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七百八十八章 潼关之战(一)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关中地区的诸侯,对于曹操的戒备心可是非常强的。

    表面上他们向朝廷称臣,但实际上私心却是很重。这个年代谁都想要逐鹿中原,关中这么好的一块地方,马超等人怎么可能放弃。

    曹操在南方大败,不敌扬州。他迫切地需要一个地方宣泄,建立威望,关中最符合曹操的期望。

    但是,关中地区向朝廷俯首称臣,曹操总不好意思出手攻打他们。

    于是他选择了张鲁作为目标。

    没想到的是,关中诸侯害怕曹操“灭虢取虞”,悍然起兵谋反。

    为什么是谋反呢?

    前面已经提到,韩遂、马超等人都是朝廷大臣,反抗朝廷不是谋反是什么。

    等到西凉联军出兵之后,曹操就有正大光明进攻关中地区的理由了。

    这时候讲究师出有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西凉联军明显不占据道义。

    曹操与马家的恩怨由来已久,马超在西凉我行我素,马腾在京城搞风搞雨,总之就是不让曹操安宁。

    其中马超有一点更是触怒了曹操,那就是与扬州联合,觊觎长安。要不是曹仁死死坚守,长安早就丢了。

    曹操自认为不是扬州的对手,就只能先从剪除威胁开始,顺便扩大地盘。

    如果不是戏志才一直病重,一些布置难以展开,此战早就开始了。

    第二次反刘可同盟兵败以后,曹操决定修养身心,当一个透明人,不再出现在刘可面前。

    但是司马懿力谏,道:“丞相不趁着扬州疲弊之际铲除敌人,难道要坐以待毙吗?”

    曹操这才秘密谋夺汉中张鲁,结果引出了韩遂和马超这两条大鱼。

    韩遂与马超统帅着西凉联军所向披靡。

    前部先锋庞德,引军五万,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曹仁出马喝问西凉为何反叛。

    庞德没有废话,使宝刀一口,与曹仁交战。不一合,曹仁自知不敌,大败奔走。

    马超、韩遂引大军都到,围住长安。

    曹仁上城守护。长安乃西汉建都之处,城郭坚固,壕堑险深,联军急切攻打不下。

    一连围了十日,不能攻破。

    庞德献计道:“长安城中土硬水碱,甚不堪食,更兼无柴。今围十日,军民饥荒。不如暂且收军,只须如此如此,长安唾手可得。”

    “善。”马超道。

    联军就这么退军,马超亲自断后,直到各部军马渐渐退去。

    长安守钟繇登城看时,叛军都撤退了,担心有诈,急忙派人哨探,叛军果然远去,这才放心。

    于是,他下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大开城门,放人出入。

    至第五日,马超兵马又突然杀到,军民抢着入城。

    守将曹仁放人进来后,连忙关闭城门。

    然而,终究被庞德假扮的军民混入城中。

    到了夜里,庞德发难,点燃大火,进攻城门,斩杀了城门守钟进,引马超、韩遂入城。

    曹仁钟繇不敌叛军,丢了长安退走。守了这么久的长安,终究还是丢了。

    西凉联军兵进潼关,潼关之战也拉开了帷幕。

    潼关古代属桃林塞地,南依秦岭,北枕渭水,黄河,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通要冲,有“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之说。黄河从这里经过为潼关北面做了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曹操军一方参战的将领有:曹操、曹洪、曹仁、夏侯渊、朱灵、于禁、徐晃等,参战士兵高达三十五万,全都是经历中原之战的精锐。

    西凉联军包括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分别统领 ,各部不相统属。兵力约莫在四十五万。

    兵力差了十万左右,但是西凉联军参差不齐,连统帅都难以做到。

    等到曹操大军抵达潼关的时候,潼关已沾染上了浓重的血腥味。

    “西凉兵强,擅用长矛,如不是精选的前锋,则不可以抵挡。”夏侯渊提醒道。

    “战争的主动权在我,不是在敌人。敌人虽然擅用长矛,我便令他们不能刺,诸位看着吧。”曹操胸有成竹地道。

    说得这么牛皮,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固守,避免与西凉联军野战。

    当看到西凉联军络绎不绝赶来,列阵于城下的时候,众将忧心忡忡。

    西凉军不仅个体实力强大,现在连数量也这么多,如何抵挡?

    曹操却很高兴,道:“关中道路长远,如果敌人依靠地势防守,我就算全力出兵攻打,没有一、二年也平定不下来。

    现今关中诸侯全部集结在此,人数虽多,但互相看不顺眼,联军中没有足够威望的统帅,韩遂也不行。

    如此一来,我一举便可以消灭他们,比起他们各自防守,容易多了。”

    曹操就是这么一步步给部下信心,让他们建立起必胜的信念。

    就在此时,徐晃建议道:“主公可派一军北上渡河,再到浦阪津过河,在河西设营。”

    这两个河,一个是渭河,另一个是黄河。

    至于为什么在河西设营,当然是为了进逼凉州大本营,或者绕到联军后方,起到奇兵的效果。

    “此计可行。”夏侯渊赞同道。

    于是,曹操赞同了徐晃的计策,派遣徐晃和朱灵,统帅四万大军出发。

    临行前,曹操叮嘱道:“量力而行,切记不可贪功冒进。”

    “遵命!”徐晃道。

    也因为此计,搞得联军焦头烂额。

    马超提议守着渭水北面,阻挡曹操军,韩遂选择半渡而击之。

    最终马超做出了妥协。

    但是,具体由谁出兵,这是一个难题。

    韩遂作为大都督,权力很大,想要保存实力,于是命令杨秋部负责拦截。

    杨秋是一个人精啊,怎么可能听从韩遂的话。

    正史中,曹丕继承王位,杨秋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在劝进曹丕称帝时,《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排名第八位,在曹休、曹真、徐晃、朱灵之前,地位可见一斑。

    “我武艺一般,恐误了都督大事。”杨秋道。

    关中诸侯争勇好斗,恨不得吹自己武艺天下第一,可是杨秋却如此不要脸。

    怪不得混得这么好。

    韩遂之所以要搞杨秋,就是因为他关系和马超比较好。这么说也不对,杨秋就是游走在二人之间。

    杨秋不去,韩遂也不敢强迫。

    “程银,你去!”

    “杨秋都不去,为啥让我去?”程银道。

    连续被拒绝两次,韩遂面子都丢了!

    这个大都督怎么当的?

    韩遂面色发寒,道:“怎么,都不想出力吗?”

    “都督,实力不允许啊!”程银哭诉道,“势均力敌也就罢了,大家谁都不怕谁,但是对付曹操,就我一部人马,不是送死吗?”

    韩遂脸色这才好看一点。

    “可遣梁兴部出兵。”马超提议道。

    梁兴乃是马超的忠诚的小弟,大哥都站出来说话了,梁兴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末将愿往。”

    “哈哈,好,不愧是我西凉勇士,不像有些人。”韩遂大笑道。

    不过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梁兴部不过两万人马,恐怕不能成事,大都督可否添两万人马,我再出一万,组成五万大军,归梁兴统帅。”马超道。

    没想到马超竟然打的这个主意!

    韩遂有些猝不及防,他和马超势均力敌,兵力占据了三十万之数,剩下都是小弟的兵马。

    梁兴统帅两万大军,确实有点寒酸了。

    “可!”

    韩遂一口答应了下来。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