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琴也跟着好奇的凑了过来,看完后开口道:“哦,是帮肃哥哥娶亲。这有何难?肃哥哥战功无数,又是一表人才,还愁娶不到亲?”

    陆含之聪明些,他眼珠子转了转,问道:“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宇文琴问道:“不会是那些姑娘嫌弃肃哥哥每天与死神擦肩,不想每日提心吊胆吧?”

    戎飒摇了摇头,说道:“恰恰相反,相嫁你大表兄的姑娘,当年从京城数一数,不下几十个,个个都是高门大户,有的托媒都托到我头上来了。可你们大表兄就是一块木头,说什么大昭一日战事不平,他便一日不娶亲!他的弟弟们也是一根筋,个个儿都看大哥。扬言大哥什么时候娶亲了,他们便紧随其后。大哥不娶,他们便一世为大昭抛头颅洒热血!这叫什么事儿?”

    说完戎飒叹了口气,拿她这几个侄儿一点办法都没有。

    陆含之惊了,就这样的戎氏儿孙,皇帝都猜忌他们猜忌到如此地步,这简直太不是人了!

    戎飒又补充道:“后来,那些姑娘们等不得了。他不肯娶,姑娘们的年龄却是一天天大了。你算算,你们大表兄二十七岁。当年的闺秀小姐们,孩子大概都有阿尧那么大了!比阿尧只大不小!”

    那时戎肃还未去边境,还是京中有名的俊俏公子哥儿,哪怕人人都知道他将来是要去边境打仗的,姑娘们却还是忍不住对他芳心暗许,可见他的异性缘有多好。

    当时他的一番话,不知让多少姑娘伤了芳心。

    而他也的确说到做到了,熬到了二十七岁,还未成婚。

    他的二弟也二十二了,也没有要成婚的苗头。

    三弟十八岁青葱年岁,别说成婚,这会儿还在军营里当小旗长。

    老四……唉,不提也罢!

    那个能把戎老将军都气得头顶冒烟的熊崽子,哪怕他这辈子不成婚,老将军也不想管他。

    陆含之问道:“如今大昭也算平定,大表兄还是不肯成婚吗?”

    戎飒头疼道:“你自己往下看!”

    宇文琴已经看到了,他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道:“肃哥哥说,我愿守国门,开疆土,策马万里为我大昭打下一片江山。成婚什么的,就让弟弟们来替父亲大人完成吧!”

    陆含之:……

    此刻他有些同情戎老将军了,这都生了一帮什么儿子。

    二十七,在大昭真真属于骨灰级大龄男青年了。

    大昭女子十三岁可成婚,男子十八岁可成婚,这都二十七岁了,父母不急才怪。

    戎飒叹气道:“你舅舅担心,再这样下去,戎家嫡支就要绝后了。”

    陆含之笑:“那倒不至于,大概是他从前没遇上动心的,动心这种东西,你拦也拦不住的。”

    戎飒按了按脑仁儿,说道:“你不知道,想让他动心,那可是难上加难。我有个外甥女,戎家的表小姐。那闺女长得,比起我们阿枢也不差了。虽不及我们阿枢有灵气,倒是温婉大方,也懂事。为了给他们培养感情,我们不知制造了多少机会。最后都不了了之,表小姐的长女今年都八岁了,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一个三岁的儿子。”

    陆含之:……哈哈哈哈哈

    他忍不住笑了半天,这样的刚铁直男和宇文琝有得一拼了,一想到宇文琝,陆含之突然道:“母后,你说,若没有我与阿琝的阴错阳差,他此生会成婚吗?”

    戎飒被问住了,思索片刻后她略微摇了摇头,说道:“不会,我太了解琝儿了。我当时担心了好久,就是怕他像他大表兄一样。结果却是我多虑了,你和琝儿竟如此恩爱。”

    宇文琝还不到二十二岁,孩子已经两个了。

    比起戎肃,可是省心太多了。

    陆含之笑道:“母后也别太过多虑了,姻缘天洲定,说不定戎肃表哥的姻缘很快便能到呢?”

    戎飒也跟着点头,又跟他说起阿枢的婚事来:“我帮着看了看黄历,发现下个月初九是个好日子。九对于阿枢来说,也是个吉利的数字。历尽九九八十一难,如今总算归为平静。希望她往后能幸福快乐的生活,也对得起她这半生的坎坷了。”

    陆含之跟着附和:“爹娘已经开始准备婚事了,我这边也开始给他们布置新房。”

    戎飒有些吞吞吐吐,陆含之笑:“母后有什么事便说,怎么跟儿子还客气起来了?”

    戎飒拍了拍手背,说道:“嗨,我是……是有个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我这一生本来是没有女儿的命,能有两个儿子,已经是大幸。但是这几日阿枢常伴我身边,我越来越觉得这孩子讨人喜欢。她明明也没做什么,也就偶尔陪我说说话,给我梳梳头,捏捏肩什么的,我就开心的不得了。我是想收她做义女,封她为……昭灵公主,让她以公主之礼出嫁。你觉得怎么样?”

    陆含之一听,内心为之动容,十分感动。

    他起身朝戎飒行了个礼,说道:“我先替阿枢谢过母后了,这对阿枢来说,也是天大的荣幸了。”

    如果说福运这种事真的存在,那么阿枢肯定是积过很多阴德,才会在她身上有那么多福运。

    丑奴之前也说过,为什么小姐一步一福运,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