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煤啸
文 / 编剧老万

第二十六章 乔虎再现号召力 全村支援李家峪(二)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三辆马车快要接近村口的时候,乔虎再也沉不住气了,急匆匆地跳下马车独自向前飞奔而去。快到晒谷场的时候,大奎、二奎、乔安和所有的武术队员们正有有笑地在晒谷场上一起剥玉米粒。乔安眼尖,一眼看见乔虎飞奔而来,高喊一声:“村长回来了!”

    大家循声望去,看见乔虎快速奔跑过来,立刻全都站了起来。

    乔虎一个箭步跃上晒谷场,气定神闲地:“师兄弟们,大家好不好哇?”

    众人齐声回答:“村长,我们都很好!”

    乔虎走近大家,看到大家手里的玉米棒子,笑笑:“大师兄带大家剥玉米哪!”

    大奎诧异地问道:“村长咋回来了?”

    乔虎笑笑:“别老是村长村长的,听着不得劲儿。”

    二奎上前一步:“那你在城里,乔生师弟叫你啥?”

    乔虎不好意思地:“掌柜的。”

    大奎一愣,脱口:“掌柜的?”

    乔安嘟囔着:“还还真成生意人了?”

    乔虎看看大家:“我不在的这些时候,大家的武功又精进了不少吧?”

    大奎不在意地:“没啥?跟你走之前差不多。”

    乔虎干脆地:“你们谁跟我练练?”

    乔安诧异地:“你刚回来就练,也不歇歇?”

    乔虎自嘲地:“我在城里脚打脚后跟,身子都快膄了!”

    二奎爽快地上前一步:“来吧掌柜的,我陪你练练。”

    乔虎高胸:“好哇!”完,两人便你来我往地对打起来,众人全都乐呵呵地开始围观。

    翠儿知道她的龙哥哥一定会回来,自打父亲郝云亮答应了自己跟乔龙的婚事,就马上变了个人似的,每开始兴高采烈地跟着母亲学女红。

    这晌午,翠儿娘正在堂屋炕上裁剪,翠儿手里拿着一个红肚兜,抱着一块黑色一块棕色两块布料,穿着内衣,披头散发地从西屋出来。

    翠儿娘看见,嗔怨:“你看看你,一个大姑娘家,整价不出门,脸不洗头不梳的,成啥样子了?”

    翠儿毫不在意地:“反正洗脸梳头也没有人看,龙哥哥又不在。”

    翠儿娘白一眼翠儿:“德性!”

    翠儿笑嘻嘻地把手里的两块布料拿起来:“娘,看看这两块料子,给龙哥哥做棉衣棉裤,哪块做上身,哪块做下身呀?”

    翠儿娘随意瞄一眼,笑嘻嘻地:“当然是棕色做上身,黑色做下身咯!穿在身上显得稳重。”

    翠儿把两块布料放在炕上:“娘现在就教我裁,好不好?”

    翠儿娘嗔怨:“你的肚兜还没做好哪!”

    翠儿得意地把肚兜藏在身后:“做好了,娘不许笑话!”

    翠儿娘笑呵呵地:“哪儿有娘笑话女儿的?”

    翠儿把肚兜扔过去,翠儿娘捡起来,还没细看就“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翠儿发嗲:“娘好坏C不笑话的!”

    翠儿娘强忍着不笑,和善地问道:“你这绣的是啥呀?”

    翠儿一脸幸福的样子,用手指着:“鸳鸯呀!这边这个是龙哥哥,这边这个是翠儿。”

    翠儿娘嗔怨:“不害羞!”

    正着话,乔虎从外边大步进来,人还在院子里叫高声喊道:“师娘!我是乔虎,我来看看您!”

    翠儿娘高胸:“快快快!你乔虎哥哥来了!”

    翠儿一下子着急了,不知所措地:“娘!翠儿这个样子咋见人嘛?”

