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两百六十八章 科举考试(上)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扬州的科举正在紧张地筹备中,曹操的脸色非常难看。

    他手中抓着的,正是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他和袁绍,哪里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分明就是诽谤。

    但是这样的诽谤,非常有杀伤力。

    “没有想到,刘定方竟然是如此的卑鄙小人。”曹操恶狠狠地道。

    为了打击他的威望,这样下三滥的手段都用上了。

    但是这篇文章,真的很有吸引力,就算是曹操,都想看后续的发展故事。

    如果,他不是其中的主人公的话。

    这就是传说中的断章狗了。

    “主公,不为人妒是庸才,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戏志才坦荡地道。

    曹操深以为然。

    戏志才也看过这篇文章,一开始他以为是郭嘉的手笔,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不是他的风格。

    不过,文学功底非常老辣。扬州真是人才济济啊!

    “晦气!”夏侯惇突然走近营帐,心情非常沉闷。

    “夏侯将军,怎么了?”戏志才问道,没有记错的话,夏侯惇应该是被派去搦战了,怎么回来这么快。

    “别提了,袁术鼠辈不敢出战,竟然说主公的坏话。”夏侯惇道。

    就是嘲讽不成反被嘲讽?

    夏侯惇是搦战的老手了,竟然……

    曹操立刻秒懂,脸色更加难看,心中暗恨:奈何不了东阳侯,还奈何不了袁公路?袁术,你给我等着!

    正在巡视城防的袁术打了一个喷嚏,喃喃自语道:“准该是曹孟德想我了。”

    曹操与袁绍不得不说的故事,袁术采购了一千份,张贴在汝南城大街小巷。

    基本上是认识字的,都有看过。

    曹操是袁术的敌人,袁绍也是袁术的敌人,现在他们两个的故事这么精彩,怎么可以不分享给大家呢?

    袁绍的反应就平静多了,一笑置之,至于他的心里怎么想,谁知道呢。

    刘备也不敢问,但是公孙瓒看到袁绍就忍不住发笑。

    再笑,整个盟军就都变成笑话了。

    ……

    整个扬州都在忙碌,将士忙着守卫领土,学子忙着筹备考试。

    官府什么都忙。

    “孔明,你当真不参加科举吗?别看你年纪小,只要先生推举,还是有机会的。”徐庶道。

    “不不,藏拙懂吗?”诸葛亮笑道,似乎一点也不在乎。

    现在的他,仍然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年人,所以打算跟在先生司马徽身边再学习几年。

    十几岁为官,太惊世骇俗了。

    而且司马徽分析过,诸葛亮参加科举名列前茅的机会很小。并不是他没有才华,而是科举初立,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人名次太高,会导致科举没有公信力。

    就算刘可不拘一格提拔英才,也会考虑到这个方面。

    所以,诸葛亮会中举,但是名次不可能太高。心高气傲的他,怎么可能接受,干脆沉淀几年,等科举稳定。

    当然,学习才是主要的。

    不论徐庶怎么说,诸葛亮都不答应,只好作罢。

    徐庶弃武从文以来,苦读儒家经典,如今已有所成,所以他不会退缩,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扬州危机,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太令人抓狂了。所以,他一定要为官!

    “元直,何必拉上孔明?你我二人拿下状元与榜眼,岂不是人间快事?”

    说话的是一名儒学生,名唤崔州平,是徐庶和诸葛亮的好朋友。

    “让给你们,我才不稀罕!”诸葛亮冷哼一声道,在场他年纪最小,却老气横秋。

    “不稀罕?好歹我们是第一届科举出来的人,你见到我们,要叫一声前辈才是。”崔州平打趣道。

    “那你要加油了,别到时候两三年了还能在考场上遇见你。”诸葛亮讽刺道。

    “两三年?恐怕我早就是考官了。”崔州平笑道。

    三人聊天嗝屁,完全不把科举放在眼里。张口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考个第三就很丢人似的。

    同样备考的还有刘先,他在刘可身边当侍从很久了。

    但是,怎么可能一直当个小侍从?

    所以,这一次科举,就是他的机会。跟随在刘可身边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放下功课。考上不难,名词就难说了。

    周不疑就在一旁叽叽喳喳地督促,道:“舅舅,你要加油了,不然我也很没面子的。”

    刘先哑然失笑,信誓旦旦地道:“有了东阳侯的恩情,就算交白卷,我也能考上。”

    “先生一定会给你脑袋瓜子来一巴掌。”周不疑手舞足蹈道。

    “别说我了,你自己的事情也要处理好。”刘先若有所指道。

    周不疑当然知道刘先在说他和曹丕冷战的事情,他也没有假装听不到,只是有一些不高兴,道:“我没做错!”

    还是孩子心性。

    “东阳侯没有教训你,是因为没有时间,错没错你自己再好好想想。就算你坚持没错,可是你只有这一个朋友,难道不该为他多想一想?”刘先苦口婆心道。

    周不疑一扭头,就走了。

    刘先摇了摇头,继续复习。

    同样在苦逼复习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王璨。

    王璨的文学功底肯定够,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算学。

    算学不影响中举,但是会影响名次。

    比如说,大家的文章写得一样好,就要看算学分了。还有批卷的考官一旦起了争执,排名的时候拿不定主意,那就直接看算学成绩。

    考官a:这个卷子能排第一!

    考官b:我这个才是真正的大牛。

    考官c:你们的卷子都只是优秀,看看我这个。

    好了,大家不用吵了,看算学分数。

    所以,王璨想要有高排名,就要做出精彩绝伦的文章。

    但是在大家都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谁又有绝对的信心呢?

    算学很重要。

    这两年,王璨恶补了不少,对于算学,已经通透了,然而对于天才来说,远远不够。

    为了等待太守新推荐的学子赶来东阳,科举推延了三日。

    在此期间,盟军一点动静都没有,坚持着自己的固守理念。

    唯有曹操偶尔派人去汝南搦战,没有大规模的攻城。

    既然如此,刘可也不再纠结,将科举进行到底。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