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聊起此事,母女两人之间又多了几分亲近感。

    见气氛不错,李氏便将有关于徐溶婷婚事的事情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她还跟溶月解释道:“按说咱们家隶属汉军旗,是要等参加过两年之后选秀,才能再考虑婷儿婚事的,只是我想着好不容易见你一面,也不知道下次何时能再见,婷儿的事情,总要问过你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才好。”

    闻言,溶月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在沉默片刻后,她试探性的开口:“妹妹还小,现在就考虑此事,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李氏一脸不赞同道:“已经不小了,等过完年,她就年满十六,你像她这般大的时候,都已经进宫了。再说,不是还有两年时间吗,等到了那时,可就真成十八岁的老姑娘了。”

    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她觉得二女儿年龄太小,便想着再留三年,便没有让她参加哪一届的选秀。

    谁知后来竟然赶上了太皇太后大丧,这样一来,徐溶婷的年龄反而拖的有些大了。

    说实话,李氏现在都有点担心,等参加完下一次的选秀,也不知道京里还有没有好的儿郎,让她家可挑选了。

    溶月:……,好吧,在这一方面,她和古人是有代沟的。

    在她眼里,徐溶婷现在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搁在前世,差不多也就是上初中的年纪,没想到在这里,却已经到了谈婚乱嫁的年龄。

    说实话,就是她自己,才二十出头的年龄,她都觉得生孩子有些早了。

    溶月开口问李氏:“那妹妹可有什么想法?”

    李氏道:“她能有什么想法,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还小,哪里懂这些,自然是咱们帮她选夫婿。”

    溶月:好吧,两人在这方面上,果然也是有着代沟的。

    而且代沟还挺大。

    “妹妹的事,母亲说的太突然,我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之后等我再好好想一想,到时候再给母亲回话,可好?”

    “也好。”李氏点了点头。

    此事确实急不得,好在还有两年准备的时间,也不用太着急就是了。

    她现在说给大女儿听,也是希望女儿能在此事上多多上心一些。

    说完此事,李氏终于问出了之前难以说出口的话:“皇上待你可好?”

    闻言,溶月笑了笑,只是笑意却不达眼底。

    “母亲放心,皇上待我自是极好的,虽说前些年不受宠,受了一些苦,但这几年过的还是不错的。”

    闻言,李氏多少松了一口气,开口道:“皇上待你好就行,当初你父亲拦着你,也是为了你好,你千万不要记恨他。”

    溶月顿时一脸懵:难道当初徐家送原主进宫,还有什么她不了解的原因不成。

    可惜的是,她记忆不全,对这方面没有一丁点的印象。

    所以,为了不被徐母看出不对来,溶月忙道:“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母亲实在没有必要再提起。再说,母亲今日要是不说,我都快忘记这件事情了,母亲也跟着忘了吧。”

    此话一出,李氏就知道女儿不愿意再提起此事,忙不迭道:“忘了好,忘了好,我这也是怕你埋怨家里……”

    之后,两人赶紧转移了话题,又聊起了其他事情,比如溶月说自己庄子上现在大量种植番椒,收益还不错的事情。

    溶月问李氏,徐家要是也想种的话,可以跟着一起种,她到时候可以让徐安庆派人帮忙指导种植技术。

    溶月已经想过了,这两年已经有人跟风种植番椒了,虽然因为市场上需求量大,价格还没有落下去,但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了自家人呢。

    毕竟徐家有了银子之后,生活不仅能更好一些,也会少拖她后腿,让她更放心一些。

    听到有如此好事,李氏自然一百个答应。

    更何况,这是女儿想着法子帮助徐家,她哪里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

    敲定此事,便到了用午膳的时辰,母女两人好多年不见,溶月自然是要留李氏一起用膳的。

    不过,李氏在桌上一直有些欲言又止,

    溶月自然看出来了,便道:“母亲有何话要说,不妨直接说出来,不用跟女儿如此客气。”

    李氏想了想,都到了嘴边的话,最后还是决定问出来:“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跟安嫔娘娘之间的关系,真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了?”

    闻言,溶月一愣:“李家是不是派人去家里说和了?”

    “是派了人去。”李氏微微点了点头。

    怕溶月误会什么,她又赶紧解释道:“不过你放心,我们什么都没应,毕竟我们并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肯定不会背着你答应……”

    里外亲疏,她还是分得清楚的。

    再加上当初的事情,家里就已经很对不住女儿,哪里有脸让女儿再为了他们受委屈。

    她只是怕安嫔身后的李家,仗着家世强大,背后对女儿使坏罢了,这才出言询问一下。

    听到此话,溶月心里这才多少舒服了一些。

    要是夫妻两人真的背着她跟李家许诺什么,她就当自己一腔真心喂了狗,徐家的事情,她以后尽量不管了。

    好在夫妻两人还算拎得清轻重,没有仗着为人父母,就替她答应李家什么事情。

    这时,李氏又道:“后宫之事我们不清楚,也不知该如何解决,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至于李家那边,你也不用太顾忌我和你外祖那边,只管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便好,你那两个舅舅,本来就是拎不清的,更不用管他们。”

    此话一出口,溶月心里彻底放下了之前的偏见。

    她开口安慰李氏道:“母亲也不用太担心,还没到那个地步呢,我和安嫔娘娘现在是井水不犯河水,她日后只要不招惹为难女儿,以前的事情,女儿也就不同她计较了。”

    “那就好,那就好。”

    能有如此结果,李氏心里也算心安了许多。

    更明白,女儿这是看在她的面子上,对安嫔以前做的事情,选择既往不咎了。

    第261章

    九经三事殿。

    康熙同大臣商议完政事后,回到后殿休息。

    在喝过一盏茶水之后,他开口问身边随侍在侧的梁九功:“朕记得今日是徐贵人母亲进园子的日子?”

