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太子的脸面,难道还比不过一个小贵人来得重要。

    所以,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太子,应该说,从来没被康熙拒绝过的胤礽,心里顿时有了几分不舒坦起来。

    更是觉得,平贵人以前对他说得那些话果然没错,汗阿玛果真是被这个徐贵人迷了心智。

    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违逆了老祖宗的意思,一直对徐贵人宠爱有加,在她怀上龙胎之后,更是关怀备至,还特意送了服侍的宫人。

    就在刚刚不久前,还让其不用再为老祖宗哭灵,回去休息。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哪是对一个小贵人该有的态度和待遇。

    太子越想,心里越发忿忿不平起来。

    康熙看着太子那不服气和愤愤不平的表情后,隐忍的怒气再次被挑了上来:“出去!到老祖宗的灵前给朕跪着去,不到天亮不许起身。”

    听到康熙严厉的话语,太子虽然有万分不愿,可也知道自己因为给平贵人求情之事,已经惹怒了汗阿玛。

    他就算继续跪在这里,也是无济于事,只会让康熙更加恼怒。

    “儿臣遵命。”所以太子在给康熙又磕了一个头之后,就老老实实的退出了房间。

    第242章

    太子一退出房间,康熙就忍不住头疼的揉起了眉心。

    说实话,平贵人出事,他能料到太子在知晓事情之后,会过来找他一趟。

    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太子不仅没有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竟然还下跪求情,妄想让他放过平贵人。

    特别是太子那理所当然的语气,还有不以为然的表情,实在让他生气。

    难道平贵人是太子的姨母,就可以做错事情,而不用接受惩罚吗!

    他就是这样教他的吗!

    这时梁九功走上前来:“万岁爷先喝杯茶,消消火。”

    说罢,将端在手中托盘中的盖碗,恭敬的放在康熙旁边的高几上。

    并继续开口安慰康熙道:“太子年纪还小,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万岁爷何必动怒,气坏了自个的身子,慢慢教着就是了。”

    康熙拿起高几上的盖碗,轻轻啜饮了一口茶水,道:“太子今年已经14,再过几年就该大婚了,哪里还小,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和仁孝皇后大婚两年了。”

    梁九功却道:“那太子在万岁爷面前也还是个孩子。”

    康熙微微点了点头,倒是有些颇为同意梁九功这句话:“你说得也对。”

    接着,他站起身来,吩咐道:“朕去小睡一个时辰,让奴才子时叫醒朕,朕今晚还要守灵。”

    “嗻。”梁九公应道。

    然后上前扶着康熙的手,向旁边的床榻走去。

    ……

    翌日,溶月没有再去慈宁宫哭灵,而是留在了西配殿养身体。

    安嫔昨晚从慈宁宫回来之后,溶月就已经派念雪跑了一趟正殿,将康熙允许她不用再到慈宁宫哭灵的事情说了一声,让安嫔一早不用再等她。

    说实话,安嫔接到消息之后是有些诧异的。

    不过,想了想觉得应该是徐贵人的这一胎出了问题,所以康熙才允了她不去哭灵。

    再联想到昨日傍晚最后一次哭灵,大福晋在丧礼上差点小产的事情,徐贵人说不定也是沾了大福晋的光。

    启祥宫妃嫔们,在知道徐贵人不用再去慈宁宫哭灵之后,心里则是一阵艳羡。

    毕竟大冬天里哭灵真是个折磨人的体力活儿,特别是那些位份低的妃嫔,分到的哭灵位置并不是很好,简直就是在受罪。

    比如本来就得了风寒的常答应,在这种环境下,病情最近又有了加重的苗头。

    而现在徐贵人却凭着身怀龙胎不用去了,这让她们如何不羡慕嫉妒。

    自然忍不住要说几句酸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

    ……

    早上哭灵结束后,德妃便从兰心口中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结果。

    她是没想到,徐贵人竟然如此谨慎小心,只半天时间,就察觉到了平贵人佩戴麝香香囊有问题的事情不说,还聪明的请了皇贵妃从中帮她。

    等事情有了眉目之后,这才派人通知了康熙。

    可真是个聪明人。

    之后,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以康熙对徐贵人的宠爱,怎么可能放任平贵人,继续伤害她肚子里的龙胎,而不管呢。

    后来自然就有了平贵人被御前宫人请去见康熙的事情发生。

    平贵人上一次可是只因为说了徐贵人两句闲话,就被禁足了一个月之多。

    现在更是牵扯到龙胎之事,罪名更大,就算身为太子姨母,康熙也轻饶不了平贵人。

    被直接送回到钟粹宫,软禁起来,是再出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德妃还是从中看出,康熙是为太子留了脸面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人传下话来,说平贵人是因太皇太后逝去,而伤心过度病倒了。

    至于溶月的龙胎到底有没有出事,德妃派出去的宫人,打听的并不是很详细。

    但德妃觉得能打听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而两场哭灵下来,平贵人和徐贵人的双双缺席,也已经引起了很多妃嫔的注意。

    之后,自然会有关注此事的妃嫔前去打听。

    虽然最后收到的消息是平贵人病倒,但后宫向来不缺聪明人。

    再结合徐贵人这两次同样没有前来,这些人免不了要多想一想,是不是发生了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或者阴谋论一下,是不是平贵人和徐贵人之间发生了不得的事情?

