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苍云歌
文 / 瑾歌

第一百六十五话,信国北征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信国都城曼度

    信王信玛站在王宫大门前,看着脚下的尸体,深吸一口气。下面死去的,是原本应即位的信宣武王信廓之长子信彻,信彻为贤为能,又善读各家学家的着作,苍云家的着作、墨家的着作、家的着作,信彻都略懂一二。另一方面,信彻大刀阔斧地改革,裁撤了许多无用的官职,并发展信国的农业,十分受到信廓的喜爱,但相比之下,信廓三子的信玛就不那么出众了。信玛信奉武力,觉得一切都可以用武力来解决,并且他更加信奉神灵,他成为信王第一,便将所有信彻的藏书全部烧毁,他相信学神会降临信国,并且坚信自己也是神灵之一,只不过身处人间而已,为此特意请了一位通祭祀。而其他的人,则是信彻的亲信与家眷。信彻即位三之后便被亲弟弟信玛所杀,估计信彻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一幕。

    他将曼度的百姓聚在一起,他看着他的臣民道:“在曼度,我,才是唯一的王,我!才是唯一的神!你们若想在曼度生存,就必须要听我的,神会保佑我,我们必将战入中原,完成所有信王都完成不聊大业!”

    唐始皇十四年四月,唐帝国都城青龙,佑唐宫

    “皇上,蓝州郡郡守兼颍郡郡守刘益光求见。”陈霄推开佑唐宫的大门,见沐贤安正在看书,便走到他的面前,行礼后道。沐贤安听闻放下书,问道:“他怎么来了?”陈霄摇了摇头,答道:“皇上,臣看刘老先生发梢皆白,猜测是辞官归乡。”沐贤安长吁一气,点零头,摆手道:“让他进来。”

    片刻,陈霄扶着刘益光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沐贤安见状,便站了起来,准备扶着刘益光,但刘益光不肯,好像给皇上叩首,沐贤安急忙扶住他,道:“刘老先生,乃朕的老师,老师怎么可以给朕行礼?来人呐,赐座。”刘益光急忙答道:“谢皇上......皇恩对于刘家,永远报答不完呐......”沐贤安将刘益光安顿好之后,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问道:“刘老先生,怎么了?有什么难题吗?还是想上诉?”刘益光摇了摇拨浪鼓似的头,答道:“臣请皇上允许臣辞官回乡。臣年纪已大,管理两郡事务,实在是繁忙至极。但同时,这么多年,臣也无愧于皇上的信任,这么多年二郡没有一件事需要皇上操心。这也是臣唯一能做的,对皇上表心意之事了。”沐贤安点零头,的确是这样,刘益光作为二郡郡守,这些年的确是没有出过岔子。“朕允了,不过你需要给我推荐几个人人才来接你的位置,要不朕可不让走。”

    刘益光想了想,道:“皇上,蓝州郡可取唐皇九年文士第一名戚飞;颍郡可取唐皇十一年文

    士第二名柏来。”

    “朕听你的独子刘奇文笔出色,思想新颖,为何不取刘奇?”

    “犬子心粗,做事不认真,不可担此重任。”刘益光答道。

    沐贤安顿了顿,道:“朕听刘奇在家苦读圣贤书,就想谋取一名一利,您大可向朕推举。”完,刘益光不假思索地反对道:“皇上不可!犬子心思不在这上面,您若用他,郡必坏矣J上不如给犬子一名给事中,让他劳作起来即可。”完刘益光便要跪下行礼,沐贤安连忙将其扶起,道:“朕知道了。陈霄!送刘大人出宫。”

    刘益光走后,陈霄走了进来。“传朕的命令,任命戚飞为蓝州郡守,任命柏来为颍郡郡守。朕觉得,是刘益光推荐的人才,必定知道这两个位置的重要性,蓝州郡与颍郡是直隶的两个大门,朕要好好看看这两个饶资料,让户部尚书海文山进来。”陈霄行过礼之后离开了。不一会,海文山走了进来,行过礼之后道:“皇上。”

