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喂他!
    ,这支舞就开始了。

    这支舞节奏很快,活泼明朗,有跳珠撼玉的意思。舞姬作的打扮介乎胡姬和飞天之间,高髻上插着金簪,裸着修长的手臂和玲珑的脚踝,臂上金钏,踝间金铃,转起来时金饰叮叮当当,居然也合了节奏,像是舞姬自带的乐器。

    舞姬在屋里兀自起舞,舒展身体,跳得像是飞天活转,谢忘之看了一会儿,视线不自觉地转到了身边的少年身上。

    这舞用的乐器多,定节奏却靠鼓,李齐慎看着舞姬们抬腿踮脚,一下下敲在鼓上。少年含着盈盈的笑,自然地击鼓,眼瞳里倒映出翻转的金铃,细碎的金屑在他眼中流转。

    谢忘之看着那张漂亮的脸,这少年分明就在眼前,她却蓦地心惊胆战,好像李齐慎只是一场幻梦,只在今夜,只在这支舞的伴奏里。

    但她什么都没能说出来,她只是盯着他,一言不发。

    **

    谢忘之醒的时候日上三竿,太阳一直照到脸上,她勉强睁开眼睛,跌跌撞撞晕晕乎乎地下床去洗漱,直到泼了盆里的热水,还觉得头有点疼。

    昨晚实在是闹得有点过,熬过了那个点,当时就突然不困了,谢忘之在教坊里玩闹,跟着乐姬学乐器,李齐慎甚至取了葡萄酒来喂她。她回尚食局时连丑时都过了,洗漱完一上榻就昏睡过去,迷迷糊糊一直到现在。

    谢忘之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忽然听见外边的声音,不响,但很明显,像是马蹄踏过石砖。

    大明宫里不许纵马,恰巧楼寒月拎着个食盒回来,算算时间,大概是来做午膳的,谢忘之随口问她:“外边是马蹄声吗?”

    “是呀。”楼寒月点头,“你耳朵真好。”

    一问一答,本来到这儿就该了了,谢忘之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思,居然多问一句:“谁这么大胆,在宫里骑马?”

    “不清楚。”楼寒月想了想,“我来时看见了,马队朝着丹凤门去了,似乎是清思殿的。”

    谢忘之一愣:“……啊?”

    “……哎,你不知道吗?”楼寒月其实也半懂不懂,勉强复述自己听来的消息,“七殿下封王啦,好像是夜里下的旨,封的是郡王。陛下令他即日出发,说是去……唔,应该是丰州吧。”

    谢忘之大惊,手里的盆也不要了,抛下楼寒月,直接往外跑。

    楼寒月傻了:“……哎,你干什么去呀?”

    “要紧事!”谢忘之甩下一句,脚下发力,拼命往丹凤门跑。

    楼寒月出身民间,不懂这事儿,说起来才平平淡淡,但那句话听到耳朵里,谢忘之后背立即渗出层冷汗。

    当朝规矩,皇子封王,其子封郡王。以李齐慎的年纪,是该离宫封王建府,但只封了个郡王,且令他立即出发去丰州。这道圣旨还是连夜下的,估计连个宣告天下的程序都没有,不像是封王,倒像是逐他出长安城,随便封个郡王,免得太难看而已。

    谢忘之哪儿知道李齐慎怎么惹着李承儆了,她实际上也不通政事,但她明白一点,但凡惹着皇帝,日子绝对不会太好过。

    此去一别,或许就是永诀。

    谢忘之只想赶在最后见李齐慎一面,她大口喘着气,拼命往前跑,这时候她才发现,大明宫原来这么大。

    风猎猎地吹过去,宫人按班就部地在宫道上来往,偶尔有几个宫人会抬头,用诧异的眼神看谢忘之,不知道这个小宫女为什么跑成这样,像是随时要哭出来;但更多的人压根没管她,兀自沉默,走在既定的道路上。

    跑了一路,隔着遥遥几丈,谢忘之终于看见了熟悉的背影。

    “……长生!”她实在跑不动了,一步都挪不了,只能用最后的力气开口,希望少年能回头看她一眼,竭尽全力大喊,“长生,长生——”

    李齐慎好像没有听见,他似乎和边上的随从说了什么,旋即纵马向前。

    出丹凤门,街上人来人往,那个背影很快远去,再看不见了。

    谢忘之心底蓦地涌上来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但她不明白,她只是无力地跌坐在地上,忽然想大哭一场。

    第54章 托付

    这时候还早, 丹凤街上人多归多,再冲着前边跑一段, 拐到延喜门,人也少了。长安城里不许纵马, 只能小跑, 李齐慎身后的随从吐了口冷风, 试探着问:“郡王, 先前出丹凤门时……后边是不是有人叫您?”

    李齐慎挽缰绳的手微微一顿,语气却寡淡:“叫我什么?”

    叫的不是“郡王”也不是“殿下”,而是表亲昵的小字, 先不说这小字也是从别人嘴里七拐八拐听来的, 真要开口这么称呼李齐慎,随从自己也觉得背后发毛。他憋了会儿, 摇摇头:“许是臣听错了。”

    “是你听错了。”

    “……是。”

    李齐慎这么说, 随从也没辙, 闭嘴了, 安安分分地跟着新封的郡王继续往前。

    李齐慎控着马, 跑在大道上,渐渐靠近启夏门。大明宫都被甩在身后,丹凤门当然也抛得很远, 耳边风声猎猎,他却隐约听见了女孩的声音, 一叠声地呼唤着他, 仿佛肝肠寸断。

    可他不能回头。当时不能, 如今更不能。

    **

    “谢娘子?”一只手伸过来,横在谢忘之面前,十足是要扶她一把的意思,“你怎么在这儿?”

    谢忘之抬头看了一眼,也不矫情,借着崔适的手站起来。先前跑得太用劲,两条腿僵得不像样,骨肉里还发麻,她半弯着腰,一下下地按着:“我是听见消息,说殿下……去丰州了。”

    “天还没亮,连夜来的圣旨。”崔适“嗯”了一声,想了想,“其实也不用想太多,丰州路遥,但也不是什么凄苦地界。丰州节度使是宁王,是殿下的叔父,生性豁达潇洒,想来不会为难殿下。”

    宁王李容津的名声谢忘之倒是听阿耶、阿兄提过,确实如崔适所说,以这对叔侄的性子,绝不至于互相磋磨为难。但毕竟是自长安出发,丰州遥遥千里,临别前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谢忘之还是有点儿难受,吸吸鼻子,没说话。

    看她一副快要哭的样子,崔适要吓死了,他真不会哄小娘子,偏偏还瞻前顾后,连真相都不敢说。

    今早接旨时他刚巧在清思殿里,一听只封了个郡王,且还要去丰州,和发配边疆也没什么两样,崔适当即要跳起来,心口像是有火在烧。李齐慎却很平静,接了旨,让常足去取东西,恰巧是先前就收好的衣物。

    看见那几只提前封装的箱子,崔适又不傻,立即知道李齐慎是故意的,且他料到了李承儆会下这道逐他出长安城的旨

    。但崔适不能直截了当告诉谢忘之,只能含含糊糊地暗示:“他走之前,和我交代过事情。”

    谢忘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