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启复汉
文 / 勇起笔

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门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这种办法很好啊,找产量高的耕地作为测量点,相当于变相惩罚了懒惰的农户。”刘信启道:“怎么往年可以这样操作,今年就不行了?”

    以高产量为标准,低产量实际纳税是超过一成的,算是一种对懒惰的惩罚。

    “我一时糊涂了。”姜学尴尬的挠起了后脑勺:“以前可能是一个州府一个标准,今年受灾情况,十里不同程度。可以将范围缩小为一县一标准,甚至是一乡一标准。”

    “对的,若是有特殊情况,再特殊对待。注意不要引起民乱就好。”

    “我明白了,马上就安排人重新做计划。”姜学应道。

    “做好了再给我看一下,今年的夏粮收晚一些不碍事。”刘信启道。

    “是!”

    免税的事情谈完,姜学向刘信启汇报了第一季度的商税。

    商税收入较上一季度提高了百分之十九,较去年第一季度提高了百分之九十六,差不多翻了一倍。

    “很不错,估计再过几年,粮税面对商税,就会显得微不足道了。”刘信启评级道。

    姜学是看着商税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很是认同刘信启的观点。

    “确实,以前主要是关税,现在境内的商税规模提升速度也非常快,增幅已经超过了关税增幅。这说明,今后就算海贸规模停止增长,我们兴汉盟内部商业规模的增长,也会带动商税总额继续上涨。”姜学道。

    “那是肯定得,要知道北赵之前有一亿人口,这些人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其实都有在上税,哪怕再微小,放大一亿倍也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刘信启道。

    就算自己在家做饭吃,也得有铁锅,买一口铁锅,卖铁锅的就得上税。

    买布料、坐马车,建房子,都是一个道理。

    没有直接上税,不代表没有给国家税收做贡献。

    这也是后世国家发展经济,不断扩大内需的原因。

    “以前您说,等商业发达了,就可以停止征收粮税。我当时还不相信,心里想:‘这怎么可能’。”姜学微笑着叙说,面上充满了憧憬:“现在我信了,今年受了蝗灾,四百万担的粮税在商税面前,真的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或许用不了多久,我就能看到您说的那一天了。”

    四百万担粮食,按照兴汉盟的粮价,也就是四百万两白银,相当于目前全盟一个月的商税加关税总额。

    而兴汉盟的财政收入可不止是税收。

    盟属企业创造的利润比税收还要高。

    加上铸币产生的收益,蝗灾造成的损失对于兴汉盟,皮肉伤都算不上。

    “用不了多久,等兴汉盟建国的那一天,应该就能达成了。”刘信启预计。

    “多么伟大的壮举啊,有生之年能够见到那一天,死了也值了。”

    粮税收了四千年了,到了兴汉盟这里停了,太伟大了。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高官员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不再需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公粮)。赞胡和温)

    “你可不能死,我还需要你给我继续工作到老呢。”刘信启打趣道。

    “嘿嘿嘿。”

    ……

    从税部出来之后,刘信启直接来到海军部。

    高远、赵良和叶川都在。

    海军部正在召开高层会议,一大帮子校级以上的军官,坐在一个大会议室里。

    刘信启在会议室外等着,旁听了整个会议过程。

    主要内容是商议新造山岳级和州级战舰的分配、长江以南贸易线路的开拓、东海海盗的清剿。

    这些军官都是战士,整个会议没有扯皮推诿,进度非常的快。

    大家心往一处使,都很有担当,考虑问题也能够做到以大局为重,除了分配战舰的时候有一些争执,被高远裁决以外,其他议题都快速的拿出了结果。

    申时过半,会议结束,军官们鱼贯而出,只留了高远、赵良和叶川三人在会议室里。

    刘信启从角落的等候区站起身,将遮脸的帽子摘下,进入了会议室。

    “盟主!您今天怎么过来了?”

    先看到刘信启的事叶川,立即起身行礼。

    刘信启给三人回了个军礼,走近之后随便拉开一张凳子坐下。

    “今天过来找你们有任务。”

    “您说。”赵良摊开自己面前的笔记本,打算记录。

    “今年蝗灾严重,估计境内粮食收成不足往年两成,所以需要前往江南大量采购粮食回来赈济无粮的百姓。”刘信启说道。

    之前和南赵和议之后,江南的海贸得到了恢复,不过粮食贸易还是隐隐受到了限制。

    虽然可以在陆上直接交易了,可是那些大士绅、大粮商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大规模粮食出口几乎停滞。

    只有一些小粮商,东平西凑的收集一些粮食卖给兴汉盟。

    一些老客户、大粮商的出口欲望大大减少,无论赵南怎么交涉都没用。

    要知道,今年虽然河北遭了旱灾和蝗灾,可是江南却丰收了。兴汉盟给南赵挡住了战争,南赵境内和平稳定,粮价降的很厉害。

    一斤未去壳的稻谷,农民售价已经降到了一文钱,算是触底了。

    兴汉盟在江南的势力,受到之前的驱逐打击,好不容易建立的一些自购粮渠道几乎全部被摧毁,重新建立需要时间,目前还是只能靠中间商收购。

    兴汉盟从中间商手中收购粗粮,每担价格在五百文至八百文(较之前海上中转有所下降)。

    这么高的利润,大粮商竟然不上赶着过来卖,说没有大势力从中作梗,谁信?

    “要我们海军部护航吗?”高远问道。

    “不是,需要你们去敲门。”刘信启回道。

    南下江南的航路,护航已经交给了近岸防守舰队,运粮有盟属货船和私人货船,第一舰队已经很久没有亲自运粮了。

    “敲门?”三人都面露疑惑。

    “是的。南方的大粮商将自家门关了起来,让我们不能大量的买粮,够粮价格还被抬的很高。”刘信启解释道:“我需要你们去将他们的门敲开,让他们配合一下,告诉他们河北有几千万百姓正等着江南的粮食救济。”

    “我明白了。”高远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去敲门,不管主家愿不愿意开门,这门都得敲开。

    所以需要海军部去做敲门人。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