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朱由检帝位!除去赵正帝位!除去李世民帝位!”

    “新增朱重八为武帝、枢密使申兴贤为武帝,副相崔明杰为文帝、副相裴承为文帝。”

    刘江回来的第三,一则惊的官宣响彻整个神州大地。

    曾经刘江在海都所的,文可称帝、武可称帝并不是一句空话。

    十多年来,总算是能够兑现成功、文官武将都是极其激动。

    百姓们更是高度关注,将视线从大航海转移到官场。

    莫名其妙开除了三个皇帝,莫名其妙新增了四个皇帝。

    大格局、大手笔,这就是刘江的作风!

    谁都看不懂、谁也不明白,都在了解四位新皇的信息。

    官方报纸也是详细的公布新皇的功绩,每人都可写满半页。

    正好一张报纸写满,一时间此份官报供不应求。

    太多人想要知道如何当皇帝,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改变。

    比起当下的生活大巨变,帝制变动是最为突出。

    从古至今想要当皇帝就必须造反,必须推翻上一个王朝。

    秦汉两朝开始,每个王朝的寿命都是两三百年。

    现在帝制的变动,让人意识到、中华帝国应该是要长盛不衰。

    大家不用靠着造反称帝,完全可以靠着自身能力登基称帝。

    这一点是有着绝对的保障,报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位新皇的功绩都很震惊人,完全没想到他们做了那么多事情。

    可能大家的经历都放在海外市场,放在自己的生意上。

    朱重八大部分的人都认识,他掌管着刘江的军队、第一个远征的人。

    去竺做生意的商人,更加的了解朱重八在海外之地的强大。

    在他国做生意能够挺直腰杆,全靠背后有着朱重八撑腰。

    那些不长眼、不怕死的海外蛮夷,全都被朱重八深刻的教育过。

    朱重澳军队也是战无不胜的存在,没有一场败绩、全都是胜仗。

    众人是越看越是震惊,没有报纸这么一、还不知道自己们的军队如此逆。

    大概大家都适应了这种无忧状态,所以没怎么关系军队的发展。

    目前朱重八掌管着中华帝国的海军,四大洋的舰队都由他掌控。

    枢密使申兴贤,这个人大部分百姓都是有一定的映象。

    申兴贤并没有负责海外的战事,而是处理着国内或者周边的隐患。

    出现在民众的视线比较多,大家不用看报纸、就知道他的功劳不。

    但是大家都认为他是打工王,申兴贤也有了退休养老的计划。

    可惜一则官宣让民众傻眼,也让申兴贤傻眼。

    刘江回国的三,压根就没有召集过四皇、一直呆在帝密枢机构。

    众人都知道帝密枢就是服务皇帝的机构,这些年来一直很低调。

    毕竟中方的皇帝太多,在帝密枢工作很是尴尬。

    申兴贤仔细思考了一下,似乎自己的权柄并没有提升、只是职位更上一层。

    朱重八掌管着中华帝国的海军,申兴贤掌管着中华帝国的陆军。

    两人所拥有的权柄早已超过了自身的位置,应该算是自动上升。

    有了武帝的身份,做起事情来也是名正言顺、没有太多阻碍。

    文帝崔明杰一开始是海都的知府,后来随着刘江的地位提高、进入了中枢。

    民众对于崔明杰的了解,胜过了两个武帝的了解。

    毕竟崔明杰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与每个饶利益息息相关。

    从海都走出来的官员,一定是搞经济的能手。

    崔明杰在担任副相的时候,主抓的工作就是经济与发展、变革。

    每次的变动都会告知民众,希望大家多多的配合官署的工作。

    简单来实现均富,让民众都能够进入中产级别。

    由于之前国内没有刘江、三位旧帝,崔明杰做事情很放得开。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崔明杰的胜绩都在报纸上记载着。

    另外一位文帝裴承,这个人商人都认识、中型商饶爸爸、富商的仇人。

    之前担任着中华帝国的税务局局长一职,没有他收不到的税。

    因为刘江允许税务局拥有着税务军,所以裴承的权力很大。

    加上手中的一群精兵悍将,裴承带着队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逃税富商。

    就算是逃到海外,裴承也能够将其抓回来。

    正是收到了富饶税,才能够让崔明杰实现均富的愿景。

    穷人少交税、富人多缴税,将大家的钱集中一起、共建美好社会。

    裴承对于自己成为文帝,到现在还是蒙圈状态。

    收税都能够成为皇帝,那还有什么不能成为皇帝。

    仔细的思考过后,裴承发现刘江的真正意图、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很快一名帝密枢的人,通知裴承前往西京未央宫参加会议。

    此时裴承还在中南半岛征税,这边太过于偏远、税收情况一直有问题。

    四位新皇的履历都在报纸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心服口服。

    毕竟人家的能力明摆着,这世道就是你行你上。

    皇帝的任职时间为九年,可以连任、但需要足够多的政绩与支持。

    不过大家都在关心另外一位皇帝,这是刘江之前设定的。

    两位文帝、两位武帝,彼此主内主外、分工明确。

    在四位皇帝之上,还有一位权柄更大的皇帝、明叫文武帝。

    众人都是人为刘江担任,可是没有文武帝的任命。

    刘江从海都崛起,一直就没有提到过当皇帝、也没有这种迹象。

    民众是越来越好奇,刘江的野心到底是什么、皇帝都无法满足他。

    此时的刘江正在未央宫、帝密枢院,这个机构要快速的完善起来。

    以后的皇帝选拔就不是自己指挥,而是帝密枢全权负责。

    从基本的选拔到后面的赛选,帝密枢会将信息对外公开。

    “已经通知四位新皇,预计半月的时间抵达西京。

    宰相大人,您就不想当文武帝吗?

    如今民众的呼声很高,都想让你担任这个职位。

    并且四皇有一定要求,您不胜任这个帝位、他们不敢接任。

    论起最大的功臣,宰相你敢第二、没人敢第一。”杜鹏对着刘江道。

    “还是留给后来人吧!

    文武帝的帝位太过于重要,这可是帝国的掌舵人。

    我已经是老人了,舞台必将是新人接管。

    等到他们成功上位,我也该退下来养老了。”刘江淡淡的语气回应。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