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河城,南涛国黔州副都督葛达一脸喜色,西吴萧叡突然撤兵,葛达不费一兵一卒,轻松占领了黔州通往西吴贺州的重镇丰河城,实在是大功一件。

    西吴萧叡有六万精兵,突然撤军,让葛达很意外,所以葛达也没有想过去追击萧叡的兵马。双方在丰河郡战场其实一直势均力敌,相互都讨不到好处,五天前平江郡副将张立单枪匹马逃回蛮军营地,报告了河阳城失守,增援自己的湘阴派高手束幼被杀,葛达惴惴不安,不敢上报,这束幼护法是国师黎绢子的爱徒,在自己地界被杀,这是个大祸。

    国师震怒下来,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葛达一直在想对策,即使把锅甩给张立背,自己也难逃干系呀!

    担惊受怕了五天,今天下午突然斥候兵来报告,丰河西吴守军突然撤离,葛达怕西吴军有埋伏,派了几个小队进城打探,确信西吴军已经完全撤离,葛达才敢率军进城来。

    占领了丰河城,一直到贺州城,都不再有险要的城池关隘阻挡,葛达率领这五万蛮兵,可以长驱直入,攻占数个郡城,直逼贺州城下。

    现在自己有此大功劳,这国师爱徒的死,应该敢上报了,就说遇到了江湖高手,不敌而亡,自己只是个军中将领,平时只管带兵打仗,江湖上出的事,自己可以推脱干净!

    萧叡突然撤兵,肯定是西吴有了比南涛蛮国更强劲的对手,在诸多诸侯国中,西吴和西蜀是最弱的,西蜀地盘小,只有两州之地,而西吴萧家,则是近几十年发迹起来的暴发户,根基不牢,没有豪门大族支撑,没有底蕴。

    南涛蛮国敢凭借尸鬼军的助力同时攻打这两个国家,也是这个原因。

    现在西吴放弃对南涛蛮兵的防守,毅然撤军龟缩,想必遭到北边的西楚攻打,或者东边的东越的侵犯。西楚有四圣地之一的万剑山庄,东越有烂柯山书院,都是千年大派庇护,境内安宁,少有刀兵之灾,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实力强劲,随便一个国家出兵,就够这西吴国君萧特吃不了兜着走。

    葛达想通了这层,心花怒放,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己时来运转,遇到这么好的机会,自己的五万兵马虽不足以拿下贺州城,但是占领贺州大半的郡县,自己的地盘就可以和黔州相比了,到时候论功行赏,自己这个副都督又可以往上提一级,和黔州都督平起平坐,成为一州之地的都督。

    葛达下首,一众将官也是面露欣喜振奋之色,战事顺利,大家都有功劳,还不用大动干戈。

    只有外表英俊的张立低垂着头,愁眉苦脸,自己丢了河阳城,折损了四百多蛮兵,连带国师高徒也死在河阳城,虽然现在副都督葛达还没对自己处置,但也不会等很久,自己这颗项上人头随时要被砍。

    想到那憨厚的石阿牛和刘长根四人,张立恨得咬牙切齿,一个月前,还和自己同在奴仆营中,那小子不显山不露水仅仅二十多天,就从奴仆变成了现在的河阳城主,这城主之位还是从自己手里夺过去了。

    他实在想不通,这凭什么啊?他武功高强,外表英俊,二十多岁就成了平江郡副将,带兵打仗,计谋韬略样样精通。

    要胆量他张立也有胆量,胆敢只身犯险,潜伏进奴仆营,甚至不惜以美色诱惑那长相凶恶的母夜叉萧莲,只为博得信任,完成对西吴国的渗透任务。

    可以说张立一直都比较顺利,帮侬青用很小的代价就夺下了河阳城,在丰河郡战场占了上风,逼得西吴萧家不得不派兵增援,这个过程中,他张立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然而五天前的河阳城一战,他张立和徐卓被石阿牛等人的苍天军当做棋子,两只队伍拼命厮杀,最后给石阿牛做了嫁衣。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石阿牛成功做了渔翁。

    张立到现在还不明白石阿牛是怎么做到的,还有号称同境界无敌的湘阴派高手,国师高徒束幼是怎么死的,这些疑惑一直困扰他,真的是不可思议!

    葛达同样无法知道束幼是怎么死的,葛达现在中级武将实力,但他相信他如果和束幼敌对,一个照面就会死在束幼手下,所以葛达才会留着张立的性命到现在,他认为束幼绝不是石阿牛苍天军所杀,应该是遭遇到了江湖高手,这点葛达判断还是对了。

    张立确信一点,他绝对要比石阿牛强,从武功,智谋,军阵指挥,他都比石阿牛要强,石阿牛能胜利,只是运气好,只是他张立轻敌大意,如果再来一次,他绝对可以碾压石阿牛。

    说直白一点,张立对石阿牛是一万个不服,输得冤。

    葛达正心头美滋滋,扫了众将一眼,看到面无表情的侬青,一脸丧气的张立,鄙夷之色一闪而过,对众将道:“西吴国萧叡小儿惧怕我们南涛精兵,已经弃城而逃了,咱们下一步的行动,诸位有什么建议没有?”

    将领们纷纷支招:

    “将军,现在西吴撤兵,肯定是西吴国其他地方有变,顾不上咱们南涛国军队,咱们应该趁胜追击,一路长驱直入,兵指贺州城。”

    “不妥,西吴突然撤军,难保不是萧叡的诱敌深入之计,我们区区五万兵马,贸然深入,被包了后路就不好了。咱们还是一郡一城的慢慢占领侵吞,掠夺人口奴仆,钱粮物资,输送回南涛国,这就立了大功。”

    “将军,依我看,咱们还是派哨兵轻骑赶回黔州城,请求黔州都督定夺。”

    “不行,战机稍纵即逝,一来一回两三天,等都督府回信,黄花菜都凉了。”

    ……

    众将领各执一词,吵吵嚷嚷,葛达反而不急,听之任之,现在他南涛兵马是胜利之师,考虑的是怎么样能更大的获取胜利果实,将领们吵翻天才好,吵得越凶,意见建议往往越多,选择越多,战果越大,功劳也就越大。

    葛达已经在考虑凭借此次战功,升任一州都督之位了,这两年,南涛蛮国攻克了西吴和西蜀十几个郡城,已经多出一个州的地盘,空出一个州都督的位置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