    更有甚者,趁着用膳的时候,向钟粹宫和启祥宫的其他妃嫔打听起了消息。

    只是这些妃嫔现在同样蒙在鼓里,知道的消息也并不比她们多多少,自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倒是管着六宫宫务的贵妃,多少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内幕。

    只是康熙为了太子的颜面,有意替平贵人遮掩,贵妃也并不好将事情传扬出去,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情。

    而同样作为四妃之一的宜妃,跟德妃这个靠着自己知道的一些内幕,还有手底下打听到的消息,就推测出整个事情始末的聪明人一比,显然就要逊色了多了。

    宜妃派人出去打听,但打听到的消息却寥寥无几,最后只能纯靠自己猜测。

    荣妃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虽然她是平贵人的主位娘娘,昨晚也已经知道了事情可能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

    但康熙只要不来找她问罪,她很乐意做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糊涂人。

    至于惠妃,此时也是无暇他顾。

    自大福晋在丧礼上差点小产之后,她只要一有空闲,便会派身边的宫人前去阿哥所,询问有关于大福晋肚子里胎儿的情况。

    所以对平贵人和徐贵人之事,惠妃更是一点都不关心。

    她现在只关心大福晋肚子里的孩子能不能保住,能不能平安生下皇长孙。

    至于剩下的那些低位妃嫔,就算特别想弄清楚事情的始末真相,但因为康熙让人瞒的紧,又心有余力不足,也只能干瞪眼,靠着自己瞎猜了。

    ……

    中午,溶月用过午膳,又喝了钱太医开的汤药之后,便将王平和孙小顺叫到了跟前。

    她交代两人道:“我虽然现在已经不去慈宁宫哭灵,但却不能呆在配殿做个睁眼瞎,对外面的事情什么都不清楚,你们最近无事时,就多跑出去打听着点消息,然后回来禀报我知道。”

    说罢,还让念雪给两人各自拿了些银钱,也好方便用来打听消息之用。

    如此,王平和孙小顺两人便开始出去打探消息,溶月则是每日吃好喝好,开始养身体。

    唯一有一点不好的就是太皇太后大丧期间,所有人都不能沾荤腥,只能吃素。

    这样一来,溶月有些担心肚子里的小包子,会不会跟不上营养,便开始想其他办法补充营养。

    比如多吃牛奶,蛋类,蔬菜水果,还有米面。

    反正一改之前挑食的毛病,不管什么食物都多少实用一些。

    就像是她前世的时候,听说吃核桃和苹果可以让宝宝聪明伶俐皮肤白。

    就算这两样她都不喜欢吃,但是每日也会吃几颗核桃,一个苹果,求个心理安慰。

    如此又过了两日,王平和孙小顺那边也带回了不少的消息。

    比如大丧三日后,第四日开始,从每日的三次哭灵,改成了每日两次哭灵。

    比如按照满洲旧俗,人去了之后,是不能来年入土的,也就是说太皇太后的棺椁,是不能在宫里过年的。

    康熙还因为此事,最后跟众大臣起了争执,并没有按照以往的规矩办,而是坚持己见,要留太皇太后的梓宫在宫里过年。

    不仅如此,眼见除夕和元旦即将到来,康熙也并没有按照规矩,回到自己住的乾清宫准备上朝。

    而且不管王公大臣如何劝说,康熙最后竟然直接守在慈宁宫,守在太皇太后的灵前,过了康熙二十七年的新年。

    溶月接到消息之后,整个人都直接惊呆了。

    只想说一句:这孝子贤孙当的,一个字,绝!

    两个字,真绝!

    康熙作为皇帝都如此了,从妃嫔到皇室宗亲,再到大臣,也不好太过特立独行,也只能跟着康熙硬生生的熬着。

    熬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不少人直接病倒了。

    比如皇贵妃这种身体本来就弱的,还有像常答应这种本来就生病的。

    听王平和孙小顺说,现在宫里宫外很多人都病了,又因为是在太皇太后丧期和新年期间,还是有许多谨慎小心之人,不敢请太医,只能坚持着。

    溶月听后,只想说一句mmp。

    然后庆幸自己前两日就被准许回来歇着了,要不然第一个撑不住生病的,就是她自己。

    要是再加上不能请太医这一条,她还不如直接等死算了呢。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