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耀南带着我们直奔偰玉立的房间。
还好,偰玉立的房间还亮着灯,说明他还没有睡下。
我们来到了门前,汪耀南敲了敲房门,里面传来了“谁呀?”的问话声。
接着看见有烛光和人影在向门口移动,看样子是准备给我们开门了。
那人影到了门前,并没有立即开门,而是再次问道:“谁呀?”
汪耀南轻声对着门缝道:“偰大人,是侄儿耀南啊!”
门吱呀一声开了,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举着烛台的老人,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很深。
不错,这人正是偰玉立。
当时的偰玉立已经快是一个即将年满六十五周岁的老人了,加上刚刚又受到政敌的打击,更是显得苍老了。
偰玉立看见站在门前的是汪耀南,满脸惊讶之色,说道:“大侄子,怎么是你,你是怎么进来的?”
还不容汪耀南回答,偰玉立立即让我们进了屋子,随即把门关好。
屋子是个套间,外面可以当会客室,里面应该就是卧室了,不知道偰玉立的夫人是不是在里面安歇,我们就在外间坐下了。
接下来,汪耀南才回答了刚才偰玉立的问话。
说是我们见偰府被围了,在外面转悠了几天。正好今天大门前的空地上在进行乞巧的活动,我们才趁这个机会溜进了偰府。
偰玉立听了,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说道:“大侄子,你们现在不该进来呀!我现在是待罪之身,我担心你们受到连累。”
接着,偰玉立给我们讲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正如我们所料,偰玉立是因为收录《岛夷志》一事,给政敌留下了口实。
原先脱脱为相时,这倒还不是什么大事。
自去年年底,脱脱被罢相之后,一大批脱脱的至交好友先后受到牵连,偰玉立也感到自己这个达鲁花赤可能也当不久了。
也就是上次汪耀南来拜会他之后不久,偰玉立更加感到形势的危急。
于是,他当机立断,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偰列图携带家小从泉州海港乘船立即出发,直奔防城(今广西防城港市),取道陆路至南宁。
因为偰玉立的父亲偰文质官至广西都府元帅,偰玉立幼年时随父母在南宁生活多年,对那里情况较熟悉。
而且,当时南宁属于边陲之地,逃到那里生活离朝廷较远,能够逃脱政敌的迫害。
但偰玉立自己当时还是泉州路的达鲁花赤,肯定不能弃官而逃,只好留在泉州的偰府坚守。
按照偰玉立的设想,如果他这次能够逃过一劫,他就乘船去防城,然后在南宁与夫人和儿子团聚。
如果逃不过这一劫,那也没办法,好歹保存了他这一支的血脉,他也心满意足了。
怪不得我们进入偰府后,就没看见偰府上下亮几盏灯,原来他早就玩了个“金蝉脱壳”之计,把家小都转移了啊,我心里不由得暗暗有些佩服这个老头儿了。
那《岛夷志》不会让偰玉立的儿子偰列图也带走了吧?这可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了。
于是,我立即插话道:“偰大人,实不相瞒,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岛夷志》而来,汪耀南的父亲不知所踪,这可能是他找到他父亲的唯一线索了。”
偰玉立笑了一阵道:“《岛夷志》的确是本好书,但如果我让列图他们带着这本书走,那我就是害了他们,我只想让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求。”
听说偰列图没有带走《岛夷志》,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接着问道:“那《岛夷志》现在在哪里?”
偰玉立又笑着答道:“已经交给围府的官兵了。”
我们四人听了这话都是吃了一惊,汪耀南更是显得情绪激动,几乎是吼了出来。
说道:“什么?交给元军啦?那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啦?”
接着,汪耀南瘫坐在椅子上,两眼发直地望着屋顶,似乎是内心痛苦不堪。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都能理解,汪耀南自十四岁就孤身一人从南昌府来到泉州,就是想寻得父亲的线索,带着母亲与父亲团聚。
现在连这最后的线索都断了,多年的心血都付诸东流,这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都在心里埋怨偰玉立这老头子,但毕竟人家也这么大年纪了,我们都才是二十多岁的酗子,也不能把责备的话说出口。
就在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偰玉立又发话了。
他拍了拍汪耀南的肩头,道:
“贤侄啊!你不要急。
《泉州路清源志》中后附的《岛夷志》虽然都被官兵查禁焚毁了。
当年你父亲送我的那本手抄本《岛夷志》我也交给元军了,但我还有一个手抄的副本,就是专门给你预备的。”
听了这话,汪耀南腾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兴奋地说道:“偰大人,此话当真?那这书现在在哪里?快拿出来呀。”
那偰玉立不紧不慢地捋了捋胡子道:“现在拿不出来。”
这话一出,汪耀南又急了,道:“什么,拿不出来,那到底在哪里?”