    梁九功回道:“万岁爷就算不问,奴才也正想禀报给万岁爷知道,徐夫人上午的时候,就已经进园了。”

    之前的时候,康熙就交代过他,徐夫人进园子那日的时候,提醒一声,所以有关集凤轩那边的事情,他也一直让人关注着。

    只是没想到万岁爷竟然如此上心,他这边还没说呢,万岁爷自己倒先问起来了。

    可见对徐贵人的重视。

    康熙道:“那就好,你派人去库房挑选几件上好的文房四宝,还有绫罗绸缎,直接送去徐贵人那里,就说是朕赏赐给徐家的。”

    说到此处,他又交代道:“还是你亲自跑一趟吧。”

    本来之前的时候,他是想抽时间亲自过去见一见徐夫人的。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这边一时半会的脱不开身,也只能派梁九功亲自跑一趟,以示对徐家的重视了。

    至于跟徐夫人见面的事情,也只能下次有合适的再说

    “嗻。”梁九功赶紧应道。

    然后转身下去办康熙交代的事情去了。

    ……

    梁九功过来送赏赐之时,溶月和李氏两人刚用完午膳没一会儿,正在品茶。

    李氏听说皇上派了身边最倚重的梁总管,专门过来给她赏赐之后,整个人激动的脑袋都是懵的。

    磕头谢赏时,腿脚软的不行,还是溶月看出不对劲,忙使眼色让范嬷嬷和念雪扶了一把,这才不至于丢丑。

    之后,梁九功还和颜悦色的说了几句话,又是激动的李氏不能自已,旁边的溶月只能代为回答了几句。

    等送走梁九功,稍稍平静下来的李氏略显局促地问溶月道:“我刚刚是不是给你丢人了?”

    她以前没做过官太太,后来徐父做了官,她同那些官家夫人打交道时候,也难免有些紧张。

    还是后来时间久了,她才慢慢适应了自己的身份。

    没想到今日第一次到女儿这里来,又犯了同样的毛病。

    溶月却不怎么在意这些,更没有感觉丢人。

    毕竟自己以前也没少在康熙和梁九功面前丢过人,也就不五十步笑百步了,更何况她脸皮厚着呢。

    所以,溶月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李氏的手背,开口安慰道:“哪有的事情,母亲刚刚表现的挺好,女儿刚开始见到皇上的时候,比母亲还不如呢,等日后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李氏:……,她可习以为常不了。

    今日只见了皇上身边的大总管,她就激动地不行,等哪天真要见了皇上,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不过,皇上日理万机,哪里是她一个六品小官的夫人,能够说见就见的。就是徐父这个做官的,到现在连皇上的一片衣角都还没摸到呢。

    应该说,连梁总管的一片衣角都没摸到,她今日好歹还见着了梁总管的面,人家还亲切的称呼她为徐夫人,说话语气那叫一个和颜悦色。

    如此一想,李氏顿时觉得回去有了跟徐父炫耀的资本,打算回去后,要好好跟徐父嘚瑟嘚瑟。

    接着,她转头又看到了康熙赏赐的那些东西,心里顿时又是一阵激动。

    溶月一面吩咐身边的宫人,将康熙送来的赏赐放好,到时候同她准备的东西让李氏带回徐家,一面对李氏道:“母亲好不容易来一趟,女儿便带着母亲逛一逛园子吧。”

    闻言,李氏脸上带着几分不赞同道:“要不还是算了吧,太麻烦了。”

    她口中虽然如此说,但眼神中的欣喜和意动,却是骗不了人的。

    溶月道:“怎么能算了呢,一点都不麻烦。”

    说完,两人便在稍作准备之后,带着范嬷嬷念雪等人出了集凤轩。

    之前进园子的时候,李氏坐在轿子里,只顾着忐忑和紧张了,哪里注意到畅春园一路上的景色。

    现在专门出来逛了,自然是看得目瞪口呆。

    溶月其实挺喜欢徐母性子的,只除了刚来的时候,表现的有些拘谨和陌生之外,后来两人聊的多了,也就慢慢放下了那份拘谨,变得自在起来。

    而不是刚开始的时候,一口一个臣妇,让她听着有些别扭。

    她觉得,李氏只要不是太贪,太极品,以自己的性子,应该能跟她相处的挺好。

    溶月带着李氏,在集凤轩周围挑了几个比较不错的景点逛了一圈,回到集凤轩略作休息之后,便到了李氏该离园的时间。

    她好不容易跟女儿见上一面,培养了一下母女多年不见的感情,到了分别的时候,自然忍不住哭成了一个泪人。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