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九百六十二章 曹操到扬州之旅(下)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竟然是东阳侯本人!

    庄主眼神流露出热切的神色,不过很快就熄灭了。

    刘可没时间在此逗留。

    曹操看了农事,总觉得不得劲。

    在刘可的带领下,来到了各处工坊。

    在马车工坊里,一辆马车被分成了无数个细节,制造车轮的绝对不会去制造车厢,车辕,更不会去制造转盘。

    他们永远只关心自己的车轮。

    曹操发现了这一点,大为惊奇。

    很快,他又在曲辕犁制造局里,看到了相似的手法。

    曲辕犁十一个部位,就有十一个车间。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各有分工。

    曹操很兴奋,他觉得自己发现了什么,又忽然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发现。

    这种感觉非常尴尬,却真切地发生在曹操身上。

    曹操是一个聪明人,善于总结,所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自己的智慧,不足以理解这种事物!

    四轮马车的出现,方便的人们的出行。这种马车更加坚固,也更加舒适。

    曲辕犁的作用就更大了,在以前,一个人管理十几亩地就已经是极限了。

    其中翻地就是最吃力的活计!

    翻地不仅便于施肥,而且能够除草。否则土地不够肥沃,还有杂草与农作物抢肥,亩产会很低。

    在以前,人们只能用锄头,艰苦地挥洒汗水。

    后来有了犁,现在有了曲辕犁,扬州还有足够的牲畜,翻地成为了轻而易举的事情。

    一个年轻的农人,能够管理的农田,成倍地增加,这就提高了效率。

    扬州人口众多,农业极为发达,对于曲辕犁的需求当然也变大了。

    “此乃前秦流水工艺。一个人负责一道工艺,互不干扰,上一道工艺完成之后再交给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匠人,直至器具整体完成。精通所有工艺的匠人难以培养,但是精通一项工艺,农人经过学习,也能够做到。”刘可介绍道。

    “怪不得扬州作坊治器,如同流水般顺畅,比之朝廷匠作高出一筹不止。”曹操叹息道。

    虽然他看到的是马车和曲辕犁的工艺,但是试想一下,若是制造弩具以及各种攻城器械呢?

    如此当能量产,异常可怕!

    怪不得当初东阳侯抵御乌桓与匈奴联军的时候,能够如此快速地制造出大量的武罡车以及弩炮。

    就是流水线做法!

    想到这里,曹操的眼眶都红了!

    艹,自己脑袋怎么这么笨,连这点都没有想到。

    真的是太笨了!

    这些简单的原理,刘可当然不介意曹操学去。毕竟在扬州,随随便便都能学习到。

    只不过曹操自以为在处理军国大事,忽略了很多地方。

    他怎么可能会有空学习匠人的技巧?

    这也是曹操敬佩刘可的地方,东阳侯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懂!

    东阳侯恐怖如斯。

    面对这样的一个对手,曹操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之后曹操参观了东阳城的蒙学,一个学舍容纳数千孩童。

    朗朗的读书声听得曹操如痴如醉。

    “妙哉妙哉!”曹操抚掌道,他自己就是读书人,知道少年人读书不易,因此非常赞赏。

    “若是长安城有三五个如此学舍,数十年后,还愁学道不兴吗?”

    曹操感慨万千。

    刘可鄙夷地看了曹操一眼,道:

    “在东阳城,蒙学学舍,一共一百家。”

    曹操听得目瞪口呆!

    按照这个人数计算,岂不是能容纳十万孩童治学?

    曹操坐拥兖州、并州、司州、凉州四州之地,还有豫州部分地区,真真正正地大诸侯!

    可是他弱弱地计算了一下,读书人的数量,好像还不到十万吧?

    如果算上认识几百个字的……数量或许还能多一点!

    可是区区一个东阳城,就有这么一大窝读书人。

    怕了!怕了!

    当初东阳侯说过,世家的人可以不投靠他,大不了自己培养人才。

    他果然说到做到!

    再过几年,扬州的人才,将如同雨后春笋一般。

    到时候曹操如何抵挡?

    此刻的曹操,忍不住动了坏心思,大不了来扬州招揽人才。

    反正他脸皮厚,不碍事……

    可是一想到弃他而去的程昱、荀彧等人,曹操就忍不住一阵心痛。

    看着一群娃娃读书,曹操也不觉得香了。

    这里面说不定会有宰相才能的人出现,还有旷世儒将……

    曹操不禁羡慕嫉妒!

    天下皆知,扬州富庶,在东阳侯的扶持下,商人横空出世,富甲一州。

    可是,有谁知道农人、工人、士人也如此厉害?!

    古人之所以抑商,就是因为商人逐利,商人通过血腥的手段,容易发展起来,剥削其他阶级。

    这不利于统治,打压商人就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对于扬州,大家都是抱有这样的想法。等到商人逐渐壮大,东阳侯就会自食恶果。

    然而,若是农人、工人、士人一样发展起来了呢?

    一样地高速发展,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谁打压谁,说不定呢!

    谁更强,也说不定!

    这里面所蕴含的大智慧,曹操终其一生,都不能明白。

    不过有一件事,他倒是想透彻了,想等待扬州出现变故,自行分崩离析。

    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扬州的强大,超乎想象。每个阶级都要繁荣发展,他们不过是被抛头露面的商人迷惑了。

    “农者种田补养天下,工者盖屋架桥富贵天下,商者互通有无,便利天下,士子居于庙堂之上大可调配天下,此为四民之利。”曹操此刻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已经太晚了。

    因为扬州的繁荣富强,让他感受到了绝望。

    不过曹操何等人物,很快就从失意中崛起,他需要时间!

    只要给他时间,他一定能够打造出和扬州匹敌的繁华。

    “士农工商,各安其道,正是我所追求的。”刘可肯定地道。

    曹操长叹一声,若是他能够早一点来扬州,也不至于此……

    在东阳城走了一圈,曹操就感觉自己是乡下来的……明明他的身份不低,明明他就住在长安这样的大都市里,可是他仍然止不住这种想法。

    这就是东阳城的魅力所在,也是东阳侯的强大所在。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