    翠儿娘嗔怨:“让你收拾自己你不收拾,看看你,弟媳妇这回没法儿见大伯了,你就赶紧回自己屋去吧。”

    翠儿应一声,赶紧躲进西屋里去了,翠儿娘忙不迭地下地穿鞋,准备迎接。

    乔虎已经健步走了进来,一见翠儿娘正着急忙慌的下地,赶紧:“师娘!就在炕上吧!您别下来了!”完把一盒点心放在炕上:“这是您和翠儿最喜欢吃的桃酥。”

    翠儿娘赶紧做了一个让乔虎坐到炕上的手势,嘴里:“来就来呗,还买啥东西?快坐吧。”

    乔虎不客气地坐下来,一眼看到炕上的红肚兜,顺手拿起来看。

    翠儿娘一把抢过来,一本正经地:“这是翠儿自己绣的一对儿鸳鸯。第一次,见不得人,女孩子家害羞,虎儿就别看了!”

    乔虎诧异地:“翠儿一疯疯癫癫的,也开始做女红了?”

    翠儿娘笑笑:“女孩大了不中留,早晚都是要嫁饶,老像个男孩子一样咋行嘛?”

    乔虎打趣:“这么,翠儿师妹要嫁人啦?”

    翠儿娘白一眼乔虎:“师娘可没那么,你还没有娶,她可不能嫁。”

    乔虎纳闷地:“这是为啥?”

    翠儿娘自知语失,掩饰:“虎儿,师娘就不下地了,你也别客气,自己倒水喝。”

    乔虎心里惦记着弟弟乔龙,只是想先过来问候一下师娘,连忙道:“不了师娘,我就是来看看,村上还有好多事情,我就先走了。”完,没有多逗留,就起身匆匆走了。

    乔虎从师娘那里出来,直接来到马厩,牵了一匹枣红马,纵马快速上南山去了。上了南山以后,他一边采药,一边四处寻找乔龙,嘴里不停地高声喊着:“龙弟!龙弟!哥哥回来了!”殷切的呼唤声在山谷里回荡着……

    第二一早,鸡叫头遍,蒙蒙亮。

    乔虎已经把武术队的队员们召集起来开始训练了,他让所有的队员都逐个陪着他对练,搞得队员们一头雾水。

    乔虎莫名地感觉到心里有些堵,也许是很久没有和师兄弟们一起训练了,想一次性补偿回来,亦或是思念弟弟乔龙心切,昨找了半也没有弟弟饭讯息,想着好好把憋在心里的一股子闷气发泄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奎、二奎、乔安和二十几个生龙活虎的伙子,与他一个人轮番进行车轮对战。这些队员们不是被他打趴下,就是像熬鹰一样被他纠缠的累得直喘粗气。

    乔虎却依旧精神饱满地站在晒谷场中央,武术队的兄弟们都很狼狈地或躺或坐地待在场边上,没有人再上前应战。乔虎看着师兄弟们全都无精打采的样子,朗声道:“你们谁再来陪我练练?”

    大奎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地:“村长啊!你哪来那么大精神头?你看看陪你练武的兄弟们,全都累趴下了。”

    乔安附和着:“是啊村长!我们都没有力气了,怕是现在只有二奎可以陪你练了。”

    二奎也喘着粗气:“我也不行了,已经陪你练了四场了。”

    乔虎不依不饶地:“那就再练第五场。”

    二奎摆摆手:“不行了,不行了!到现在还没有缓过劲儿来哪。”

    乔虎上前一步,站在二奎面前:“二师兄起来!”

    二奎连连摇手:“不行!再歇一会儿,哎哟!掌柜的,你也歇一会儿嘛!”

    乔虎厉声:“不行!你再不起来,我就要动手了!看招!”话音刚落,一记金刚出世快速使出,拳头直接冲向二奎。恰在此时,乔龙穿着一身西装从身后飞身赶到,单掌托起乔虎的拳头,嘴里道:“哥哥,龙弟陪你!”

    众人睁大双眼,齐声惊呼道:“乔龙师弟!”

    乔虎定睛一看,喜出望外地喊道:“龙弟!”

    乔龙鼻子一酸,喊一声:“哥哥!”便一头撞进哥哥乔虎的怀里。

    潘本渊随后缓缓走上晒谷场,拍着巴掌朗声:“衰门少兄弟,兄弟唯两人。好一副手足情深,感人肺腑的画面啊!”

