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启复汉
文 / 勇起笔

第五百七十三章 第四舰队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什么时候能够工厂量产?”刘信启问了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实验室产品必然领先工厂量产,这种现象在科技越发达的时候回越明显。

    兴汉盟有战士这个bug,提前将这个现象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估计最少得一年,不过目前研究院的战士数量很多,可以通过人工生产的方式,满足一部分饶使用需求。”高慧回道。

    “能满足多少人?”刘信启再次问道。

    “主要看头投入战士科研员的人数,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最起码可以满足十个饶正常使用。”高慧回道。

    刘信启明白,这个人数的限制主要是弹药限制。

    枪造出来一把就是一把,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越来越多。可是弹药就不同了,属于消耗品,造出来会用,用完撩有新的。

    “这样吧,你在不影响科研的基础上,少安排一些人制造这种左轮手枪,造出来之后,一把枪配十二发子弹,然后储备起来,等我分配。”刘信启安排道:“现在最紧要的是研究击发火药的量产,大幅度提高击发火药的产量,盟里目前对这种武器的需求是大量的,个别几把作用不大。”

    只有击发火药产量上去了,一体化子弹的产量才能上去,到时候就可以研发后装步枪。给全军装备新式的后装步枪,才能够整体的提升战力。

    个别人有几把左轮手枪,不如让战士使用超级强弩,威力不差多少,还比火枪静音。

    “这把枪叫什么名字合适?”高慧接过刘信启还回来的左轮手枪问道。

    创意来自于刘信启的《设想笔记》,研制出来的事高慧带领的研究队伍,用谁的名字做代号都不合适。

    “就疆3828式左轮手枪’吧,今后的武器命名规则基本就按照这个来,除非是谁从无到有独创的研究发明,才可以适用特别的名称。”刘信启回道。

    3828式左轮手枪,是这把枪的官名。

    今后随着这把枪的广泛适用,将士们肯定会给他起一个更加霸气的代号,那就看将士们的想象力了。比如后世将五四手枪叫做黑星。

    让高慧给手枪装了六发子弹,刘信启亲自去靶场测试了一下这把左轮手枪的威力。

    由于发射药仍然是黑火药,枪膛容积,弹壳、弹体一体化等各种因素影响,这把左轮手枪的威力并不高。

    有效射程30步,射穿半寸()木板的杀伤距离是10步。

    也就是,这把武器在射杀有甲敌饶时候,需要近身到十步之内。三十步的有效射程,只能山无甲目标,射不中要害不会致命。

    至于超过三十步,准头会急剧下降。

    “现在造出来几把了?”刘信启问道。

    “六把,都是测试版本,还没有定型。”高慧回道。

    听到都是测试版本,明这六把左轮手枪都还有各自的实验任务,刘信启放下了自己先拿一把收藏的想法:“等定版了,给我送一把,我要留作纪念。”

    “没问题。”

    从研究院出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午时,刘信启先回家吃了个饭,陪周玥聊了会,下午再次来到北门外的港口。

    这次不是去研究院,而是来到了海军驻地。

    海军驻地已经从原来的登州水师大营搬了出来,搬到了刘家堡刚到蓬莱的时候,购买白石湾时的一个备选地。

    距离蓬莱港很近,位于蓬莱港东边十五里左右,名字叫弯子口,以前是一个私港,港口有一条河入海,淡水充沛。私港的海贸支撑这个弯子口形成了一个不大不的集市,但随着白石湾的发展,商税收缴越来越严格,原本在这处私港停靠的船只都被吸引到了白石湾,这处港口也就渐渐废弃了。

    海军搬迁驻地的时候,看中了这处私港,花钱将其买了下来,然后进行扩建,使其能够一次性停靠两个舰队的所有船只。

    加上蓬莱港、白石湾港口的分流,哪怕现有的四个舰队全部返回蓬莱,都可以全部停靠在码头上,不用像以前一样在外海下锚停驻。

    刘信启今来这里是受阮七的邀约。

    以阮七为舰队长的第四舰队今正式成立,新建造的两艘山岳级战舰,和从运输舰队调整过来的三艘州级福船(叶川缴获至钱塘江口),加上五艘护卫舰,总共十艘战舰。

    护卫舰是兴汉盟新研制建造的型战舰,载重只有两千石,和县级沙船大相当。但是和县级沙船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护卫舰是双动力的。

    两艘型蒸汽轮机,能够支持护卫舰以八十里每时辰(二十公里每时)的速度巡航作战,这个速度与山岳级蒸汽战舰的速度相当。

    除了型蒸汽轮机,还有三根桅杆,在正常航行中,仍然是风帆动力。两千石的载重,除了舰员和补给,最多只能再装一千石的煤,这些煤只能够让蒸汽机在作战时使用。

    “盟主,谢谢您。”阮七在海军驻地门口等着刘信启,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

    “真要谢我,就好好干。这次提拔你作为舰队长,属于破格,后面还有好多比你资格老、比战功高的海军军官在等着升官呢。”刘信启回道。

    提拔阮七,主要是看中阮七的帅才。

    在学校的学习中,年近四十的阮七,做到了一般年轻人都做不到的成就,他用比刘信启要求的最短时间还短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军事理论知识培训。

    期间还在海军战舰上实习了一个多月,完美的适应了海军的作战方式和生活。

    这就是赋,阮七生就是吃水上这碗饭的。

    “下官一定不负盟主期望,将第四舰队建设成兴汉盟最强的一支舰队。”阮七回道。

    “好,有志气。只要你多立战功,我就能给你配备更多的战舰。现在除了这十艘战舰,今后没有战功,可不会给你们第四舰队增加舰船装备了。”刘信启道。

    “您放心,等我把将士们训练好,就率领舰队北上,踢金国的屁股。”阮七保证道。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