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汉魂
文 / 蒂梵儿

正文 第两百零七章 秦商、淮商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末汉魂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进入应天府,春雨又淅淅沥沥的落了下来,结束同应天府官员之间的应酬,秦歌坐在集市口茶楼里。

    对于秦歌的这种行为,将军府随行人员虽然诧异但也能抱以理解。

    京城流行着各种关于秦歌的说辞,多的是秦歌灾荒期间穿行在流民安置点的行为,或者号召京城文人才士捐助,或者力所能及提供一些食物、服饰替流民度过眉睫之灾,眼下的秦歌只不过是做着京城时期重复过无数次的事情。

    地点是秦歌刻意挑选的,类似沿运河而下时所见小型码头之类人蛇混杂的地方。用秦歌的标准衡量,这种地方最能直击一个城市的真实面貌和现状。

    看着下方的一片乱景,雨声、谩骂声、扰攘声汇集在这片惊人的雨幕之中,雨水将各种污秽之物从上方冲来,最底层的店铺里,人们一面忙着堵住水势,一面试图将房间里的物品搬上市集的二楼。没有避雨地方的乞丐奔走在污水里的街道上。

    良久之后,秦歌将视线收了回来。

    驻应天府琮记负责人汇报声同时响起。

    “自京城颁布改制律法,应天府积极响应,加大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如今沿河支流水患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眼下码头不属于琮记漕帮管理。三不管地带,县府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沿江大型码头,此众规模码头大都成了鸡肋之物,也鲜有船只进入,不过琮记倒是在此处建立了商铺出售低价物品,民众出劳力换取,计划增开布行和粮食作坊,如今松江府一线对绸布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琮记眼下在应天府的主要产业便集中在丝茶布绸及其人才培养挖掘当中,年前输送了一批船匠出去,600多人,都安排在镇江作坊和首里。”

    “学堂呢?”

    目光聚焦在手中的账册中,秦歌问。

    “新开了七家学堂,学生主要招募自工匠家庭”

    “今年还要新开,可以扩大范围,将一些同琮记有来往的商户子弟输送到学堂,放鸢要乘东风好”秦歌说道。

    “明白”

    略微的思索,秦歌补充:“可以考虑开办女子私塾”

    “什么名字好呢?”

    “金陵女子……”

    灯光落下,谈话声也寂静了下来,不就之后秦歌和应天府琮记负责人下茶楼各自分道而行。

    十里秦淮波上柳,一番风月镜中春,春雨如酥,大船缓缓行驶在秦淮河上,自雕窗的房间内,秦歌已经能听闻丝竹软乐声,但此时的大船中却没有丝毫的春鸟娇关关,春风醉旎旎之情,灯火投人影,有的只是一张张不同面容却近乎相似的激动、兴奋表情。

    秦淮河泛舟的花船上有的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但都想不到此时的秦淮河两岸却成为了大明京城堪比宫内的戒严区域。

    袖里刀辛建成带领的一组人员和活跃在应天府区域的琮记刑侦人员早就遍布在秦淮河两岸,河道多艘大船上负责警戒的则是邱青桐指挥的四门寨数十名随行特训人员。

    对于琮记这个早就一跃成为大明集商业、刑侦为一体,最大组织所属江南的核心人员而言,这是一场令人激动,别开生面的会面。

    秦歌抵达应天府时信息早就被琮记人员利用信鸽传送了而去,就在一行人进入应天府,秦歌周旋在大小官员的应酬期间,琮记旗下活动在应天府一线,含镇江、建昌区域琮记核心层掌柜全部抵达应天府。

    即便是魏忠贤权柄天下的期间,春风里秦淮河泛舟看柳也不被人关注,如今是朱由检执政,改革派得宠,朝政清明,这种人员涌入应天府的行为更加不为人留意。

    参会三十多人,都是琮记或一手培养而起,或吸收纳入,已经同四门寨体系血浓于水忠贞不二之人。文无忌、秦歌在这些人员心目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威望,更是一种信仰。绝非大明朝廷朝堂之间君臣信仰,是建立在体系、文化、理念之上的一种信仰。

    这些人或从四门寨走出,或在琮记的培养下从伙计、普通掌柜做起,在带动琮记发展的同时一步步进入到琮记核心层,参与了秦歌领导下的赈灾和粮市反击战,活跃在大明商业板块的各个层面、行业,潜默移化的带动、影响着另外一批人,四门寨的理念根深蒂固,

    看着大船中或迫切、或激动、或兴奋但又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秦歌也是感慨万分。数十人所掌握的钱财已经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没有这些人支撑,自己绝无在商业反击的可能,如今这些人又要在自己分派下完成一次壮举。

    费文贤是琮记旗下镇江造船作坊掌柜,其祖辈费瑜在大明水军下西洋时担任郑和使团中通事和教谕之职。

    通事是外事翻译,通晓外国语言文字,进行不同语种的语言、文字的翻译,教谕负责教化番人,传播大明文化。涉地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古里等国。受家教传承影响,费文贤刻苦读书,知识渊博,通阿拉伯文。

    到费文贤一脉,因为牵扯到党派之争,费家家道败落,从事文书之职的费文贤被贬为民,落魄期间,私塾糊口,是琮记给了费文贤新生。

    了解琮记规划,在琮记向首里大量派遣人员时费文贤就有机会前往首里实现自己航海家的梦想,但费文贤选择了留守。最终凭借自己的兢兢业业和才学担负起了琮记大明境内最大的镇造船作坊大掌柜之职。

    费文贤至今记忆犹新镇江造船作坊成立之前的整合,是三十二家规模不一的船工作坊资源整合形成了现在规模。

    镇江船坊的规模已经接近了费文贤所查询资料中郑和公下西洋时主造大船的应天府造船作坊规模。

    对于费文贤而言,这就是梦想、追求。

    在费文贤眼中,那也是堪称惊天手笔颠覆传统的运作,如今费文贤等待着再一次的奇迹诞生。

    没有出乎费文贤的猜测,秦歌确实是大手笔。

    先是巨细无遗的讲述了朝廷就有关改制的力度及其开海政策的执行和后续,随后阐述四门寨商业体系就配合朝廷新政关于货通天下的设想,最后震撼人心的决策,秦歌提出了建立琮记旗下第一个专门针对海外及其负责南北贸易的商业组织。组织的特性就是彻底从琮记分出来,不接受琮记商业体系的约束、管制。

    秦歌眼中这是四门寨在度过第一个发展阶段后随之而来势在必行的改制。政企逐步分开!改制也将逐步全面蔓延推广向北方。形成民营、企业联合、四门寨管控大型产业等模式。琮记在中小作坊的发展和人才吸收依旧会如火如荼的发展,分开的商业体系则靠依靠朝廷,独立发展。秦歌眼中这是对琮记和四门寨商业的一种保护。

    秦歌想过很多名称,浙商、徽商等,最终的名字却是产生在一念当中会议在秦淮河举行,首个脱离出琮记体系的商业组织一分为二的便称之为秦商、淮商。

    秦商主负责陆地南北商业体系,淮商职能集中在海外贸易。

    会议期间,一名明媚皓齿的女孩子讨人喜欢,当秦歌自秋五娘口中得知女孩名为李香君时莞尔一笑。

    拉着李香君手,秦歌哼了一句苏州评弹。

    出生在苏州的小姑娘多惊奇!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