    “你给朕念念,戚飞和柏来的信息。”沐贤安又坐下椅子上认真地听。

    海文山拿出书卷答道:“戚飞,蓝州郡蓝州人,唐皇九年文士第一名,唐庄襄王元年生人,是蓝州有名的学者。曾效仿姜公,环游蓝州各城,颇有才学,十分向往文公昭公时期的名人名士;柏来,颍郡平阳人,唐皇九年文士第十名;唐皇十年文士第三名;唐皇十一年文士第二名,胸怀大度,文采飞扬。唐皇十年曾被刘大人委为平阳县令掌班。”

    沐贤安笑了笑:“这个柏来连考三年,真是颇有坚毅之劲,朕喜欢这种人,文山,你现在就通知吏部尚书,让这两个人立刻就职。”海文山得令之后应下便撤了出去。

    唐帝国琅琊郡兆城

    琅琊郡守祢衡与武阳郡守高嗣相聚于此,此时二人正站在兆的城墙之上。南炎郡守谢飓也要来,但还未到。看着城外的山脉丛林,高嗣长吁一气道:“祢大人,上一次来琅琊,还是劝降孙祈打退信军,这一晃七年过去了。不知道信国这帮蛮人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祢衡嘴角微微一笑,随后道:“高大人,您还别瞧他们,当年就是因为瞧才被钻了空子。当年王云里应外合,如今琅琊郡上下一心,只要没有大问题,绝对可以抵挡信国军队。”

    “余俭!”高嗣高声传呼,余俭从城下跑上来,祢衡见到余俭大惊:“这是当年和你一起从武阳赶往的余俭?”高嗣点零头。当年的余俭,勇猛中仍一丝腼腆,决心中仍有一丝年轻,如今的余俭脸上虽有道伤痕,却彰显了男饶气概与智慧,敏锐中发觉出了成熟。“他现在是武阳郡郡府督事兼武阳郡佥都使,我想以后

    我告老还乡,我的位置就由他来接替。”话音刚落,余俭已单膝跪地道:“大人万万不可,卑职历练不够,仍不可握此重任。”高嗣看着祢衡笑道:“你看,他又来了。做什么事,都认真得有些过。”祢衡点零头,随即道:“认真是好事,不许多言。”

    这时,余俭突然开口道:“两位大人,你们看那是什么?”

    顺着余俭手指的方向,大地颤抖,烟雾弥漫,飞尘四溢,混沌不堪。随后从烟雾中冲出一名名骑着战马的士兵,手握着铁剑、弯刀、长戟,甚至还有人拿着唐国的弩箭。一排...两排...三排...千军万马向的兆城袭来。黑压压的大军向兆袭来,似乎能轻而易举地突破防线。信国大军大声怒吼着,许多站在城墙上的官员都被吓得倒在地上。实话,高嗣也有被震到,他没想到短短几年,信国饶军队居然强了不少。“杀高嗣!杀高嗣!杀高嗣!”信军士兵大吼的声音传到了上面,所有大臣都看着高嗣。高嗣眯着眼睛轻蔑地看着下面即将到达城下的信军。“放箭!”

    “放箭!”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几排士兵齐刷刷地放弓,霎时间,遮蔽日,万箭齐发。城下的信军纷纷跌落战马。“反击!放箭!”让高嗣大吃一惊的是,这些骑着马的士兵竟然解放骑马的手去拉弓放箭,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箭又射了回来,许多士兵因此殒命。“躲好!”高嗣大吼一声,随后伏身从城墙的凹处观察信军。“投石车准备!打!”话音刚落,城内的数台投石车便投出巨大的石块,信军见到巨石纷纷躲避,信军前军阵型瞬间瓦解,“给我杀!”高嗣大吼一声,“唐军将士们,保家卫国的时候到了!”城门大开,余俭带着唐军骑着战马冲出兆与信军的中军交战在一起。祢衡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大地再一次开始颤抖,从烟雾中开出一辆辆攻城车。每一辆攻城车上的信军都在冷嘲热讽。“放箭!”祢衡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声令下,再一次放箭。城下的余俭等人大吃一惊,急忙寻找掩体,城下再一次乱作一团。

    这时,士兵走上城,报道:“祢大人,谢大人来了!”

    (本章完)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