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启复汉
文 / 勇起笔

第五百五十二章 真?铁甲舰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发明人乌承业将这种新式的链接方式起名为“铆接”,给卯字带了个金子旁。

    “铆接”的发明,解决了许多需要铁制品链接的难题。

    “这就是我们新一代的铁甲舰了。”邓舟带着刘信启走进一个船坞,指着船坞中一艘巨大的钢铁战舰介绍道。

    “这艘铁甲战舰与之前的铁甲舰不同,之前的铁甲舰是木质船体,外面披了一层铁板装甲。而这艘铁甲舰,从里到外都是铁的。”

    新式铁甲舰,船厂之前的报告中已经阐述的很清楚,刚开始的建造批复还是刘信启签的字。

    不过在文字中见到,和亲眼见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就算是后世在各种影视剧中见过十几万吨的航空母舰、几十万吨的邮轮,可真正的亲眼见这么巨大的铁盒子,两世为饶刘信启还是头一次。

    后世铁甲舰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由于蒸汽机动力发展的慢,刚开始的铁甲舰仍然需要靠扬帆以填补蒸汽机动力不足,蒸汽机只能带动船体两侧的轮式浆叶,所以叫做轮船。

    “轮船”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哪怕后来都是螺旋桨了,仍然称为轮船。

    兴汉盟蒸汽机发展的速度很快,有战士制造精密器件,有刘信启的思路启发制造的各种机床,最终蒸汽机的动力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加上直接上马的螺旋桨,从一开始蒸汽机上船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风帆提供的动力。

    “您看,这就是冲角,纯钢锻造,与铁甲舰龙骨连接在一起,非常的坚固。对付木质的战船,只要正面冲撞,就能够碾压而过。”

    邓舟带着刘信启走进船体,指着船首稍稍突出的一块巨大构造物介绍道。

    看到这个构造物,刘信启收回了放飞的思绪。

    “有没有试过?”

    “还没有,这艘船还没有下水过。”邓舟介绍道。“之前用模型测试过,确实能飘在水上,而且模型铁甲舰对同等体积的木质船,确实有碾压效果。”

    这艘铁甲舰的大根山岳级战舰差不多。

    船长十七丈,最宽处有六丈,从船底到船最高层甲板建筑物顶端有七丈,由于铁船本身的重量太高,所以最大载重量只有九千石。

    “这艘船能载多少人?”刘信启问道。

    “这艘船是纯粹的战船,可以一点载货的能力都没樱”邓舟介绍:“由于没有风帆,动力全靠蒸汽机,所以需要随船装载许多的燃煤,加上船上的各种武器,战斗人员最佳编制是六百人。”

    “维持六百饶编制,满载补给的情况下,船只能够航行多久?”刘信启再次问道。

    “可以航行半个月,最大的限制在燃煤。”邓舟回道,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不过,由于这艘船的动力是蒸汽机,基本不用考虑风向,所以船速受风向的影响很。虽然只能续航半个月,但一最大航行里程能够达到八百里,一次满补给能够航行超过万里。”

    能够航行万里,意味着不依靠外部补给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达到了五千里。

    兴汉盟目前能够接触到的势力,都在铁甲舰一次满补给的作战里程之内。

    “这艘船你们有没有想好叫什么名字?”刘信启问道。

    之前的山岳级战舰,外挂铁板装甲之后就一直叫做铁甲舰。

    现在真正从里到外都是铁质的“真?铁甲舰”出世了,不可能叫同样的名字。

    “还没有决定,工匠和研发人员想了一些名字,但是感觉都差点意思。”邓舟回答。

    这个回答真的假刘信启不可知。

    有可能有合适的名字,可是邓舟想要将起名的机会留给自己。

    果然,接着就听到邓舟:“盟主,要不您起一个吧,您的渊博在兴汉盟中无人可比,想必有最合适的名字。”

    “先你们都准备了什么名字?”刘信启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反问道。

    “有龙船、玄武战舰、铁骨战舰、磐石战舰等,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就不献丑了。”邓舟回道。

    这些名字…,很符合现在的时代。

    “这龙船是怎么来的?”刘信启好奇道。

    玄武是四大神兽中的水兽,铁骨寓意船的龙骨是铁质,磐石寓意战舰的防御高,这龙船?

    “在神化传之中,龙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起名为龙船,寓意我们兴汉盟有了这艘船,今后就能够做这片海洋的主人。”

    后世科技那么发达,也不敢是海洋的主人,这话太大了。

    “这种级别的铁甲舰叫龙船,那今后若是再制造出更大的战舰,该叫什么?”刘信启打趣道。

    兴汉媚造船业肯定不会止步于这艘载重只有九千石的铁甲船。

    “这个名字的人肯定没考虑这么多。”邓舟回道:“见到这艘船已经够震撼了,一般人哪能想到会造更大的船。”

    “这一艘船就用了上万石的精铁,总造价超过十万两白银,不比用银子造船差多少了。”

    吨位越大,每吨的造价就越高,这是必然的。

    “既然这艘船寓意着我们兴汉盟制霸了这片海洋,那今后肯定需要经常巡视守卫这片‘自己家’的海洋。既然如此,就叫做巡洋舰吧。”刘信启将后世的名字拿了过来。

    “巡洋舰?”初听普通,可细细一琢磨,就会发现非常的适合。

    “对,巡洋舰,今后载重超过六千石,两万石以下的战舰都可以称呼为巡洋舰,至于船名…”刘信启停下来思考。

    之前县级、州级,最后的山岳级,已经把头起的有些高了。

    若是使用九州命名,那第十艘巡洋舰该叫什么?

    “就叫做‘渤海号’吧。”

    “渤海号巡洋舰,好名字。”邓舟赞道。

    “后面再建造,可以叫黄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等等。我们在海上的征伐走到哪里,名字就起到哪里。”刘信启道。

    “明白了,不过这种巡洋舰建造起来非常的慢,这次建造渤海号,基本用完了储备的精良钢材和锌,下一艘估计得一年之后了。”邓舟出了一个建造铁甲舰的难处。

    “慢慢来,倭国的双子城很快就会建成,到时候锌的产量必然大增。”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