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五百零八章 阅卷官的震惊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刘可只负责交代事情。

    这可忙坏了司马徽等考官,为了阅卷,几乎是不眠不休。

    “滥竽充数的人还是太多了。”蔡邕道,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这都什么垃圾文章,竟然也拿来参加科举。

    “尚书大人要求太高了,我看这些学子都是极好的。”孔融道。

    要知道,此次科举,就只有刘可治下的四州之地。能出这么多人才,还不知足吗?

    让其他州的人怎么想?

    只是这一次青州没出什么好人才,让孔融非常遗憾。

    “我看,不仅要公布排名最前面的,一些糊弄人的文章,也公布出来,不丢脸就不知道上进。”蔡邕道。

    “这个主意好,不过还是糊名吧,不点名道姓,给他们留点面子。”司马徽道。

    “没问题,就在报纸上刊登,我看下次谁还敢糊弄我们。”蔡邕道。

    刘可卖科举机会,蔡邕一直找不到机会反击,刊登垃圾文章这个主题不错。

    三人又开始紧张的阅卷。

    算学不需要他们操心,基本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他们主要看儒学和策论。

    突然,一篇文章入了孔融的法眼,一开头,他就被吸引住了。

    耐心读完以后,孔融跳起来道:“千古名篇啊!”

    孔融是孔子后人,又是文学大师,还当过青州刺史,一般情况下,他不会如此失态。

    毕竟,在场还有其他重量级人物。

    到底什么文章,能令孔融赞不绝口?

    司马徽和蔡邕凑过来。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一股磅礴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然而,蔡邕却脱口而出道:“此文作者乃西汉贾谊,现在的学生,文章烂就算了,难道还抄袭?一定要严惩不贷!”

    说完,蔡邕还别有深意地看了孔融一眼。

    就好像在说,你不会连《过秦论》都没有看过吧?

    蔡邕也不好意思说得太明显,道:“贾谊乃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擅长词赋,世称贾生,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也就是说,贾谊是大佬般的存在。没读过他的文章,说明你这个人水平不够。

    孔融却摇了摇头,道:“贾先生的文章,在下自然看过,请尚书大人继续往下看。”

    蔡邕疑惑不解,只好埋头继续看。

    “果然是千古名篇!”司马徽突然大声道。

    这下子,蔡邕真的震惊了,竟然司马徽都认同了?

    蔡邕看完《过秦论》后,接着往下看,终于发现了正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名为《阿房宫赋》。

    简单地讲,就是陈述秦朝因奢靡而灭亡。

    两文竟然出现在一张答卷上,这个考生,到底想干什么?

    “哈哈,此人心比天高,自比贾谊!”孔融道。

    早知道,贾谊可是和屈原齐名的存在。

    现在,他竟然说自己是当代贾谊,甚至比贾谊更加厉害。

    你咋不上天呢?

    而且,胆敢把贾谊的文章的放在第一位,就不怕考官欣赏了名篇后,看不下你的狗屎吗?

    如果不是孔融这样比较耐心的人先看到,而是蔡邕,恐怕早就丢进垃圾桶里了。

    好一个《阿房宫赋》!

    蔡邕握着考卷的手颤抖不已,太激动了。

    这虽然是一篇赋文,却也完全符合策论的要求。

    而且借古讽今!

    秦朝死怎么灭亡,就是因为统治者太奢靡!

    和现在的扬州,太像了。

    “自从东阳侯开放商路后,扬州日新月异,但是,富裕也能带来问题,这篇文章直抒胸臆,就是看到了扬州的弊端。”司马徽道。

    蔡邕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不仅贫穷可以使一个朝代灭亡,富裕也可以!

    可是从来没有人给东阳侯警醒的建议!

    这篇《阿房宫赋》出现的正是时候。

    好一个《阿房宫赋》!

    蔡邕爱不释手,前段时间,自己的贤婿不是建了一个东阳宫。

    一切都吻合了。

    如果贤婿看到这篇文章,恐怕脸色一定会很难看。

    难看好哇!

    “当代贾谊?这个名号是跑不掉了!”蔡邕道。

    这算是认可了把《过秦论》放在前面。

    蔡邕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篇文章呈给刘可看,可惜试题还没有看完。

    因为一篇《阿房宫赋》,三人激动了半天。

    再看其他文章,就觉得反胃。

    “任重而道远,二位加油。”司马徽道。

    花费了大概七天的时间,三人终于整理出了科举的前50名,这些人都将被录取。

    算学成绩出来了,儒学成绩也出来了。

    《阿房宫赋》成为策论第一名。

    但是综合成绩下来,竟然有五人不分上下?

    “这可怎么办?”孔融道。

    以往这种情况,都是交给刘可处理,毕竟已经被录取,名次虽然重要,但是刘可的意见更重要。

    然而,刘可已经提前交代过,这件事完全交给三人处理,一定要排出名次来。

    这就让人为难了。

    “尚书大人,您认为怎么办?”孔融道。

    在场中,蔡邕的身份最高,问他最适合不过了。

    但是蔡邕也为难啊,他知道刘可参加了科举,所以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

    为此,蔡邕再次看了一遍,依旧难以抉择。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司马徽摆摆手,道:“要不抓阄?”

    蔡邕直接无语了,这种事情,能抓阄决定?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司马徽道。

    这就涉及到玄学了。

    “不可!”蔡邕拒绝了。

    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何服众?

    “《阿房宫赋》当为第一。”孔融道。

    “怎么可以光以策论决定,他的儒学成绩,明显落了别人一筹。”蔡邕道。

    “东阳侯鬼点子多,向他要一个主意,准没问题。”司马徽道。

    按理说,不应该让刘可参与,但是蔡邕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向上汇报。

    这种事情,几乎每一届都会发生,刘可已经见怪不怪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