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立嗣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曹操、曹植两人看清书本内容后,大惊失色。

    尤其是曹植,更是忍不住惊呼道:“这,这上面的内容为何与之前编著的典籍开篇如此相像?

    莫非,莫非那刘可手下同样能人辈出,也想要著作类似的典籍吗?”

    他的话也令曹操的脸色更加难看。

    本来,曹操还指望这本典籍让自己流芳百世,谁料刘可竟然在做。

    本来刘可现如今势力最大,手下能人才士便多于曹操。

    所以对方若想做,质量必然会高过曹操,再加上完成的快,那么后面恐怕就没有曹操的事了。

    即使是在文坛,人们也只能记住第一,第二是谁已经无关紧要。

    曹丕看到众人的表情,却终于笑了起来。

    “呵呵呵呵,父王,子建,既如此我便实话实说了。

    这本书不是出自扬州,而是出自凉州,甚至就在这金城之内!”

    “什么?这不可能!”曹植第一个站出来。

    他本身对文学领域便非常熟悉,金城若是有这处地方,他又怎能不知。

    就连曹操也是一副狐疑的看着曹丕,显然也在表示怀疑。

    于是,曹丕终于不再卖关子,开始解释起来。

    “父王,实不相瞒,这本书的出处就是孩儿自建的那座书局。

    而这本书,其实就是父王心心念念的那部典籍了!”

    说着,曹丕将那口大木箱完全打开,露出了里面码的整整齐齐的书本。

    曹操一脸激动的看去,随后更是忍不住一本一本查看,脸上的喜悦表情越发明显。

    “好!好!好!有此典籍,足可以流传后人矣!”

    “请父亲赐名!”曹丕立刻取了一支笔,递上来。

    曹操考虑片刻,终于在箱盖上专门留出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字——建安文集。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虽然如今刘可已经继位改元。

    但是为了表示对刘可的不承认,追崇献帝的精神,曹操这边依旧使用的建安年号。

    取名之后,曹操也毫不吝啬对曹丕的赞赏。

    其中不仅是因为他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文集的刊发。

    最关键的是,曹丕竟然使用出了只属于扬州的技术。

    虽然与刘可是对手,但是曹操却对扬州如今的变化非常向往,对方所掌握的一些技术更是令曹操心痒难耐。

    只不过对此刘可非常珍贵,怎会轻易透露。

    也多亏曹丕在扬州大学期间,聪明好学,偷偷掌握了不少专属技术。

    因此这也令曹操相信,王位若是传给曹丕,他必定会带领凉州进行一次大的变革。

    说不定变革以后,真的会有机会追赶上扬州呢?

    那样的话,自己未竟的事业,便要由曹丕继承前行了。

    于是,曹操心中终于有了决定。

    第二日,曹操虽然依旧不能下榻,却将所有文臣武将一起召集而来。

    一方面,曹操要将曹丕刊印出来的建安文集分发下去,另一方面则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宣布。

    众人全都不解,窃窃私语的讨论。

    唯有钟繇、华歆、王朗、刘晔、董昭默不作声,犹如事不关己一般。

    其实这自然是因为他们早早知道的缘故了。

    曹丕第一版便印刷了一百套建安文集,足够分给在座众人。

    要知道这些文臣,很多都是世家出身,在加上诗书传家。

    所以文坛领域,在全国各地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络。

    曹操相信,建安文集拿给这些人之后,恐怕不出半年,便可以全国闻名。

    到那时自己的成就也算是彻底坐实。

    看到如此精美的纸张与印刷,群臣立刻一阵赞叹。

    随后,曹操摆手压下众人的声音后,终于开始宣布:

    “诸位卿家,今天将大家召集而来,不仅是为了将建安文集与诸位共享。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孤今年已过花甲,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所以是时候立嗣以安众心了。”

    众人一听,瞬间紧张的看向曹操。

    曹操继续说道:“孤决定立子桓为嗣,由他继承孤之事业,请诸君全力辅佐!”

    今天,曹操突然说出,瞬间令所有人震惊当场。

    尤其是当事人曹丕、曹植二人。

    曹植自不用说,听到此言,整个人已经楞在当场,说不出话来。

    而曹丕同样激动的有些手足无措。

    他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之快便被立为世子。

    在身后吴质的提醒下,曹丕赶紧闪出来领旨谢恩。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宣布,随后还要再挑选良辰吉日,举行立嗣大典,告慰天地祖宗。

    不过曹操却不想继续出面了,一切都安排给曹丕自己去组织执行便可。

    而这事都不用曹丕开口,华歆、王朗等人便凑了上来,主动接下了这项任务。

    他们可是铆足了劲要在曹丕面前表现一番,以保证能够继续享受荣华。

    曹丕此刻巴不得所有人都投效,自然是来者不拒。

    尽管曹植、甚至曹彰的心中都不服气,可是这个决定却是曹操当着文武百官当场宣布。

    所以二人已经无可奈何,只能无奈的认命。

    就这样,在半个月后终于到了良辰吉日,王朗已经在城南修筑了一座高台。

    曹丕便在举行仪式,告慰上苍,正式继任魏王世子。

    而曹操的头风病也始终未能痊愈,甚至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因此,他在立曹丕为世子后, 干脆退居幕后,安心养病,不再过问任何政务。

    只有曹丕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后, 才能向其求教。

    如此一来,大权彻底移交到了曹丕的手中。

    而曹丕自然毫不客气,立刻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其实早在扬州之时,曹丕便已经构想了很多改革措施。

    但是之前始终得不到施展,直到此刻他才终于能够放开手脚。

    因此,在凉州境内,一场照办扬州的改革终于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虽然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但是此刻曹丕刚刚上台,正是要立威之时。

    所有在中途阻挠的人竟然全都被其处置。甚至有些人找上曹操,都没能求得动情。

    足可见其决心之大!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