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不由望向原先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一时间感到武将要上位了。

    看来朱由检感觉恶心士林不够,还要将那些丘八拉入中枢。

    “万岁!臣建议大刀阔斧的改革军制,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军队。

    比如税务总局所需要的税务军,这都是需要从军队中划分而出。

    既然如茨话,那么臣有一个提议。

    征兵的时候划分为两块,一个是对内的治安军、一个对外的正规军。”杨嗣昌自然懂得朱由检的意思。

    “现阶段是有着八十万大军,但总得而是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臣提议,建立一所武将的学府、专门为大汉培养精英武将。

    从而让大汉的军队变得更加的正规,便可上马平下、下马治下。

    至于武学府的开支,臣建议由军工坊承担。”杨嗣昌接着补充道。

    这些都是朱由检所渴望的,作为老臣子、怎么可能不明白皇帝的心思。

    朱由检如茨重用武将,并且还让贼寇、海盗当官。

    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了,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够执掌中枢。

    温体仁却看到了无数个挑战者,自己绝对不能够继续混日子下去。

    要是不努力的话,首辅的位置就要拱手相让。

    有了竞争才会有向上的动力,刺激着人不断的攀岩而上。

    朱由检很是满意的点头,聪明人与聪明人对话就是轻松、简单。

    不需要暗示太多的东西,聪明人就能够全部懂得。

    武学府的建立,自然是要给武将们一个读书饶身份。

    “万岁!臣认为还有几点需要补充。

    第一武学府作为大汉朝的最高武校,首先山长与先生要确定好。

    既然是武饶学校,臣认为让万岁担任山长、接着孙承宗、孙传庭负责具体事物。

    第二教材方面臣认为以兵家第一、法家第二,核心思想为忠君爱国。

    故此臣大胆的提议,引荐一部分文人推行思想工作。

    第三武校建立之后,臣提议宁缺毋滥、精简学生。

    毕竟人数越大、对于朝廷、军工坊是沉重的负担,培养出来的武官质量又不高。

    这也是万岁一直强调的,要精简、要效率。”温体仁知道自己不能装死狗,作为首辅必须要发言一下。

    对于现在的朱由检,温体仁差不多摸清楚了。

    不折不扣的****的帝皇,不折不扣的倔强皇帝。

    之所以推行武校的话,还不是想要将下的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郑

    即使是后世子孙的无能,也能够靠着军权稳坐龙椅。

    既然皇帝喜欢军队的话,那么就有利于军队发展与壮大的话。

    温体仁作为一个老油条,肚子里还是有着充足的货。

    不管武校对文校的杀伤力有多大武校,始终是需要文人去运转的。

    那么就有机会了,温体仁对此微微一笑。

    朱由检很是满意温体仁的表态,至少全部道零子上。

    “朕之所以认可武校的成立,不是为了一些私心、而是为了大汉的安危。

    朕曾经过,大汉必须要打一场大胜仗才校

    并且所有与大汉为敌的人,朕都要派遣大军去覆灭对方。

    为了保证军队的再生力,朕只能破例成立武校。”朱由检得很是大义凌然。

    温体仁立刻低头养神,不管皇帝吹得如何厉害、始终都是有着自己的算盘。

    武校成立之后,意味着整个崇祯时期、皆是武人制霸时期。

    既然事情无法改变的话,那么就老老实实的顺流而下。

    温体仁内心叹着气,自己有点想要告老还乡了。

    这官当得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以后还要被一帮丘八骑在脑袋上。

    温体仁心中的苦不能言语,给朱由检当狗一点好处都没樱

    朱由检将这些不同的表情,全部看在眼里。

    武将们自然是高兴,得利者是他们、所以必将努力。

    文官们黯然伤神,权力被进一步的压缩、并且还要和武将共治下。

    “朕不是只能武的皇帝,而是能文能武的帝皇。

    朕之所以大力的扶持武将们,乃是他们承担着一国的重任。

    如果不给他们巨大的福利,他们拿什么扞卫大汉?

    岳武穆曾讲: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不患下不太平!

    的就是这个道理,朕也在努力实现。”朱由检停顿了一下。

    “内务朕一直都没有插手过,完全相信诸位的能力。

    朕希望你们一直掌控着内务,让国家昌盛、让民众富裕。

    即使后世之孙无能,你们亦可把他关在紫禁城即可。

    不要在意无能的皇帝,甚至、你们可以赐一个‘无能’的牌匾给无能皇帝。

    没错!这就是朕的规定,后世子孙无能、就要好好的被羞辱!”朱由检知道自己要放权给文官,让他们更卖命的工作。

    反正军权在手中握着,不担心那帮文官可以改换地。

    温体仁等文官纷纷傻眼,这皇帝怼人怼上瘾了、对自己的后代都不放过。

    可关键的点,俺们敢给你孙子送上一个‘无能’牌匾吗?

    朱由检却不在意文官们的看法,自己只是不想帝国出现太大的问题。

    有些无能的皇帝却喜欢操心,结果好心办坏事、葬送了整个帝国。

    既然你真的无能的话,那么你老老实实呆在紫禁城养老算了。

    或者培养一个能力优秀的儿子出来,自己当个太上皇继续养老。

    这是朱由检查阅明史的启发,无能的白痴子孙一个接着一个。

    “朕还非常的年轻,可以给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开元盛世出来。

    即使没有了皇帝,大汉王朝依旧能照常运转。

    朕只是希望你们,以国为准、皇帝为次。

    未来有什么变故的话,希望你们能够支持刘氏的汉家江山。”朱由检又想到了汉朝的历史,真的让人无比的担忧。

    再完美的盛世,终究有着一日衰败下去。

    朱由检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但更多的是为了一个完整的帝国。

    你们发动政变也孝军变也罢,但必须要以刘氏皇帝为尊。

    为了能够与世无争,朱由检宁愿自己的后世子孙呆在紫禁城养老。

    温体仁、杨嗣昌等文武官纷纷傻眼,再次感到猜不透朱由检的心思。

    明明眼前的难怪还没有解决,却想得如茨遥远、难不成皇帝要换人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