    乔虎闻听,放开乔龙,回头看着这位衣冠楚楚的不速之客,众兄弟也诧异地看着潘本渊。乔龙赶忙离开乔虎,走到潘本渊身旁,拉着潘本渊的手来到场中央:“哥哥!各位师兄,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大家全都好奇地上下打量着西装革履的潘本渊和乔龙。

    乔虎疑惑地问道:“龙弟!这是谁呀?”

    乔龙朗声道:“这是咱祁县的潘四爷,跟着渠大爷一起护矿,搞煤铁矿的!”

    大家闻听,顿时肃然起敬,地上的武术队员们全都恭恭敬敬地站了起来。

    潘本渊一作揖,谦和地:“各位老乡们,你们好哇!真是没想到啊,在这里居然能够一下子结识到这么多生龙活虎的晋商后代。看着你们大家,想着你们的父母,相信他们的在之灵也都可以瞑目了。”

    乔虎马上转换成一副成熟的样子,拱手还礼:“原来是潘四爷!乔虎失礼了,但不知龙弟与您……”

    乔龙打断哥哥的话:“哥哥,咱们村东南十多里地儿,有个李家峪,潘四爷就在那里开矿。”

    乔安疑惑地插话问道:“十多里地儿是多远啊?”

    乔龙得意地:“也就不到一个时辰的路吧。”

    “快!龙弟,请潘四爷到议事房一叙。”乔虎异常热情地招呼乔龙,俨然有一种大家风范,然后转向大家:“大家今先散了吧,乔安师兄现在去北山跟师娘一下,准备一下客饭。”

    乔龙干脆地:“我去吧!”

    乔虎坚定地:“不!你得留下陪贵客!”完,对着潘本渊做个邀请的手势:“潘四爷请!”

    乔氏兄弟和潘本渊一起来到议事房,三人围坐在一张四方桌前,乔虎一边倒水,一边开门见山地询问道:“潘四爷可认识家父?”

    潘四爷点点头:“岂止认识?乔掌柜是我们晋商在包头的领袖人物,没有他筹借的九十多万两银子,我们山西的煤铁矿,恐怕至今都在英国人手里。”

    乔虎淡然地:“也就是这九十多万两银子,要了家父的命?”

    潘四爷叹口气:“唉!惭愧啊!乔龙都跟我讲了,为了咱山西的煤铁矿不被英国人占去,咱山西商人哪个不是倾其所有?要是不为这次护矿,晋商或许还不至于全部败亡。”

    乔虎无限缅怀地:“我一直记得家父临死之前跟我的最后一句话,‘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是咱晋商之道;大义行商,抵御外侮是咱晋商之根;为下先,利国利民是咱晋商之本。’我一直都不太理解。”

    潘四爷由衷地赞叹道:“好一个晋商之道,好一个晋商之根,好一个晋商之本!就是为了这个晋商之道,山西商人行商下,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奉行诚信经商,才有了晋商五百多年的辉煌;就是为了这个晋商之根,我们才联合起来跟英国人手里拿回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甚至不惜生命;就是为了这个晋商之本,我们才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赴汤蹈火,我们晋商最终才集体殉国的呀!”

    乔虎听着潘本渊的话,眼前又浮现出父母弥留之际的一幕幕情景,此刻倏地感到豁然开朗。以前一直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而撒手人寰,现在他似乎理解了,潘四爷的一番话,让他懂得了“大义”和“下”两个词的分量。他激动地:“潘四爷,您这么一,我全明白了,以前一直不明白后边两句。”

    潘四爷语重心长地:“这也太难为你们了,年纪就要承受我们这一代失败的恶果。”

    乔虎不以为然地:“潘四爷此言差矣,既然是晋商之根,哪管什么年龄大?”

    潘四爷若有所思地:“一个历史时代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烙印,我们留给后代的,应该是社会的进步与先进。沉重的过去,毕竟是我们那一代人留下的痕迹,背负在你们身上,这不公平。”

    乔虎笑笑:“既是晋商之根,又是晋商之本,哪一代人没有抵御外侮的使命?哪一代人不都要利国利民?”

    潘四爷激昂地:“少年强则国强。我现在总算是知道,你年纪就做了这乔村村长,带领全村人幸福地生活在这偏僻的一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了。见到你,我可以骄傲地,我们晋商后继有人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