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潘璋造船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孙权郁闷的心情终于在听了潘璋的计策后,稍微好转。

    不过他没有立刻决定,而是看向周瑜:“公瑾认为文珪此计如何呢?”

    周瑜紧皱眉头,在心中盘算片刻,终于缓缓开口道:“此计可行!

    只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何事?”孙权紧张的问道。

    “造船毕竟是一个大工程,绝对不可能旦夕完成。按照平常的时间,最少要三个月才能造好一艘战船。

    即使集结所有工匠连夜赶工,恐怕至少也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

    那么也就是说,这一个月我们还是要面对刘可水军的封锁与步军的猛攻。

    若是坚持不住的话,那造好的船也失去了意义!”

    孙权闻言却忍不住笑道:“哈哈哈哈,公瑾所虑倒也是事实。不过也未免太小看于我。

    如今我手握十万众兵,背靠天下第一坚城,府库充盈,一应物资足够半年之用。

    难道还坚持不住一个月的时间吗?我意已决,就按文珪之计执行。”

    说着,他又看了看潘璋道:“文珪,既然此计出自你口,那吾便任命你为楼船将军。

    专门负责督造战船,吾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襄阳存亡、将士生死就拜托你了!”

    潘璋闻言,立刻语气坚定的立下军令状:“大人,一月之期,战船定成,如若不成,请斩吾头!”

    有了潘璋的保证,孙权自然非常高兴,亲自倒了一杯酒奉于潘璋,为其壮行。

    潘璋将酒一饮而尽,然后立刻说道:“大人,军情紧急,末将现在就出发!”

    说着,拱手抱拳后,转身离开了大厅,虽然行走有些不便,但是却异常坚定。

    在潘璋走后,孙权便立刻开始安排。

    其实要求也不多,全都围绕一个统一的目的,那就是尽全力撑住一个月。

    城外全部放弃,大军龟缩城内,依托城墙防守。

    任凭对方的攻击多么猛烈,也要为潘璋争取一个月的时间。

    命令既下,众人立刻各自下去安排。

    众将不约而同的将住所搬到了城墙之上,准备在此夙夜警戒。

    而吕布也已经在突围后连夜返回了隆中大营。

    刘可见到吕布一副狼狈的样子,不由得大惊。

    要知道吕布的实力放眼天下,无出其右,今日便的如此,绝对发生了什么大事。

    “奉先,何故如此?莫非万山失守了?”

    吕布原本的任务就是镇守万山门户,所以刘可才有此问。

    而吕布瞬间跪倒在地,一副自责的表情说道:“陛下,臣有罪!臣受敌军引诱。

    贸然突至岘山之下,不料中了那周瑜奸计,被荆州大军围攻,损失惨重。

    要不是凌统将军的水军及时赶到,恐怕臣就见不到陛下了!

    此皆臣之罪过,请陛下降罪!”

    刘可闻言,脸上并未变化。

    过了许久才终于说道:“朕这个二舅哥倒是比他兄长有魄力,竟然不惜动用几万大军埋伏奉先一人。

    这样看,奉先你的面色也非常大嘛。”

    吕布却没有被夸奖的动容,反而羞愧道:“陛下此言折煞微臣了。”

    不过,随后刘可正色道:“好了,既然对方已经迫不及待的动手了,那朕自然也不能无动于衷。

    传令下去,明日一早三军齐发,直取襄阳。

    至于奉先,之前朕给了你可不请示直接调动本部兵马的权力,那么这次你兴兵追击也不算擅自行动。

    可是毕竟损失了不少兵马,既如此那就官降三级,在阵前留用吧!”

    听到刘可的话,吕布非常激动,止不住的磕头谢恩。

    随后,刘可眼神突然变得犀利起来,越过众人,望向远方:“襄阳,朕势在必得!”

    次日天刚亮,大军便在城外整装待发,江边还有凌统、甘宁的水军。

    在刘可的一声令下,三军一起出动,浩浩荡荡的向襄阳方向赶去。

    兵马刚到岘山之外,斥候便将情报送入襄阳。

    孙权闻言,脸皮不由得抽动,心想:“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不过他脸上依旧不动神色,努力做出一副淡定的姿态。

    “众将莫慌,一切就按议定的计划执行便可!”

    因为孙权为了加强襄阳城内的防守,将外面警戒的兵马全都收缩。

    于是刘可中途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便顺利的来到了襄阳城下。

    这还是刘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襄阳。

    只见其城墙足足有三里之长,而且一片乌黑,全都是由岘山的条石筑成,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威慑力。

    而且,眼前的护城河是引的汉水,所以开凿的极为宽阔,足足有一百五十米。

    如今四座城门外的吊桥全都升起,这条宽阔的护城河就如同不可逾越的天堑一般,将刘可挡在城外。

    襄阳作为东汉最大的荆州治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向东北可进军宛、洛,西北则是关中,而顺流而下则是江夏、淮扬,逆流而上又可直达西蜀。

    可以说是实际意义上的九省通衢,若能得之,便可瞬间荡平天下。

    而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襄阳成为了四战之地。

    无论是当年的黄巾动乱,还是随后的刘表与孙氏父子的战斗,全都围绕襄阳展开。

    尤其是孙策,几乎付出两代人的努力,才趁着刘表病逝,幼主刘琮听信谗言,得了襄阳。

    否则的话,恐怕即使得到此城,也必将损失惨重,一蹶不振。

    因此,这场战争,无论是对于致力扫荡天下的刘可,还是继承父兄基业,准备发扬光大的孙权,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战争的胜负,目前暂不可预料。

    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由于城池坚固,作为进攻一方的刘可,必定损失惨重。

    所以,当刘可见到襄阳城的宏伟后,也立刻改变了主意。

    对于攻取这样的坚城,想要速战速决不是不可能,但是必定损失极为大。

    那么按照之前诸葛亮的打算,围而不攻,趁机收服周边区域才是最佳的战略。

    因此,刘可反而不着急了,干脆先在城外安营扎寨,徐徐图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