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的战报很快就送回了东阳城,邪马台国屈服了。

    孔融读着两份文件,内心激动不已,没想到东阳侯竟然真的为青州百姓作主了。

    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而且,有更多的人认可了孔融当初的决定。

    在会议中,孔融郑重地道:“多谢东阳侯!青州就是需要您这样的人领导!”

    “过奖了。”刘可谦虚地道,“青州刺史之位仍然交给你如何?”

    现在刘可已经是青州牧了,比刺史大一级。

    孔融在青州深得人心,把他撤了不太好。

    然而孔融却拒绝了,道:“东阳侯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经过之前的事,我希望能够在东阳城过太平的日子。”

    对此,刘可也没有勉强,人各有志。

    不过接下来青州刺史的人选就让人头疼了,难道真的要从六部之中挑选?

    六部官员已经足够精简了,走了谁刘可都不放心。

    突然,刘可想到了一个人。

    “把诸葛瑾召回来,接任青州刺史。”

    诸葛瑾如今才二十多岁,很年轻。不过资历上没有问题,一开始被任命为庐江太守,后来张昭入交州,诸葛瑾当了他的副手,现在独挡一面没有问题。

    至于青州都督的人选,暂定为廖化。

    于是诸葛瑾千里迢迢赶回来,觐见了刘可。

    “子瑜,青州诸多事物,就拜托了。”刘可道。

    “多谢主公栽培。”诸葛瑾拱手道。

    “青州刚经历大战,正是最虚弱的时候,你这个父母官一定要做好,稳定青州局势。”刘可道。

    “这些都是份内之事。”诸葛瑾道。

    “其他的事情我也不多交代了,不过对于钱庄的贷款,你要拿出一份计划书出来。”刘可道。

    诸葛瑾当然听说了这件事,对于如何贷款,钱又花在哪里,其实他也头疼,不知道是好是坏。

    虽然这笔资金扬州官府会偿还大头,但是仍然还有一部分落到青州头上。

    操作不好,肯定会民怨沸腾。

    和商会的投资不同,这是贷款,不管经营状况怎么样,都要按时还款的。

    刘可看到诸葛瑾犹豫,就知道他心里一头雾水,不由得解释道:“这是徐州的发展计划书。”

    刘可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文件,递给了诸葛瑾,诸葛瑾恭敬地双手接过来。

    计划书中对每一笔资金都有记录,有头有尾,从哪里获得,又拿去做了什么。

    徐州的底子好,所以很快就能恢复生产,对扬州商会进行反馈。

    青州的情况也就比交州好一点,再加上士族没有清算,诸葛瑾要做的事情不少。

    “对了,甘宁的缴获也交给你了,应该有五百万金左右。”刘可道。

    这笔资金本来就是对青州百姓的赔偿,用来发展青州最好不过了。

    所以刘可给赤水军留下一些作为赏赐后,剩余的全都拨给了青州。

    “多谢主公!”诸葛瑾激动地道,这才是真正花得舒心的钱。

    对于这些人事的任命,鲁肃是不管的,所以诸葛瑾成为青州刺史,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种一州大佬的位置,按照鲁肃的话说,还是得刘可亲自来。

    诸葛亮知道兄长回来后,还特地从太学请了一天假,他本是司马徽的学生,被交换到太学了。

    “孔明,你不好好学习,回来做什么?”诸葛瑾训斥道,自己这个弟弟从小聪明伶俐,就是不太让人省心。

    “兄长从交州归来,小弟当然要接风洗尘。”诸葛亮道。

    随着诸葛瑾的官位越升越高,诸葛家族在扬州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诸葛亮过得也非常潇洒,只是这太学,真的不是人呆的地方,一个月就休沐一天。

    这谁受得了?

    还是私塾好,自由,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诸葛亮一阵感慨。

    诸葛瑾倒是没说什么,只是叮嘱道:“莫要落下功课!”

    “知道了,兄长。”诸葛亮乖巧地道,然后他看到诸葛瑾手中拿着什么,时不时拿出来看,一会皱眉,一会窃喜……

    诸葛亮好奇,就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份计划书。这门功课,在太学也有,很受欢迎。

    毕竟,这是模拟当官嘛。

    学生们很享受其中的乐趣,还常常比较,怎么花最少的钱去完成一个工程。

    看着入神的诸葛瑾,诸葛亮忍不住羡慕,一开始他还立志,要当上比诸葛瑾更大的官。

    现在诸葛瑾都是一州刺史了……诸葛亮突然有一点小绝望。

    诸葛瑾再次皱起了眉头,诸葛亮忍不住问道:

    “兄长,为何烦恼?”

    “这本计划书,涉及商业、经济、民生等,对于这些新鲜的事物,我总是不太理解。”诸葛瑾叹息道。

    扬州的变化太大了,就连诸葛瑾这样的年轻人,都快跟不上了。

    “这件事简单!”诸葛亮道。

    “嗯?”诸葛瑾似乎不太相信。

    诸葛亮没有多说,参考着徐州发展计划书,一个时辰后,就拟订出来符合青州的规划。

    诸葛瑾大喜过望,看完后兴冲冲地就要去拜访刘可,却被诸葛亮一头冷水泼下。

    “兄长,徐州靠近扬州,物价与青州差别还是挺大的,其中还有一些瑕疵,你慢慢发掘了。”诸葛亮不负责任的地道。

    诸葛瑾也冷静了下来,诚然,这的确可以交差了,但是不够完善。

    为此,这几日诸葛瑾东奔西跑,先是找了大佬修改,又找了扬州商会核实数据。

    就算是如此,诸葛瑾仍然没有放心,直奔青州,召集各界人士谈话,统统记录下来。

    一个月后,才提交了青州发展计划书。

    陈群看了之后,也忍不住赞叹,至少钱庄里的钱投入下去不会亏了。

    所以陈群给出的贷款金额是5000万金,糜竺没有反对,继续上报到内阁。

    鲁肃和郭嘉等人看了以后,赞不绝口。

    内阁审核通过,这才来到刘可的案几上。

    刘可一看,就明白了,大家都求稳,没有按照一亿资金来批。

    碍于青州的现状,纳入刘可统治也不久,五千万金就五千万吧。

    刘可做出了最终的决定,青州拿到了五千万的发展资金。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