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曹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来问我?”

    华歆只敢在心里嘀咕一下,绝对不敢说出来。

    曹操是外姓,都封王了。

    你还在这里大放厥词,谈什么礼制。

    华歆瞬间明白了刘可的意思,所以他不敢反驳。

    一反驳,铁定会扯上曹操。

    曹操一个外姓王这里,就是礼制的破坏者。

    传闻中,曹操并不满足九锡,还给自己加了一个,称十锡,不过大家都不认同罢了。

    在曹操的九锡策文中,曹操被吹捧为“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的圣人。

    荀彧非常反对,与曹操离心离德。现在看到一心为国的东阳侯也是如此,不免有些痛心疾首。

    可是看到刘可大方地将所谓的“九锡”赏赐给部下后,荀彧看到了刘可与曹操的不同。

    这才是他所效忠的东阳侯,具有真正的王者之姿!

    台下的荀彧激动万分,虽然他在曹操麾下的时候,担任尚书令,为“副”丞相,但是在扬州他并没有太高的地位。

    在荀攸的帮助下,谋得内阁一个打杂的位置,更多的是帮鲁肃打下手,处于学习阶段。

    因为扬州的体制,与朝廷完全不同,荀彧花了好长时间才逐渐熟悉。

    “圣使还有什么异议吗?尽管提出来。”刘可道。

    华歆低着头,不再说话,好汉不吃眼前亏。

    刘可见此,也不再纠缠,继续封赏。

    “鲁子敬,内阁首辅,领扬州牧!”

    “赵子龙,天策府大将军,领徐州牧!”

    “太史子义,天策府将军,领青州牧!”

    “贾文和,内阁成员,领交州牧!”

    ……

    刘可逐一封赏,州牧就这么几个,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有份,但是众人都得到了满意的提升。

    所谓的州牧,和灵帝所封的当然有所不同,只代表着一种荣誉。

    一州的政务,还是掌握在刺史手里,军队则是都督。

    州牧名义上总领一州军政大权,实际上只领着薪水。

    在以前,这些州牧之位,都是刘可自己的头衔。现在他都是王爵了,再领着州牧没有意思,都分封给了手下。

    扬州是东阳王的封地。

    在汉王朝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东阳国。

    与西汉初年的诸侯王国一样,受到朝廷的节制,但是有自己的法度、军队。

    至于刘可统治的其他州,只是“代”朝廷治理。

    这也是刘备嘲讽曹操的原因之一,因为曹操封的是魏王,但是魏地大都掌握在刘可手中。

    曹操是一个名不副实的魏王!

    刘备就不一样了,他真的夺取了汉中,为自己的汉中王正名。

    而且,现在刘备被朝廷承认,他再也不是自称的野王了。

    诸葛亮和庞统都有大功绩,但是他们的功劳总计上,还是不如徐庶的。

    谁让徐庶投靠过来早呢?

    这也是庞统锤大腿的地方,要是他早一点有表现的机会,他就是“州牧”了,而不仅仅是在兵部,拿了一个兵部侍郎的二把手位置。

    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对于庞统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步登天了。更何况,他还是内阁候补,以后要进入内阁的。

    现在的内阁成员包括鲁肃、郭嘉、贾诩、荀攸、徐庶五人,其中诸葛亮、庞统、荀彧为候补。

    刘可逐一赏赐下来,曹操光是听到赏赐的名目,都直接颤抖了。

    不管是九锡,还是州牧之位,刘可就好像大白菜一样赏赐出去。

    曹操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东阳侯占据了这么多的地盘。

    由南向北,交州、扬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平州,以及豫州大部分地区。

    如此势力,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曹操颤抖不已。

    “这就是东阳王让我来观礼的目的吗?”

    说实话,曹操已经被震慑住了。

    相比之下,朝廷实在是太贫困了,不值一提。

    而且,刘可封赏的大将文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比如郭嘉,比如赵云……

    曹操想象不出,自己该如何战胜扬州。

    在此之前,他就参观过扬州的工艺,领先天下不知几十年。

    现在又看了“人和”,更是自惭形愧。

    在这里,随便拉出去一人,都是绝世猛将,谋天下之臣,但是他们都心甘情愿匍匐在东阳王脚下,为他效力。

    “扬州实力两倍于我,与东阳王抗争之路,注定艰难。”

    曹操已经下定决心,回去后,不管有多穷困,都必须扩军,否则根本抵挡不了。

    至于发展,以后再说。

    等到封王大典完毕,刘可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数十万人齐聚一堂,热闹非凡。

    尤其是被碍于九锡的大臣,更是众星捧月一般。

    以蔡邕、糜竺的功绩,受封还是颇为勉强的。

    贾诩功绩十足,却没有评上。按理说,是不公平的。

    但是九锡就九样事物,刘可也不可能增加几个席位出来。

    “伯喈,你有个好女婿啊!”司马徽揶揄道。

    蔡邕负责扬州的治学、科举等,功劳还是有的,但是没有刘可,他决计走不到今天。

    所以对于司马徽的暗讽,蔡邕没有反驳。

    “谁让你没有一个好女儿呢?”

    “哈哈!罚你三杯,你服不服?”司马徽笑道。

    蔡邕爽快地喝了三杯,虽然他的年纪很大了,头发花白,但是身体还硬朗,只要高兴了三杯酒算得了什么。

    糜竺作为商家的代表,身边自然也是不缺人的。不过他也有了危机感,糜家虽然越来越好,但那是刘可念及旧情。

    要是他没有其他行动,迟早会被取代。

    此刻他也是心思复杂。

    赵云等武人就没有必要担心了,因为天下还没有平定,他们就有事做。

    “来,喝酒!”

    “子龙,今晚不醉不归!”

    众人其乐融融。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刘可招待了曹操等人后,就回到了临时休息的地方。

    此刻他面色凝重,完全没有宴会上的轻松。

    “祭文为何会是空白的,调查清楚了吗?”

    陈到抱拳道:“启禀主公,属下正在调查,已经有了线索。”

    刘可虽然封王了,但他还是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