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蔡邕在向刘可汇报科举准备情况的时候,还是向刘可提了一句司马懿的事情。

    “此人颇有才华,出身河内司马家族,贤婿如果想要招揽,可以行动了。”蔡邕道。

    “司马懿……”刘可默念了一遍,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随后蔡邕告辞,将决定权交给刘可。

    见识过诸葛亮、庞统等人的优秀后,蔡邕眼界也提高了。

    刘可也一样。

    经过三次科举选士,对于人才,刘可不是那么地迫切了。

    但是,最终还是决定见司马懿一面。

    名士来访,刘可不见一面,说不过去。

    “有没有司马懿的资料?”刘可问王璨道。

    随后王璨前往荀攸那里,拿到了卷宗,只是记录并不详细。

    司马懿少年时和著名隐士胡昭关系很好。因与同郡的周生等人结怨而被谋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险寻找。

    胡昭在崤山渑池之间找到周生一行,请求他们放过司马懿,周生开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诚意最终还是感动了他,救下司马懿。

    名士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游历的时候,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

    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现在司马懿游历扬州,是因为他拒绝了曹操的征辟,出来躲一躲。

    至于是不是欲擒故纵的把戏,刘可就不知道了。

    不过司马懿也够狠的。

    曹洪自认为才学不足,所以想让司马懿去帮助他,结果司马懿耻于和曹洪来往,假装生病。

    曹洪知道后,非常怨恨,于是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洪救过曹操的命,可谓是最亲近的人之一了。

    本来司马懿要倒霉的,所幸司马朗也颇有权势,这才让司马懿有了出游的机会。

    刘可正打算试探一下司马懿的时候,突然得到消息,司马懿竟然和曹丕在一起。

    二人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投机。

    司马懿比曹丕大了七八岁,但是一见到曹丕,就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曹丕谈吐不凡,司马懿也一样。

    而且,双方都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曹丕之所以心忧,就是因为老师和父亲终将一战,此战无法避免。

    而司马懿是一身才学无处施展。

    这一点,出乎刘可的意料。不过他没有打算干涉,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

    等到他们聊得差不多的时候,刘可这才出现。

    “拜见先生!”曹丕道。

    曹丕的先生,岂不就是东阳侯?

    司马懿吃了一惊,连忙行礼道:“拜见东阳侯!”

    “不必多礼,此次为司马仲达而来。”刘可道,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司马懿感慨万分,道:“东阳侯何必亲临,一句口信即可。”

    “司马仲达谦虚了,未来是属于你们这些后起之秀的,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刘可道。

    这句话,说到司马懿心坎里去了。

    司马懿一开始想的是加入曹操军,后来逐渐了解了曹操这个人,和他是一类人。

    渐渐地也就熄了心思。

    说不定东阳侯会欣赏他呢?

    司马懿心中一片火热。

    二人聊到深处的时候,司马懿开始说出自己的主张,道:“东阳侯,如今天下,士族的力量非常强大,为什么您不借助他们的力量呢?如此一来,扬州将牢不可破。”

    现在刘可对于士族,一般是能用则用,不用就晾着,假装看不见。

    只要他们不站出来恶心人就行了。

    这一点,让司马懿非常不解。

    扬州的潜力是无限的,士族的力量,根本没有得到开发。

    “士族已经成为尾大不掉之势,作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不能不考虑到位。”刘可道。

    然而,司马懿却持有不同的看法,道:“士族是一把双刃剑,以东阳侯的能力,肯定能够驾驭。现在是乱世,东阳侯应该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方能夺取天下。”

    “夺取天下以后呢?士族将会无人压制。”刘可道。

    “夺取天下后,谁敢反抗您呢?届时,再逐一清算。”司马懿道。

    好狠的心!

    也就是说,用完了士族,再解决掉就行了。

    一切以夺取天下为最高任务。

    至于其他事情,等夺取天下后再解决。

    刘可向来是走一步,算百步。不到万不得已,怎么可能开这个口子。

    “杀得人头滚滚,绝非我的本意。”刘可道。

    “东阳侯杀伐果断,怎么在关键时刻,犹犹豫豫。”司马懿道,这句话已经非常无礼了。

    “杀伐果断那是对敌人,对于自己人,此举非人。”刘可道。

    闻言,司马懿叹息一声,不知道说什么好。

    “曹孟德和袁本初依靠士族起家,你这一招,的确能够釜底抽薪,给他们致命打击。可惜,我用不上。”刘可道。

    曹操和袁绍都是弟弟,没必要因此养肥士族。

    刘可好不容易通过科举,营造现在的局面,不容有失。

    “况且,士族并不能适应扬州。”刘可道。

    “东阳侯的意思是……”司马懿惊疑不定。

    “扬州日新月异,即将开始新时代。这是新时代和旧时代的碰撞。”刘可道。

    什么是新时代和旧时代?

    难道就是简单地发展商业?

    司马懿不能理解。

    看到司马懿的神色,刘可就知道,此人心高气傲,没可能留在扬州了。

    不过,刘可还是希望司马懿能够认清自己。

    “司马仲达天下闻名,何不参加一次扬州的科举,如此一来,你就能发现时代的不同。”刘可道。

    司马懿当然知道科举。

    刘可正在培养全新的士族,以后,能够称为士族,只会是学识渊博以科举为荣誉的一代人。

    而不是同姓的门阀。

    至于司马懿能不能理解,就看他的见识了。

    “恭敬不如从命!”司马懿斗志昂然地道。

    他不信,有人比自己更加出色,所以,这一次科举,他参加定了。

    “子桓,你就负责教授司马仲达科举的知识。”刘可对一旁的曹丕道。

    “学生领命!”曹丕道。

    此次科举,将会是龙争虎斗。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