偰玉立又笑了笑道:
“贤侄啊!你真的不要太急,这书我肯定不能放在咱偰府,那兴化路的官兵自围府以来都在我家里翻箱倒柜几遍了,连后花园的土都翻了几遍了。
要放在咱偰家,早都被他们搜走了。”
听了这话,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我再次在心里对这偰老头子表示了深深的折服,真不愧是姜还是老的辣。
汪耀南接着追问道:“那这本书现在在哪里?”
看着汪耀南这么心急,偰玉立并没有急于回答。
而是先打开门,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才又重新关好门,压低声音给我们讲起了这事的始末。
这《岛夷志》的手抄副本现在在德化县文庙,那文庙的管事人姓宋,名正汝,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宋正汝原是泉州文庙的管事人。
至正十年,偰玉立主持重修了泉州文庙。二人因为这事儿一接触,都发现与对方情趣相投,相见恨晚,从此偰玉立与宋正汝成为了莫逆之交。
宋正汝本是德化县人,两年前跟偰玉立提起在他一直想在家乡德化也修建文庙,然后回家乡当文庙的管事人。
偰玉立是一个文化人,当然觉得修文庙是好事,于是大力支持宋正汝完成了他这一多年的心愿。
去年,德化县文庙建成之时,偰玉立带着小女儿专程去了趟德化县文庙,并将那本手抄《岛夷志》副本交给了宋正汝,让他妥善保管,他日自有人找他来取。
听偰玉立说到这里,我们四人都是一片沉默。
原来他老人家一切都计划好了的呀!
我正准备问,如何去找那宋正汝之时。
偰玉立又发话了:“待会儿,我给你们写一封亲笔信,你们带上,就可以去找那宋正汝了。不过,你们得帮我办一件事。”
听到这里,汪耀南急切地问道:“什么事?只要我们能办得到,一定帮您老人家办好。”
偰玉立开始给我们讲这件所托之事了。
原来,偰玉立的独子偰列图只是带走了他自己的老婆孝,还有偰玉立的夫人,也就是偰列图的母亲。
偰玉立的夫人是蒙古人,也是曾经的蒙古王室之后,只不过元朝建国几十年后,他夫人这种王室近亲也逐渐成了远亲。
这偰夫人对待自己的丈夫偰玉立哪里都好,就有一点不好,就是妒性太强,不准偰玉立纳妾。
偰玉立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中进士,授正议大夫,先后任东昌路同知,济南路治中。
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朝廷转任偰玉立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事。
在朝廷还未正式发文之前,偰玉立就已得知消息,遂让偰列图携一家老小先去福建,他本人则在济南路办完交接事宜后,再赴福建。
夫人走后,偰玉立就成了没有管束之人。他本又是一个才子,难免会遇上一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就是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名沦落风尘的才女。
偰玉立索性帮她赎了身,纳为二房。他当时心想,反正生米已做成熟饭,他的那位原配夫人,也奈何不了此事。
半年之后,偰玉立携带着新纳的娇妻从济南路出发,直奔福建去上任了。
途中,偰玉立得知了新纳的二房有喜了。
当时,偰玉立已是即将年满四十九岁的人了,又要当爹了,可把他是美死了。
到了福建之后,虽然原配夫人对他先斩后奏这事是相当不满,但木已成舟,何况那女子已怀孕在身,她也没有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了。
但不巧的是,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他那二夫人临产时难产,最终只保住了孩子,未保住大人。
也就是说,他这最小的女儿刚出生就没了亲娘。
偰玉立这二夫人生前很喜欢兰花,偰玉立便给这最小的女儿取名偰兰儿,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中国有句俗话叫“宁死当官的爹,也不死叫花子娘。”
这句话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现实,一个没有娘的孩子在幼年时期要遭受多么大的艰辛。
还好,偰玉立的房间还亮着灯,说明他还没有睡下。
我们来到了门前,汪耀南敲了敲房门,里面传来了“谁呀?”的问话声。
接着看见有烛光和人影在向门口移动,看样子是准备给我们开门了。
那人影到了门前,并没有立即开门,而是再次问道:“谁呀?”
