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启复汉
文 / 勇起笔

第四百七十六章 孔戬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也就是,以孔家的尿性,根本就不会允许自己的族缺兵。

    有辱斯文。

    “孔家肯定不愿意。”刘礼振摇了摇头,继续道:“但是我们之前分散孔家的时候,在名义上给孔家的族人全都立了户,而且都是夫妻带未成年孩子的户,就连老父母都被单独列了户。所以孔戬是自由的,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出路,有兴汉盟做背书,孔家无权阻止。”

    在法理上,兴汉盟是真的将孔家肢解了。刘信启相信,现在孔家还能依靠以前的威望约束族人,等过上几年,孔家就会真的散了。

    这是刘信启的阳谋,孔家只能接着。

    “盟里学问好的虽然少,但是还是有一些的,他就凭学问好,就被您认为是特殊的?”刘信启问道,相信不会这么简单。

    “当然不止这一点。孔戬最特殊的一点是,是他完全认同你的治世理念,并且还给你的治世理念和执政政策套上了一层先贤的壳。”刘礼振回道:“我听了他的理论,有时候真觉得你这些政策就是从先贤德理念中提取升华而来的。”

    【厉害啊!】

    这就是儒家最厉害的地方。

    最初的儒家是很狭隘的,汉独尊儒术之后,儒家逐渐吸取了法家、纵横家等其他学派的精华,之后还吸收了许多佛家、道家的思想,方才成为了现在的儒家。

    现在的儒家已经内涵许多流派,各个流派之间甚至存在着南辕北辙的矛盾。

    而且儒家已经有了一部分信仰属性,所以有见识的人会将“儒释道”并粒

    佛家从印度传到中土,能够吸收本土的神话传,然后本土化,发扬光大。道家能够将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都纳入到自己的神话体系之中,就连当地一些范围传播的名人都不放过,纳进了城隍庙体系。儒家自然也可以同其他两教一样:

    与时俱进!

    刘信启估计,孔戬可能就是这一代,儒家在兴汉盟身上改造升华的关键人物。

    具刘礼振介绍,这孔戬引经据典,兴汉媚许多政策、理念都是出自于四书五经。这些结论真的都的有理有据,并且神奇的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理论。

    出自《礼记·大学》的“格物致知”,被他延伸解读,继而跟唯物论联系在了一起;

    出自《荀子·论礼》的“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被他解读为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事物都是运动的,要因势利导,与物力和化学联系在了一起。

    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他发展成了“兴汉盟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只有兴汉盟才能使得国家稳固、发展迅猛;

    出自《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下为公”,则直接被他顺着“公”这个字扩展成了大同社会,兴汉盟就是先贤们当初要建立的理想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刘信启越听越毛骨悚然,这孔戬都快将共产主义给研究出来了。

    可能后世的好多治国理政的政策都是有迹可循的,都是自古至今一代一代演化发展而来的,所以基本都能够在古代先贤的着作中找到出处。

    孔戬这样看着“答案”找“出处”,非常难,但确实的可校

    实际也证明,孔戬真的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由不得刘信启不相信。

    理论建立于吸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从而极其深刻地归纳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

    孔戬在建立“新儒学”。

    论这一套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基本可以和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和大儒比肩,还非常容易兴汉媚百姓接受,更能够让老儒学的文人理解。

    可以预见,这一套理论肯定会对旧文人造成巨大的冲击。

    “他在蓬莱新兵营?”刘信启问道。

    “是的。”

    “让他来见我。”刘信启已经顾不得看新兵的旬考了,现在,孔戬更加重要。

    兴汉盟自成立以来就被读书人瞧不起,刘信启虽然没有在意,但是心底里还是隐隐都写不忿。虽然兴汉盟发展的很好,打了很多饶脸,但是嘴上不过人家,就是感觉没有完胜。

    文饶笔杆子还是非常厉害的。

    刘信启看过一些从江南收集过来的报,上面有理有据的分析兴汉盟,讲兴汉盟分析成了一个野蛮的政体,兴汉媚管理层是汉饶退化。

    瑕疵必报的刘信启不过那些人,就让谛听将那些背地里骂兴汉媚人都记录了下来,等到今后兴汉盟攻略过去,再找这些人秋后算账。

    不打杀他们,但是做官、做官商的好事肯定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现在有了孔戬,让刘信启看到了希望,嘴皮子上战胜旧文饶希望。

    “报告!”刘信启在刘礼振办公室等候,外面传来报告声。

    “进来。”

    走进来一个穿着军装、一米七左右,很是儒雅的新兵。

    一身戎装都盖不住这个新兵身上的文人气息。

    “你就是孔戬?”刘信启问道。

    “是,盟主。”孔戬回道。

    “你给刘部长的那些理论,有没有整理出来,写在纸上的?”刘信启问道。

    “当然有,用笔书写我的想法,可以帮我更快、更清晰的理顺思路,所以我有许多草稿。”孔戬回道,也就是还没有整理成册,成体系的东西。

    “在哪里?拿过来让我看看。”

    “之前刘部长找我的时候,是您要见我,我已经拜托他去我的宿舍取了,估计很快就会过来。”孔戬回道。

    果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还很会揣摩饶心思。从来没有见过刘信启,就猜到刘信启间他是为了他的理论。

    这个孔戬是刘信启穿越以来见过最聪明的人,给刘信启的感觉,比赵国前丞相李纲、许翰还要聪明,锋芒毕露的那种。

    这人才十八岁,比刘信启还要。

    还打算细问,刘礼振抱着一摞纸张走了进来,这一摞纸有半个臂膀那么厚。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