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汇报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对于征讨邪马台国之战,刘可没有亲自参与,不过他非常关注此事。

    毕竟这是近期扬州发生的最大的事情了。

    参战的一开始,甘宁就拿下了对马岛,和带方郡取得了联系,建立了稳定的补给通道。

    对此刘可还是非常满意的。

    接下来远征军兵分两路,一路杀向平户城,一路杀向博多镇。

    在战略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远征军,你们怎么看?”刘可淡淡地问道。

    郭嘉、贾诩等人面面相觑,猜不透刘可的心思。

    “主公,兴霸已经做得很好了,一路上披荆斩棘,无人能挡。”郭嘉第一个站出来道。

    毕竟他号称扬州第一谋士,在这种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以他和刘可的交情,偶尔挡挡枪没问题。

    鲁肃却持有不同意见,道:“主公,此战的目的乃是惩治邪马台国,甘宁将狗奴国牵扯进来,实属不该。”

    其实对于此次出征,鲁肃就不太同意,浪费军资!

    邪马台国实实在在的不毛之地,有人生存就已经是奇迹了,没什么值得掠夺的。

    有这心思,还不如想想,如何一统天下。

    所以,在鲁肃看来,甘宁对付狗奴国,就是扩大了战争范围。

    如果不限制一下,以后人人都这么做,岂不是乱了套?

    贾诩摇了摇头,道:

    “子敬此言差矣,九州岛是一个整体,邪马台国和狗奴国是其中的霸主。既然我们攻打邪马台国,导致其虚弱不堪,那么就该教训一下狗奴国,维持平衡。”

    “对付异族,维持平衡很重要。一个小小的邪马台国,就敢进攻青州。若是一个统一的九州岛,一定会对沿海造成巨大的威胁。”

    “如果等到倭人大势已成,我们再派兵征讨,所耗费的军资就不是这一点了。”

    “只不过,兴霸还是不够谨慎,此战因风暴折损了五十二艘大船,太可惜了。”

    一提到这些损失,鲁肃就更加肉痛了。早知道当初就该死谏,放弃征讨邪马台国。

    可惜刘可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一旦做出了决定,很少会悔改。

    “兴霸最后一战,还让卑弥呼女王逃了,要是咱去,绝对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典韦叹息道。

    “得了吧,最后一战,那个所谓的女王,根本没有参加,胆子小的要死。”吕布道。

    现在风平浪静,武将们都有点手痒。

    只可惜,大海是甘宁的地盘。邪马台国也只是一个小地方,不值得兴师动众。

    典韦没好气地瞪了吕布一眼,这家伙,就喜欢跟他抬杠。他干脆撇过头去。眼不见心不烦。

    “孟起打得很果敢,把赤水军的风头全压下去了。”

    战报上,马超先是以三千人,突破了万人阵,斩杀了卑弥卫。

    后来再次突破万人阵,斩杀了藤原。

    两次斩杀,都是敌人有头有脸的人物。

    至于俘虏难升米,倒是显得无足轻重。

    因为没人会关心一个倭人如何如何,区区一个国师罢了,能有什么价值?

    “孟起的确不错。”

    停顿了一下,刘可接着道:

    “只是远征军的整体表现,还是不如我意的。”

    先不说出海之前,刘可就已经叮嘱过了,一定要小心风暴,结果还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所幸没有造成太大的人员伤亡,不幸中的万幸。

    能够留在船上的,基本上都是经验丰富的海员。

    想要培养一个海员出来,没有五年以上的光景,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甘宁让邪马台国的女王跑了,如果能够抓住她,战争也就结束了。

    “兄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灾这种事,谁都说不准。”典韦站出来为甘宁说话道。

    甘宁率大军登陆以后,几场大战下来,损兵不过两千。

    以这微小的代价,拿下了狗奴国,击溃了邪马台国全部主力,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战绩了。

    如果没有台风来袭,导致战船损失,甘宁的作战将会变得更加完美。

    “算了。”刘可摇了摇头,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才会如此要求部下。

    他只是表达了出来。

    以目前的情况,刘可不会对甘宁做出任何处罚,只是希望他做事能够尽职尽责。

    看到没有人出来说话了,荀攸上前一步道:

    “主公,现在东阳城,已经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嘿,谁敢不服,咱第一个收拾他!”典韦磨拳擦掌道,正好无聊呢。

    “恶来,不要如此莽撞。”刘可无奈地道,“公达,你说说看,怎么个不和谐法?”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赤水军的传讯舰,在进入码头的时候,被人看见了,一路上信使也是打起了旗号。”

    “这有什么毛病?”

    “后来百姓们议论纷纷,都想要知道远征战况如何,――随后,一些大儒也知道了,他们希望主公能够公开战报。”

    这些大儒之所以会如此关心战报,是因为当初他们反对刘可兴“不义之师”。

    邪马台国扣押了商船,可以派人和他们交涉,以大国的姿态威压即可。

    根本没有到动兵的地步!

    刘可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没有话说,也就没有理会。

    毕竟扬州越来越讲究言论自由,很多大事,都会登报,任由百姓议论。

    刘可的意思也很明显,发表意见可以,只要不来妨碍就行。

    扬州稳定、繁华,自然有不少老学究迁来。

    等到刘可知道了此事,这些人已经被蔡邕安顿好了。

    刘可总不能驳了老丈人的面子吧?

    这些大儒刚来的时候,一个个老实巴交的,毕竟刘可凶名在外。

    等到熟悉了以后,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刘可不是杀人魔,而是明君!

    明君不就是用来……欺负的吗?

    不对,应该是正大光明地宣扬他们自己的主张。

    于是,就有一些人,锲而不舍地上书。

    刘可不与理会,他们便从其他方面入手,吸引刘可的注意力。

    就比如说远征一事。

    他们可是非常关心的。

    刘可得到战报没多久,他们也从各自的渠道知晓了一丁点情况。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