汪耀南轻声对着门缝道:“偰大人,是侄儿耀南啊!”
门吱呀一声开了,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举着烛台的老人,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很深。
不错,这人正是偰玉立。
当时的偰玉立已经快是一个即将年满六十五周岁的老人了,加上刚刚又受到政敌的打击,更是显得苍老了。
偰玉立看见站在门前的是汪耀南,满脸惊讶之色,说道:“大侄子,怎么是你,你是怎么进来的?”
还不容汪耀南回答,偰玉立立即让我们进了屋子,随即把门关好。
屋子是个套间,外面可以当会客室,里面应该就是卧室了,不知道偰玉立的夫人是不是在里面安歇,我们就在外间坐下了。
接下来,汪耀南才回答了刚才偰玉立的问话。
说是我们见偰府被围了,在外面转悠了几天。正好今天大门前的空地上在进行乞巧的活动,我们才趁这个机会溜进了偰府。
偰玉立听了,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说道:“大侄子,你们现在不该进来呀!我现在是待罪之身,我担心你们受到连累。”
接着,偰玉立给我们讲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正如我们所料,偰玉立是因为收录《岛夷志》一事,给政敌留下了口实。
原先脱脱为相时,这倒还不是什么大事。
自去年年底,脱脱被罢相之后,一大批脱脱的至交好友先后受到牵连,偰玉立也感到自己这个达鲁花赤可能也当不久了。
也就是上次汪耀南来拜会他之后不久,偰玉立更加感到形势的危急。
于是,他当机立断,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偰列图携带家小从泉州海港乘船立即出发,直奔防城(今广西防城港市),取道陆路至南宁。
因为偰玉立的父亲偰文质官至广西都府元帅,偰玉立幼年时随父母在南宁生活多年,对那里情况较熟悉。
而且,当时南宁属于边陲之地,逃到那里生活离朝廷较远,能够逃脱政敌的迫害。
但偰玉立自己当时还是泉州路的达鲁花赤,肯定不能弃官而逃,只好留在泉州的偰府坚守。
按照偰玉立的设想,如果他这次能够逃过一劫,他就乘船去防城,然后在南宁与夫人和儿子团聚。
如果逃不过这一劫,那也没办法,好歹保存了他这一支的血脉,他也心满意足了。
怪不得我们进入偰府后,就没看见偰府上下亮几盏灯,原来他早就玩了个“金蝉脱壳”之计,把家小都转移了啊,我心里不由得暗暗有些佩服这个老头儿了。
那《岛夷志》不会让偰玉立的儿子偰列图也带走了吧?这可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了。
于是,我立即插话道:“偰大人,实不相瞒,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岛夷志》而来,汪耀南的父亲不知所踪,这可能是他找到他父亲的唯一线索了。”
偰玉立笑了一阵道:“《岛夷志》的确是本好书,但如果我让列图他们带着这本书走,那我就是害了他们,我只想让他们平平安安地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求。”
听说偰列图没有带走《岛夷志》,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
接着问道:“那《岛夷志》现在在哪里?”
偰玉立又笑着答道:“已经交给围府的官兵了。”
我们四人听了这话都是吃了一惊,汪耀南更是显得情绪激动,几乎是吼了出来。
说道:“什么?交给元军啦?那我们岂不是前功尽弃啦?”
接着,汪耀南瘫坐在椅子上,两眼发直地望着屋顶,似乎是内心痛苦不堪。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都能理解,汪耀南自十四岁就孤身一人从南昌府来到泉州,就是想寻得父亲的线索,带着母亲与父亲团聚。
现在连这最后的线索都断了,多年的心血都付诸东流,这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都在心里埋怨偰玉立这老头子,但毕竟人家也这么大年纪了,我们都才是二十多岁的酗子,也不能把责备的话说出口。
就在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偰玉立又发话了。
他拍了拍汪耀南的肩头,道:
“贤侄啊!你不要急。
《泉州路清源志》中后附的《岛夷志》虽然都被官兵查禁焚毁了。
当年你父亲送我的那本手抄本《岛夷志》我也交给元军了,但我还有一个手抄的副本,就是专门给你预备的。”
听了这话,汪耀南腾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兴奋地说道:“偰大人,此话当真?那这书现在在哪里?快拿出来呀。”
那偰玉立不紧不慢地捋了捋胡子道:“现在拿不出来。”
这话一出,汪耀南又急了,道:“什么,拿不出来,那到底在哪里?”
