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媵宠
    太子听完后,起先就觉得很可笑,为了一碟子洋莓事情都闹到他这儿来了,转瞬想透了福禄和王太监为何会这么慎重其事,又觉得心里有点晦涩。

    他不禁揉了揉眉心,他和太子妃之间已经紧张到连下面人都严阵以待了?

    整个书房里静得落针可闻,福禄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突然,太子的声音响起了。

    “东西就不用往继德堂送了,要都要了再送像什么话,送苏奉仪那儿去吧。”

    福禄下意识看了太子一眼,此时太子已经又拿起笔,伏案写着什么。不过已经不需要瞧了,太子的话已经显露了他的意思。

    之后,福禄出去把事跟王太监说了。

    “你这回运气倒是好,爷向来重规矩,估计今日心情好,竟然没发作。”

    王太监看了福禄一眼,一种不用言喻的默契:“还不是主子疼惜我侍候了几十年,今天给我一份体面。行吧,福公公事多繁忙,我就不打扰了,回去好好教教我那不成器的干儿子去,就靠他这办事的糊涂,以后把老子的命送了都不知道为甚。”

    福禄点点头,目送他离开。

    等王太监走后,张来顺凑到了跟前来:“干爹,您和王爷爷这是在打什么哑谜?”

    福禄斜了他一眼,笑骂:“都说是打哑谜了,还能告诉你?!”

    太子妃确实对洋莓这东西不怎么喜欢。

    当然也不是讨厌,就是觉得不就是个果子,怎么就稀罕成这样。既然别人都觉得稀罕,觉得能得了就是有脸,她并不介意拿这给人做脸面。

    这次她同样也没当成回事,可这回她有身子了,自打太医诊出她有身子后,肚子里的孩子似乎就知道折腾了,之前明明挺好的,现在却有些害口。

    再加上天热,太医说她体虚又不能用冰,于是她的食量日渐下降。

    这回富春也是心存给太子妃改个口的心思,东西送过来她就端上来了,还故意讨好说这是太子爷专门命人送来的。

    当时太子妃整个人恹恹的,就没吃。晚上用了晚膳,太子妃在屋里散步消食,看见几上放的这一碟子洋莓,在灯光下红艳艳的,格外诱人。就随手拿了一颗喂进嘴里,一尝之下竟出奇甘甜。

    太子把一碟子洋莓都吃了,富春富秋几个喜出望外,终于找到太子妃能吃下的吃食了。富秋本打算当时就去膳房把剩下的都拿回来,被太子妃阻了,如今因她有了身孕,继德堂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让人知道还以为她故作姿态,就说让富秋明儿再去,因此才会生了这么场事。

    其实若是早些拿回来,贾太监也不至于追出来讨,偏偏就这么巧。

    如今东西倒是拿回来了,却怎么想怎么让人膈应。

    一开始富秋没打算告诉太子妃,怕她坏了心情,可她是个藏不住事的,就把这事跟向来稳重的富春说了。两人说话时也没注意,谁曾想就被太子妃听见了。

    太子妃当时没说什么,等富夏把东西洗了端上来,太子妃一把将东西全掀在了地上。

    扑通扑通地上跪了几个,陈嬷嬷听到动静出了来,问怎么回事。

    富秋就把事说了,听完后陈嬷嬷脸色也阴了,斥道:“让我说你们就是不懂事,这一点点事至于闹到太子妃这儿?”

    又劝太子妃:“估计也是巧合,上面发了话,下面奴才怕办差不利,又想着您不喜欢这物,才会敢壮着胆子让富秋帮忙均了一些过去。”

    第26章

    不得不说, 陈嬷嬷算是猜中了个十乘十。

    可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这在外人眼里就是太子殿下不给太子妃的脸, 为了个小小的奉仪, 就下了继德堂的面子。

    陈嬷嬷也清楚这么解释不通, 让富秋几个都下去了,才来到太子妃身边。

    “左不过就是个玩意儿,新建的茅厕还有三天香,殿下估计也就是随口一句话,就像随便打赏个什么玩意给下人。您可千万别多想, 万万不当因为这点事给自己找不痛快。”

    该说的陈嬷嬷都说了, 太子妃能说什么呢。她不可能因为这点事与太子闹不痛快,也犯不着,可她心里不痛快又该怎么办?

