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元阵创世
    目前当下有一种提法叫做工匠精神。这个所谓的工匠精神要表达的内核不能说不对,但是显然不足以支撑和囊括这个舶来词汇背后隐含的意义。

    在这里这么较真的抠字眼,是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赵缺日觉得有必要追本朔源后,对目前当下出现的种种思潮,方能有理解上的深刻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赵缺日认为的工匠精神这个提法不够精准,那又用什么词汇来替代这个工匠精神,从而更加准确的把赵缺日想要表达的思想,精准的阐述出来呢?传统文化范围之中,有这样众人都熟知且认同的词汇吗?有的,替代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里,属于一个大类,这个大类是“艺”。

    艺者,道也。

    与艺本身相关联的有很多词组,艺术、技艺、才艺、手艺、文艺、武艺等等等等,艺的种类很多,因此相关联的词组就很多。把这些词组分类开来,就是一个文明对艺这一大类分类之后,对艺本身的一种隐含标准的评价或者衡量。传统文化中也因此就有了一句古语,古语有云:“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是上述观点的最好注释。

    可见这个“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一个人修行种种的、不同的“艺”,这是一种文化上通透之后的理解。一个人假如没有“艺”字傍身,那还真是人生中的根本性失败。抛开人生追求的其它,就说其人之本身,如果生而为人却又一无所长的话,又将如何理解其人所标榜的人生圆满?

    然后我们把与艺组成的种种词汇,来和工匠精神这个词汇所要表达的内核来比较,之后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工匠精神的提法,本身就属于一个邯郸学步式的表达。传统文化里面是决然不可能有这样习惯的,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的借用,抛开词汇本身再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较量后导致的妥协结果。

    苏轼,在赵缺日继位之后,便被任命为大宋王朝***部长。

    今天赵缺日希望好好和这个历史名人简单的聊一聊,聊什么呢?只要是要聊一聊个人对修养本身的理解,以及社会范畴的一些现状现象,因为意识形态领域无小事。从这个角度先简单的聊聊,赵缺日准备在后面制定相关政策之前,听一听文人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的一些观点。

    历史上的苏东坡,在文学、书画方面的造诣均到达巅峰境界少有的精英人才。

    传统的教育对于苏轼的意义,在于完善了苏轼本人的整个人生之艺的修行方向和基础,并在这个教育的方向和基础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而且在传统历史之中,名臣类型的人才很多,但是能臣类型的人就太不多见,苏轼应该能算得上是其中一个既是名臣、又是能臣的传统文人。苏轼的官场仕途,政治上的建树虽然不高,但在地方民政留下三处苏堤,算是作为能臣之注脚。至于名臣,就是往后千年的时代,苏轼其人,也是后人闻名遐迩的。

    扯远了,赵缺日刚收回思绪,苏轼就到了。

    赵缺日照例的开门见山,直接就问道:“子瞻!目前大宋王朝的社会现状,改革推行到如今之地步,你有什么观感和看法?”

    苏轼上来就被赵缺日按住问这么深,一时之间吃不准赵缺日的意思,也就相当圆滑的作答道:“官家!在我看来,所有目前所实施的改革方针大政都很好,民富国强,实乃超宗越祖,实乃繁华盛世也!”苏轼的马屁拍的太浅了,赵缺日闻言皱了皱眉头。

    递过一杯茶,赵缺日摇了摇头,又认真地说道:“子瞻无需紧张,我今天专门找你,主要是你个人在文化上的修养,很少有人能到此境界。再一个是因为你担任了***的一把手,现如今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大宋王朝需要做出些政策上的调整。这也是你的分管领域,事先和你通通气,很有必要。今天就咱俩,凑在一起简单聊聊,有一说一才好!”

    赵缺日的话依然还是太宽泛,苏轼很不好作答,只得边喝茶边聆听赵缺日的下文。赵缺日见状,也就继续说道:“子瞻啊0说你如今无论文学,抑或书画,都是让人赞赏有加的。我记得你是二十一岁上进士及第,回想一下,你粗略的估计估计,自你开始受教育以来,无论是受教育的过程,还是你自己的自我提高,总共用了多长时间?方才到达如今之地步!?”

    见到官家直接问自己的个人文艺修行之历程,苏轼心中大定,放下茶杯说道:“官家!要说我本人,自蒙学开始,前十年打的是根基,中十年大约完成了整个受教育之过程,后十年才开始立足于自身,能发一己之见地,并且有针对性的继续往前学习和行走。这么多年以来,大体上是分这么三个阶段。”

    赵缺日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有些感概的说道:“是啊!天才如你也需要花费大约三十多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个别领域里相对满意的高度。并且这在你之今后,还有着进一步的可能性。这就说明,我们的文化对于人的艺之本身,是有着极高要求的。”

    赵缺日反过来大赞苏轼,一时之间让苏轼有些手足无措,嘴上也赶紧连连谦虚道:“何敢当此!官家谬赞了!”

    赵缺日此可却用一种非常认真地口吻说道:“非也!是既是!无需自谦,这个自谦也不是时候,当仁不让和舍我其谁同样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性格。我们现如今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自谦过度造成的,自谦的行为在旁人看来,总是会有误读。这个误读就是认为今不如古,我不如人!这个旁人误读后的认知的害处很可怕,因为旁人的误读甚至会反过头来误导你,然后就会造成一种普遍性心理认知,再然后就会导致整个民族形成一种缺失了自信的群体性格。”

    也许是一口气说的话有些长,稍作停顿,赵缺日喝了口茶,这才继续说道:“子瞻!文化修养到了如今的境界,你还有何追求?”

    苏轼稍作沉默理了理思路,这才答道:“官家的问题很不好作答啊!我虽说在诗词书画方面小有成就,但我总是忍不住想着,要是哪天随着灵光闪现,机缘巧合,也许还能写出、画出、作出更好的作品来。要说追求,这应该勉强能算得上是一种吧!”

    赵缺日理解苏轼,这种自谦的性格很难一下子就完全改变。苏轼虽然在自己的文化作品上的形成的风格,属于豪放派。但是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本人性格和诗词文章风格之间是有割裂的。

    赵缺日因而也同时感叹着说道:“当前现下,大宋王朝有一种提法,叫做追求工匠精神。我个人不甚认同这个提法,盖因在我理解之中,你个人对于自身文化上的追求,就不能用工匠精神来囊括之。用文学成就、艺术成就都能很精准的阐述你的诗词文章书画方面的境界,但是工匠精神......”赵缺日的话没说完,只是随之轻轻的摇了摇头。

    两人之间的话聊到了这里,苏轼也完全明白了赵缺日的谈话核心了。因此随之也说道:“官家会不会太过于较真了,在我的理解之中,这个所谓的工匠精神这只不过是泛指在企业和匠人之间的一种提法,官家把这一提法直接拔高到如此之地步,会不会是过于担心了?!”

    赵缺日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着说道:“是么?你且回去细细想想!真的是我担忧过度么?”

    聊完之后,苏轼告辞了。

    苏轼的历史成就,更多的是文学上的成就而非为官者的成就。在苏轼的年代,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是属于苏轼的。苏轼在文学和艺术上风靡了大宋的同时,也把辽国、高丽和日本带入了其中。这也是有史可查的,同一时代的辽国、高丽和日本,都会为苏轼的诗词文章而疯狂。......

    以至于这一时间跨度蔓延了好多好多个世纪,一直到如今。除苏轼本身的文学造诣之外,还有着整个文化同源族群的集体崇拜。这是一个文人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是后人们仰望大师的理由。

    就是作为一个灵魂上的后来者的赵缺日,同样如是。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