偰玉立又笑了笑道:
“贤侄啊!你真的不要太急,这书我肯定不能放在咱偰府,那兴化路的官兵自围府以来都在我家里翻箱倒柜几遍了,连后花园的土都翻了几遍了。
要放在咱偰家,早都被他们搜走了。”
听了这话,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我再次在心里对这偰老头子表示了深深的折服,真不愧是姜还是老的辣。
汪耀南接着追问道:“那这本书现在在哪里?”
看着汪耀南这么心急,偰玉立并没有急于回答。
而是先打开门,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才又重新关好门,压低声音给我们讲起了这事的始末。
这《岛夷志》的手抄副本现在在德化县文庙,那文庙的管事人姓宋,名正汝,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
宋正汝原是泉州文庙的管事人。
至正十年,偰玉立主持重修了泉州文庙。二人因为这事儿一接触,都发现与对方情趣相投,相见恨晚,从此偰玉立与宋正汝成为了莫逆之交。
宋正汝本是德化县人,两年前跟偰玉立提起在他一直想在家乡德化也修建文庙,然后回家乡当文庙的管事人。
偰玉立是一个文化人,当然觉得修文庙是好事,于是大力支持宋正汝完成了他这一多年的心愿。
去年,德化县文庙建成之时,偰玉立带着小女儿专程去了趟德化县文庙,并将那本手抄《岛夷志》副本交给了宋正汝,让他妥善保管,他日自有人找他来取。
听偰玉立说到这里,我们四人都是一片沉默。
原来他老人家一切都计划好了的呀!
我正准备问,如何去找那宋正汝之时。
偰玉立又发话了:“待会儿,我给你们写一封亲笔信,你们带上,就可以去找那宋正汝了。不过,你们得帮我办一件事。”
听到这里,汪耀南急切地问道:“什么事?只要我们能办得到,一定帮您老人家办好。”
偰玉立开始给我们讲这件所托之事了。
原来,偰玉立的独子偰列图只是带走了他自己的老婆孝,还有偰玉立的夫人,也就是偰列图的母亲。
偰玉立的夫人是蒙古人,也是曾经的蒙古王室之后,只不过元朝建国几十年后,他夫人这种王室近亲也逐渐成了远亲。
这偰夫人对待自己的丈夫偰玉立哪里都好,就有一点不好,就是妒性太强,不准偰玉立纳妾。
偰玉立延佑五年(公元1318年)中进士,授正议大夫,先后任东昌路同知,济南路治中。
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朝廷转任偰玉立为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事。
在朝廷还未正式发文之前,偰玉立就已得知消息,遂让偰列图携一家老小先去福建,他本人则在济南路办完交接事宜后,再赴福建。
夫人走后,偰玉立就成了没有管束之人。他本又是一个才子,难免会遇上一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就是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名沦落风尘的才女。
偰玉立索性帮她赎了身,纳为二房。他当时心想,反正生米已做成熟饭,他的那位原配夫人,也奈何不了此事。
半年之后,偰玉立携带着新纳的娇妻从济南路出发,直奔福建去上任了。
途中,偰玉立得知了新纳的二房有喜了。
当时,偰玉立已是即将年满四十九岁的人了,又要当爹了,可把他是美死了。
到了福建之后,虽然原配夫人对他先斩后奏这事是相当不满,但木已成舟,何况那女子已怀孕在身,她也没有办法,只好听之任之了。
但不巧的是,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他那二夫人临产时难产,最终只保住了孩子,未保住大人。
也就是说,他这最小的女儿刚出生就没了亲娘。
偰玉立这二夫人生前很喜欢兰花,偰玉立便给这最小的女儿取名偰兰儿,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中国有句俗话叫“宁死当官的爹,也不死叫花子娘。”
这句话也充分反映了社会现实,一个没有娘的孩子在幼年时期要遭受多么大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