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山美人

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重重埋伏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

    徐晃一计不成,便要再施一计。反正刘备的路线早已固定,自己只要沿途设伏,不愁对方不经过。

    于是,在徐晃的层层堵截下,刘备这一路上寸步难行。

    每每遇到山川密林,都要派人前去小心的探查的一清二楚,而后才敢万分小心的踏入。

    这样一来,行进起来就非常耽误时间了,一天也走不了多久。

    刘备心中非常着急,忍不住叹道:“唉!这徐晃如此狡猾奸诈,设下重重埋伏。

    大军想要通过实在困难,这样的话,翼德恐怕危矣!”

    众将闻言,同样面色沉重,一筹莫展。

    毕竟自己的目标已经被对方掌握的一清二楚了,面对这样的埋伏,也只能见招拆招才行。

    在众人都没有办法的时候,法正终于开口了。

    “王上,臣有一计,虽不能破解敌军的重重埋伏,但是也能加快行军速度,及时救援三将军!”

    刘备赶紧激动的说道:“孝直有何妙计,尽管明言!”

    “王上,徐晃之所以能在沿途设置重重埋伏,还每次都奏效,无非就是掌握了我们的进军路线。

    对付这一点,其实只需改变进军路线,绕过对方的埋伏区,令其不知道我们究竟在何处。

    那么对方的一切安排就全部泡汤了!”

    “孝直之言虽有道理,可是依在下所见,如今所行路线,已经是最短支援枝江的路线了。

    若是为了躲避埋伏而绕路,岂不成了舍本逐末,置三将军于危难中了?”

    刘备还没来得及说话,马谡反倒是率先开口发表不同意见了。

    不过他虽然抢先了,刘备却也对其很认可的点了点头。

    马谡见状,得意的瞥向法正,似乎在嘲讽一般。

    不过法正倒是没有受他的影响,而是继续解释道:“王上,虽然幼常的担心不无道理。

    但是却错误的理解了臣的计策。虽要改变路线,却不是全部都要改变。

    其实只要请一员上将率领骑兵绕开敌军的埋伏,先一步赶往枝江救援三将军。

    而王上则带领大军继续在原本路线上行进。这样一来,对方也不知道哪路是主力。

    当对方见援军已到之时,自然也就放弃继续堵截的计划,专心对付城下部队。

    到那时我们火速进军,里应外合必能一举成功!”

    听了法正的解释,刘备才终于明白了对方的计谋。

    他忍不住点点头道:“孝直之言正合孤意。既如此,就由云长率领一万大军绕道赶往枝江。

    孤则继续在这里与徐晃好好的切磋切磋,如此方能两不相误!”

    随后关羽便依照法正之计,从另一个方向绕行赶往枝江,留下刘备后军吸引徐晃的注意。

    徐晃畏惧关羽的勇猛,不敢靠的太近,果然没有察觉到对方分兵的迹象。

    于是他依旧将目标对准刘备主力,与对方不断的纠缠。

    而在另一边,位于江陵的孙权在这段时间,命人出去招兵买马,终于重新聚集了几万人马。

    本来孙权正要上前与周瑜汇合,一起对付刘可呢,却突然得到了对方求援的消息。

    孙权脸色大变,只能赶紧安排大军即刻出发支援。

    从江陵出发到达枝江,只要有百里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大军火速进发的话,第二日中午就能够到达,只是孙权不知,这一路上却有不少危机等着他。

    刘可安排在这边堵截孙权大军的将领是李典,此人有勇有谋,非常难以对付。

    李典从枝江向东南方向的江陵进发后,一直在关注着沿途的地形环境。

    直到来到了漳水之滨,李典终于有了主意。

    “就是他了!”李典对将士们吩咐道:“传令下去,大军到漳水东岸驻扎,截击孙权援军!”

    李典之所以要渡过漳水,到对岸去截击孙权,其实是为了吸引对方上钩。

    原来,他沿路设有埋伏,孙权若是不追还好,只要追上来,必定中伏,损伤惨重。

    孙权大军火速进发,第二日上午,便来到漳水东岸。

    “主公,前面就是漳水了,在上面有一桥,唤作青凤桥,过去此桥后再走四十里,就到枝江了!”

    孙权闻言点点头道:“嗯!传令下去,即刻向青凤桥出发,争取日落前到达枝江!”

    大军闻讯立刻出发,不一会的功夫便来到了一座山谷,度过这座山谷,就到漳水边上了。

    众将士只顾赶路,根本就没有觉察到周围的变化,自然也发现不了李典的伏兵了。

    当大军已经陆续进入山谷之时,李典终于出现了。

    他就站在山谷两边的高出,冷眼看着众人进到自己的埋伏圈,立刻下令发起进攻。

    一声悠长的号角声响破云霄,伏兵突然从四面八方窜了出来,毫不客气的向谷内的敌军发动了进攻。

    原本,孙权率军赶来的途中,这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异常。

    所以他们内心也非常放松,没有任何警惕之色。

    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大意,误入李典的埋伏,必将受到严重的损失。

    两侧的山上不是箭矢就是滚石,打的山谷下面的孙权军队死伤惨重。

    孙权紧急的撤到一个稍微安全的地方,然后召集手下商议。

    敌军攻势非常猛烈,若是再找不到解决之法的话,恐怕损失难以估量。

    因此,全琮、潘璋二将主动请缨,直接说道:“主公,请允许我们二人冲到山上去击溃敌军的攻击。

    恐怕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当前的威胁!”

    孙权见状也只能无奈的答应了二人的建议。

    于是便见全琮、潘璋带领所部兵马,分别向两侧的山上爬去。

    其实这边的山谷形势并不陡峭,所以不算难爬,最大的难度就是山顶的守军了。

    只见从全琮、潘璋二人以下的士兵每人手上一面盾牌,一边短刀,顶着对方的射击向山上靠近。

    李典见状,却毫不担心,大手一挥,早就准备好的机关再次发动。

    一排削尖的竹排从山上飞下,吓的潘璋赶忙缩起脖子躲过一劫。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