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凡赟

第四百二十一章 你想转专业吗?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肖凡赟回到话筒前,“好了,我揭晓答案,上面这段话所描述的,并非什么和平盛世,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在一战期间,飞机、不锈钢、卫生巾等技术得到了发展,英国的所有男性公民和很多女性公民获得了选#举权,很多穷人由于入伍参军,在饮食上比家中更有营养。以上的说法听起来那样美好,然而,任何人也都清楚,这些表述,根本不能描述出那曾经让150万人丧生的残酷战争的真貌。

    我们再来说下主观真相,在《孝经》中,子曾经曰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全身而终被认为是孝道,死无全尸则被认为是报应。在西方也存在类似的观念,16世纪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获得解剖人体许可后,所解剖的尸体仅限于死刑犯,而解剖也被视为对罪犯的终极惩罚,比只判处死刑更为严重。然而,进入现代社会,捐献器官、乃至遗体捐赠,则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高尚、极其无私的社会道德。

    哲学家、神学家总是在寻找道德真理,但其实不同的道德,所适用的是不同时期和不同年代。比如人们认为偷窃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武侠小说中劫富济贫的却被称为大侠;人们认为说谎也是不道德的行为,而电视中卧底的无间行者却被视为英雄。其中所表明的,就是是道德的主观性。

    对于时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以前认为很时髦的,现在可能会认为不可理喻。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世纪的时候有一种做“普莱纳”的男鞋,具有长长的鞋尖,要比鞋子的正常大小长一半,有些鞋尖还用丝线或银链与膝盖相连,在中世纪的贵族和商人看来,这是一种时尚。我想现在,恐怕不会有人再去穿那种鞋子,除非想把自己打扮成小丑的模样。同样也是鞋子,记得前些年女孩子们每人一双厚厚的松糕鞋,走路时好像踩高跷一样,现在似乎也很少见到踪影。

    第三点就是人造真相,我们现有这个绚丽而复杂的世界,不过是建构在一个虚拟故事之上,秩序和规则的建立,所依靠的是人类八卦的力量。

    比如定义,便是人类建构出的一种标准,它没有法律效力,但却能够决定千万人的生死。1994年卢旺达发生过一次大屠杀,也许有同学知道。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签署了种族灭绝预防和惩罚公约,承认和平或战争时期的种族灭绝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并且应该采取行动阻止和惩罚这种罪行。

    但是,当卢旺达的胡图人清除少数民族图西人时,对于卢旺达是否发生了种族灭绝行为却无法认定,因为,在杀戮前的几个星期很难证明这是“全部或部分”清除图西人的意图。而且,按照胡图人的说法,这只是一场内战。所以,在杀戮开始49天之后,对卢旺达发生的一切,西方国家才公开使用“种族灭绝”一词,而此时,已经约有80万卢旺达人遭到屠杀。”

    肖凡赟缓了一口气,叹息道:“人类似乎总是喜欢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我之前看过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有人曾经做过实验,他展示了一个刚刚打开包装的便盆,并且反复说明,这个便盆从来没有使用过,邀请实验者用这个便盆喝水,在大多数情况下遭到了拒绝。便盆,只是一种容器,至于用途,则是人类自己的规定。如果把这个便盆,交给一个从未见过它的原始人,那么这个原始人必定会毫不介意将其作为自己的专属水杯。”

    好多学生的脸上浮现出难受恶心的表情,不过内心也是很赞同肖凡赟的观点的。

    “最后就是未知真相,比如第三次中东战争,战争打了不到一个礼拜,也被称为六日战争。战后,数十万阿拉伯平民逃离家园,成为中东局势至今难以和平的根源。

    发动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以色列对未来局势进行了预测,认为自己将遭到攻击,所以采取了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这种对于未来的预测,也是一种竞争性真相,如果以色列不发动袭击,那么它可能遭受攻击,也可能不会遭到攻击,两者都可能称为真相,但现在已无法证明,到底哪种可能性会成为现实。

    以上就是我对于后真相的一些简单认识,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肖凡赟说完之后,坦然的看着台下。

    只见刚才起身的教授带头站了起来,伸出双手,默默的鼓起了掌,随后现场响起一片连绵的掌声。

    已经记不清这是现场的第几次掌声了。

    “非常好,我有幸听到一个全新理论的提出,而且这个理论还是如此的富有逻辑,很是成熟的理论,让我大开眼界,不过我终究不是传播学的老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低估了你的这番话的深度。”教授毫不吝啬的献上了对肖凡赟的赞美之词。

    然后对肖凡赟摊摊手,示意他继续刚才被他打断的话题。

    肖凡赟注意到一个细节,左侧台下有个老师抬腕看表,又不时看着台上,不过又被身边的另一个老师拉了一下。

    好像自己讲的有点多了,肖凡赟加紧阐述道:“所以追寻新闻真相是一个过程,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新闻媒体通过多篇稿件、多方取证调查才能够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画像。同时,媒介拟造的微观真实有时会掩盖应有的真相

    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但是新闻媒介所提供的讯息往往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所以新闻机构所描绘出来的图景也常常是不完整,但这却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新闻媒介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媒介拟造的微观真实可能并不是新闻本质,而受众已经习惯或者不得不接受媒介的信息,这有时候可能会掩盖真相。

    另外就是当获知真相的成本越来越高时,受众就不愿在执着于事实真相。部分媒体可能出于获知真相的成本,也不愿去深入调查真相,往往会捕风捉影,将一些破碎的信息报道出来。还有人面对这样的新闻,不愿意理性对待,更愿意诉诸情感,极易出现混乱现象。”

    肖凡赟及时的止住了话题,刚才差点又脱口而出另一个流行词——碎片化信息。还好,不然又是一番解释。

    “我们最后来梳理一下关于香江金融保卫战的逻辑,有人觉得这事很难理解,机构赚钱了为什么不算赢?那么问一个问题,你100万投到股市里,一年操作赚了5万,你是赚了还是赔了?账面看赚了,年化收益率5%。但是我告诉你这100万如果你一年前买银行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债权,那么一年到期后年化收益率也基本在5%左右,你觉得你现在亏了还是赚了?如果一年前发的三年期国债,一年后你赎回的利率是5%呢?预期收益率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无风险收益率,二是风险溢价补偿。国债被认定是无风险的,所以国债收益率就是无风险率,在这个基础上,你的投资风险比国债高多少,就要加上多少的风险溢价补偿。所以你担着炒股的风险,赚一个国债的收益回来,当然是亏了。这事老百姓也不是都不明白,说白了担着卖白#粉的风险赚着卖白菜的钱是亏的,就这么简单。

    这事吹捧索罗斯的极致就是:因为他还是赚到了一些钱,所以不算输。仅此而已。”

    肖凡赟大手一挥,结束了他的讲话。

    这段话就比之前的理论要好懂的多了,不过叙述的语言也重新回归大胆了,什么卖白粉都出来了。

    几个老成持重的老师再一次皱起了眉头。

    不过王教授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就站起身来,一指台上的肖凡赟,“我是王月洲,肖凡赟你想转专业吗?”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