这完全还只是一个未来的远景,而且或许可以是非常远的远景。”

    “那么我们来一个比较能够实现的近景如何?”

    “新科集团拥有丰富的前苏联渠道,同时与俄罗斯拥赢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在和平号空间站、苏联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能否推进中国的空间站项目?”

    胡文海深吸一口气,涨红了脸。

    “我是,我们能不能在2009年之前,就让我们的空间站核心舱升空?”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