    太子妃也知道为了自己,最近陈嬷嬷没少劳心费神,也不想让她担心,之后也没表现出什么异常。

    可终究不是心里没感觉,等晚上太子来继德堂用膳的时候, 她提了提徐良媛所出的大郡主。

    说大郡主今儿来寻了二郡主玩儿,让她没想到的是, 大郡主小小年纪已经会背诗了。

    大郡主乃太子长女,三岁过半虚四岁, 平时深受太子喜爱,这个年纪的孩子会背诗,尤其还是个女孩, 确实是一件值得令人夸赞的事。

    若是没有上午那件事,这不过就是普通的一句话,可结合到上午发生的事,太子不免想多了。

    太子脾气温和是出自于教养,也是从小的经历告知他有些事急躁没用,可不代表他没有脾气。

    认真说来,太子算得上是天之骄子了,一个生下来就受万众瞩目,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人,怎可能没点傲气。

    只是太子的傲气藏得深,他不愿在人前表现出来,也是觉得没必要。

    如今太子妃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试图越过他的底线。

    这一切心思都藏在太子的淡淡的眉眼之下,表面上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除了福禄似心有所感,偷偷看了自家主子一眼,在心里叹了口气。

    太子爷会在上午发生那样的事,晚上来继德堂用膳,本就做着给太子妃做脸的想法,也是在安她的心,更是告诉下面人,太子妃就是太子妃,是谁也越不过去的,可太子妃偏偏这么要强。

    等用罢膳,太子走了。

    太子妃心想太子应该会去徐良媛那儿,毕竟太子一向看重女儿,这种事她以前也不是没有做过,不说回回都能如意,三回里也能成两回。

    她心里甚至有点得意,也有点鄙夷盘儿,心想我能让你得宠,也能让人瓜分了你的宠,以至于忽视了陈嬷嬷欲言又止的眼神。

    不过这一切没持续多久,随着下面人来报殿下往去了苏奉仪那儿去了,终于支离破碎。

    太子已经连着多天宿在盘儿这儿了,且自那天晚上过后,也连着多日没去继德堂用膳。

    就因为这些,太子妃和太子闹矛盾的事,东宫上上下下都知道了。

    却没有一个人敢在人前提及。

    尤其随着这事之后,之前在膳房发生的事也被有心人知道,闹矛盾的原因就出来了。

    原来都是因为苏奉仪呀!

    一时间盘儿在东宫风头无二,俨然有了盛宠的架势。

    可对于这一切,盘儿却有些反应迟钝。

    其实也不是她迟钝,开始是迟钝,只是沉浸在‘太子又来了’的欢喜中,可渐渐她就感觉出不对劲了。再结合小德子已经多天没来向她禀报那些杂七杂八的消息,她让人把小德子叫来一通逼问,才知道现在外面什么情况。

    原来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她竟成了太子和太子妃闹矛盾的起因?

    因为这事,盘儿难得生了气。

    倒也没罚小德子,可小德子自己就绷不住了,哭丧着脸跪在盘儿面前,说这些事他不敢说,也是怕给主子添堵,再说了就算主子知道又能怎样,难道还敢能把太子爷往门外撵不成?

    是啊,难道还能把太子往门外推?

    盘儿不会这么干,也不可能这么干。

    打从重活回来,她就打定了主意,她一定不让旧事重演,更不会像前世那么傻,把送上门的宠爱往门外推。

    因为太子妃不会感激她,反而会更恨她。既然如此,她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这些道理虽然浅显,却是盘儿前世花了近二十年才堪透,可谓是疼过之后才领悟。

    既然不能推,那就只有受着,受到受不住的那一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盘儿不愧多活了一世,有些事情想得也透彻,既然想明白了,那就没事了,又开始每日沉浸在自己给自己寻乐子,顺便想想太子的日子里。

    这样的日子说难过也难过,说好过也好过,端看人怎么想,盘儿过得很愉快,晴姑姑就把心收回了肚子里。

    可私底下她却把西厢所有奴才都叫到一处说了话,大概的内容就是警醒他们平时人前人后不要得意忘形,万万不能让人抓住什么把柄,给主子惹了祸事。

    同时重点提醒小德子,让他多注意外面的动静,有什么不对就来报。次者是香蒲和青黛,让她们万万把好盘儿的吃食。

    这些话是当着白芷白术的面说的,也是心存试探之意。其实接触了这么久,晴姑姑也看出白芷白术不像是暗怀心思的人,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谁背后有没有另一张脸,如今盘儿正在紧要关头,她一定得把这个关给她把住。

