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献城投降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张奋还在艰难的抵抗,忽听一声惨叫,王威竟然被蔡瑁劈成两半。

    他眼见老友惨死,立刻不顾一切的冲来迎战蔡瑁。

    张奋年少成名,虽然年纪差了许多,但是实力不凡,竟与蔡瑁不相上下。

    不过,蔡瑁眼见张允的援军已到,大局已定。

    他竟直接不理会张奋,直接一挥手,便冲上一群如狼似虎的甲士,将张奋围在其中。

    片刻之后,对方终于被生擒,五花大绑的推到了蔡瑁的身前。

    “哼哼!张奋,你这又是何苦呢?”

    “呸!蔡瑁,你背主投敌,必将遭受报应的!”

    见其如此嘴硬,蔡瑁只觉心中火气乱窜,立刻就要下令将张奋斩成两半。

    不过,关键时刻,却被张允拦住了。

    张允将蔡瑁拉到一旁,悄悄的说道:“蔡将军,虽然张奋不足为惧,杀了也就杀了。

    但是其叔父张昭为孙策手下重臣,位高权重,不可小视啊!”

    “哼!本将既已投靠陛下,难道还怕他张昭不成?说不得几天后就将他张昭一并生擒!”

    面对蔡瑁的强硬,张允只好耐性说道:“话虽如此,可是不是还没有擒下他嘛。

    但是蔡将军的亲族可都还在郡内,不可不谨慎对待啊!”

    此话一出,蔡瑁终于愣住了。

    毕竟他世居荆州,尤其是在襄阳周边根深蒂固。但是这样产生的一个坏处就是牵连甚广。

    虽然对方不一定惩罚蔡氏全族,但是牵连自己这一支还是轻而易举的。

    因此,蔡瑁紧皱眉头思索良久,终于无奈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既然不能杀,也只能将其放回去了。

    不过不是现在,因为自己与刘可约好的时间是明日中午。

    为了避免襄阳那边做出反应,要放也得等到明日巳时以后。

    于是便先将其收押起来,蔡瑁则脸色准备,以免夜长梦多。

    忙碌了一夜,天色终于放亮。

    蔡瑁估计着时间,快到午时前,便命人将张奋五花大绑,丢在一艘小船上,驶向河对岸。

    而他则带着张允,以及手下的大小将领,步行出东门迎接刘可。

    日到中天,果然见到远方人马浩浩荡荡的驶来。

    蔡瑁见雄壮威武的兵马,心中一阵跳动。

    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投降的早,否则这样的虎狼之师,樊城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被击破。

    他见军中明黄色龙纹麾盖下一年轻人,剑眉星目,不怒自威,浑身散发出一股说不出来的贵气。

    明白这应该便是当今天子刘可了,立刻向前小跑两步,扑通跪倒在地。

    “降将蔡瑁,拜迎陛下御驾!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可见对方竟如此懂事,忍不住笑道:“樊城侯免礼平身。你既已归附,便是朕之臣属。

    朕一视同仁,自然不分什么降不降将了,只要在后期建功立业,朕必然另有重赏!

    蔡侯,就随着朕一起进城吧。”

    刘可简单几句,便说的蔡瑁涕泪横流,体会到了久违的尊重。

    想自己率荆州之众归附孙策时,对方根本没有半句好话,后面也不拿自己当回事。

    而如今归顺了陛下,却感受到天大的恩宠,这也令其心中再无疑虑,坚定的随着刘可进城了。

    自此,刘可不费吹灰之力,尽得江北重镇樊城,当然还包括蔡瑁手下的十万兵马。

    因此刘可的实力一下子又暴涨了三分,足足手握四十万大军。

    在刘可进城的时候,张奋也终于被人送回了河对岸。

    然后将其丢在岸边,船只便迅速返回樊城。

    张奋在草丛中大喊大叫的小半个时辰,才终于惊动了巡河的卫兵。

    当其表明身份后,士兵大惊失色,赶忙将其松绑,送回了襄阳。

    张奋一回去,便立刻找上了孙权。

    “明公,那蔡瑁、张允已经投敌,此刻樊城恐怕已归了刘可!”

    “什么?”孙权闻言心惊不已,立刻命人去将周瑜请来。

    不一会,周瑜也急促的赶来,当听了张奋的禀告后,同样脸色大变。

    “想不到我担心的事情终归是发生了!樊城一丢,襄阳再无屏障,将直接面对刘可的大军!”

    “这可如何是好?”孙权毕竟初接大权,还想有些慌乱。

    张奋却咬牙切齿的说道:“哼!以下官之见,蔡瑁狼子野心,罪大恶极!

    只是他归了刘可,暂时不能将其明正典刑,但是蔡瑁世居襄阳,树大根深。

    必要细细的盘查,将其同党一网打尽,以免我们在前线对抗刘可时,后方忽然陷入动乱!”

    孙权闻言,心中一动,立刻就要下令张奋去执行。

    不过,关键时刻,终于被周瑜拦住了。

    “明公且慢。那蔡瑁、张允虽临阵投敌不假。可是蔡氏经营荆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

    牵一发而动全身,若稍有不慎,反而引火烧身。

    而且蔡氏与马、黄、蒯、庞等大族世代通婚,关系匪浅,若动了他们,其他家族未免兔死狐悲。

    说不定还会引来荆州派系的强力反弹,那样的话我们不战自溃也!

    以吾之见,此事还是应大而化小,低调处理。这也好安抚其他人的心。”

    孙权听了周瑜的解释后,只好改变主意,不再追究。

    随后也顾不上缓和,将张奋屏退后,直接拉着周瑜商量其汉水防线的事情。

    虽然襄阳与樊城隔水相望,但其实汉水的宽度足足有五里,这个距离并不算近。

    之前本来计划是两城互为掎角之势,来对抗刘可的大军。

    可是樊城一失,只剩襄阳孤木难支,也就只能顺着汉水沿线布防了。

    于是,在孙权与周瑜商议之后,将手上的兵力全都堆到了汉水沿线。

    设置了一条足足有四十里之长的防线,将汉水南岸防守的密不透风。

    这样孙权犹不放心,他还特命工匠连夜赶制铁索,铁锥沉于汉水。

    在铁素、铁锥的阻拦下,敌军船只必将很难通过。

    即使要强制通过,也只能先将这些障碍清理才行。

    但是当对方清理之时,自己就可以直接出击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