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含之则是去了后院找陆皓之和昭云聊天,他不但备了大礼,还把阿蝉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都给他送了过来。

    陆皓之十分感动,拉着他的手说了很多话。

    小床上的晴潇睡的倒是踏实,小小一张脸,像陆皓之。

    陆含之说道:“我听说你想入学堂?这是好事,你这种情况可以走读。刚好含之学院离此处也不算远,你好好学,说不定还能学出点名堂来。”

    陆皓之说道:“三哥,我倒也不是想学出点名堂,我只是想谋个差事。像三哥一样,可以自力更生。”

    陆含之说道:“自力更生还不好说?你如果想要差事,跟大哥说一声,陆家那么多差事,还能饿着你父子俩不成?”

    陆皓之却摇了摇头,说道:“不是的三哥,我是……想凭着自己的能力,做出一些事来。就像三哥一样,不依靠任何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陆含之终于对陆皓之生出了几分欣赏,说道:“你能这么想那是极好的,而且你现在还小,有得是机会。”

    十九岁的年纪,在他那个时代,刚好读大学。

    陆皓之很高兴,难得那么多人都支持他的选择。

    聊完这件事,陆皓之还有些担忧的问陆含之:“近日京中那些传言,都是真的吗?我怎么觉得……那么不可信呢?”

    昭云一边绣十字绣,一边抬起头来说道:“连我都不信,你觉得会是真的吗?”

    陆含之笑:“是真是假,过两天你们便知道了。”

    随着流言蜚语越来越多,那些话终于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起初并未放到心上,直到收到了戎家表忠心的奏折,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难道这兄弟,真的出现了龃龉?

    就在皇帝有所怀疑的时候,皇贵妃戎飒,带着淑妃一起找上了皇帝。

    戎贵妃似有千万般的委屈,跪在那里不住垂泪。

    皇帝看着她,再看看手中戎家看似是表忠,实际上是与四皇子宇文琝划清界线的奏折,上前问道:“爱妃这是因为何故?为何哭成这样?”

    第174章

    戎妃却是不答,只是垂首流泪,仿佛有着莫大的委屈。

    皇帝看了看手边的奏折,声音放柔了些,说道:“贵妃有什么事便直说,朕一定会为爱妃做主的。”

    戎妃却不哭了,咬着下唇摇了摇头,说道:“皇上,臣妾等前来,只是想让儿子早日回封地的。”

    皇帝笑了笑,问道:“哦?怎么忽然想让珏儿回封地?”然后,他又看了看同样跪在那里的淑妃,问道:“如果朕没记错,琴儿应该还未有封地吧?”

    淑妃垂首,只是应了一声,却并未说什么。

    皇帝却自己给了她一个台阶:“琴儿的确也不小了,该封王立府了。也的确该选封地了,淑妃可有中意之处?”

    淑妃磕头:“全凭陛下做主。”

    皇帝点了点头,又上前把戎妃扶了起来,说道:“飒儿可是受了委屈?朕从未见你哭成这样过,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可跟朕说说。”

    戎妃仿佛是终于忍不住,放声哭泣起来,无奈控诉道:“升米恩,斗米仇。臣妾自小养大阿琝,却没想到他竟……如此待我与阿珏。臣妾并不怨他,毕竟阿琝的功勋,是阿琝自己争来的。我珏儿已经放弃了他的一切,只是个为人夫为人父的小郎君了。比起高人一等的铁帽子王,自是比如可比的。合该我戎氏无能,只能孝忠陛下。只愿阿珏可以与夫君平平安安过一世,戎飒再无他求。”

    皇帝听完戎妃的话,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难为你了,这件事,的确是阿琝做的不对。”

    戎妃摇头,说道:“臣妾从不后悔为皇上养育皇子,只怪臣妾无福,消受不起安亲王的孝敬。”

    关于安亲王和楚亲王,兄弟阋墙之事,皇帝早有耳闻。

    如今听到戎妃这么一说,便心中有了数。

    他想了想,说道:“既然珏儿有心回封地,那朕也便不做挽留了。当然,京城的楚亲王府,仍然是给他留着的。不论他是想回京久居,还是小住,都可以随时回来。珏儿……毕竟不同于寻常男儿,这么一去,朕也有些不放心。这样,朕再将他的封地扩充到东海以东,那一片区域农桑肥美,总算不是委屈了珏儿。”

    戎贵妃一听,立即倾身拜下,说道:“臣妾谢皇上对珏儿的疼爱,臣妾定会教导珏儿,时时谨记圣恩,效忠父皇。”

    皇帝又是一番安抚,而后转身对淑妃说道:“既然淑妃也一起来了,那便把琴儿的封地也设在东海之滨吧!虽然不比他大皇兄的封地富饶,却也是个风景宜人,气候温和的好地方。东海之滨有个蓬莱,朕便封琴儿为蓬莱王,让人入主蓬莱吧!”

    淑妃面上露出几分意外,大概是没想到皇帝不但给宇文琴封了王,还给他选了那么好一处封地。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