    就在无形之中,盘儿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具体表现在向来高冷的何良媛,突然在今天请安后从继德堂里出来时,对盘儿笑了一笑,以及刘承徽竟主动来小院找盘儿说话。

    前者也就罢,后者却让小院里的气氛有些凝滞。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万万不会让人觉得内心虔诚的,只会让人觉得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对此,西厢所有奴才都意见统一,觉得是刘承徽和马承徽无宠,见盘儿得宠,想从她这儿分一杯盅。

    试想想,太子最近几乎每天都会来盘儿这,她们频频前来,不就是打着想偶遇太子的主意?

    连向来稳重的白术都偶尔露出一丝忧心忡忡,盘儿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明悟了。

    可她总觉得事情又没有这么简单,为何会这么想她一时也说不清楚,就是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这日,刘承徽又来了,借口说盘儿这凉快,过来说说话顺便蹭点凉气。

    说来刘承徽也可怜,算是最早侍候太子的人,混到如今却连个冰都没混上用。盘儿不能说自己大度,竟然能和太子别的女人和睦相处,只是前世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

    前世她宫里时不时就有人前来拜访,及至等她升皇贵妃后,更是不知道有多少无宠嫔妃来奉承她。每当这个时候,盘儿都不会多想,既然人家想奉承,那就受着吧,别人想都想不来的。

    宫里的女人日子过得太无聊,这其实也是一个打发时间的方式。

    所以盘儿挺安之若素的,倒是香蒲,那不高兴差点没写在脸上,盘儿怕她惹事,就跟晴姑姑说刘承徽来时,不让她出来侍候。

    如是连着几回,刘承徽和盘儿从衣裳的样式聊到所用的脂粉,再聊到鞋子上的绣样,聊到最后今天终于没话聊了,只能干坐着。

    刘承徽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妥当,一直有点欲言又止的。

    不过她不说,盘儿也不会主动去问,这种套路她前世见过太多,说话就说话告密就告密,偏偏喜欢故作姿态,前世盘儿就不会惯着这些人,这世更不用说。

    不过她也清楚。从刘承徽主动寻过来,她就输了,不管她想说什么想干什么,迟早露馅。前世漫长的宫廷生涯,盘儿什么都没学会,唯独就学得十分有耐心。

    “苏妹妹……”

    正在看书的盘儿抬起头,有些好奇地看着对方:“刘姐姐,怎么了?”

    刘承徽勉强一笑,摇了摇头:“没,没什么。”

    盘儿又把目光投注在书上头,看得兴致来了,还叫白术端了盘切好的冰镇西瓜来。她随口让了让刘承徽,刘承徽只是摇头,她也就不提了,继续看书,一边用银叉子挑了西瓜吃。

    说起来这书也是有来历的,自打太子频频来盘儿这儿,渐渐就开始觉得她的书房实在太寒碜。其实一开始看见盘儿的书房,太子就这么觉得,只是当时没有说。

    书房没书能叫书房?

    于是他隔三差五就会命福禄寻一些书送过来,就当给盘儿填充书橱。有些还似乎是以前太子用过的,上面写了不少注释。

    盘儿识字,却从不看太正经的书,什么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之类的一律不看,顶多偶尔看看乡野志异或话本子什么的,看话本子还是她前世无聊时养成的习惯。

    可这回看到太子让人送来的书,她却来了兴致,把所有的书都翻了翻,寻了那上面有太子注释的,根据笔迹的变化,从头到尾看了起来。

    她在这书里寻了不少乐子,似乎看到了太子从懵懂少年,一直成长到如今这般地步。这一切都是她前世从没参与过的,所以她很有兴致。

    盘儿看书看得聚精会神,刘承徽却更是坐立难安了。犹豫了好几下,她站了起来:“既然苏妹妹还忙着,我就不多打扰了。”

    也不知她哪只眼睛看出她忙了。盘儿心里暗忖着,面上却笑了笑道:“我不忙,反正刘姐姐也没事,再坐坐就是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