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媵宠
    “行了,你的身子骨也不怎么好,我一个老太婆哪有不让儿媳辈的侍疾,反而让孙儿媳们来侍疾的道理?都是花骨朵儿一样的人儿,都领着回去吧,你们在这我还不安生。”太皇太后笑着道。

    最终傅太后还是领着众人回去了,倒是陈皇后留了下来。

    她的留下既让人诧异,又不让人诧异,毕竟陈皇后受太皇太后喜爱这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整个年就是在这种氛围度过的,太皇太后不好,除了初一那一日,宫里并没有摆多余的宫宴。

    初一下午盘儿这些妃嫔还去了养心殿,说是探望太上皇,其实也就是在寝殿门外站了站。

    盘儿倒是见到了周贤太妃和高贵太妃,两人都苍老的厉害,以前油光水滑的乌发,现在哪怕再怎么遮掩,也能看到上面的斑白。

    脸颊一瘦下来,皱纹就出来了,倒是挺……有精神的模样,只看她们时不时对上的眼神,就知道这二人现在斗得如火如荼。

    初一那天姚金枝也进宫了,因为当时命妇太多,和盘儿也没说上话。

    等到初八她又来了,是跟盘儿说苏海打算年后回边关的事。

    经过这几个月的熏陶,姚金枝表面已经有了贵妇的模样,但前提是她别说话。一开口说话,就原形毕露。

    不过都知道她的出身,再加上苏家有个正当宠的贵妃,不管是不想计较还是不敢计较,总而言之苏家现在也会出门交际,不过交往的只有一两家,倒也没闹出什么笑话。

    听了这话,盘儿陷入沉默中。

    姚金枝看了她一眼,道:“我的意思是一家人都去边关,可有这么大的伯爵府在,再来据说有爵位在身的不能随意离开京城,你爹肯定是不能离京的,你二哥的意思是他一个人去,我们留在京城。”

    “这样倒也行。”盘儿方才沉默,就是在想如果苏海走了,没人在一旁看着苏家人,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俨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毕竟苏海也不可能一辈子都留在京城,他有他的想法和抱负,所以有些东西苏家人需要学会自己面对。

    “我进宫来跟你说,就是想让你放心,家里我会看着的,你爹的性格你知道,就是个老好人。你大哥也省心,就是你大嫂,不过她是个妇道人家,行走我都把她带上,出不了什么大事。”

    盘儿点点头,道:“那二哥什么时候走?”

    “等开春了吧,天稍微暖和一些。”

    苏海的即将离开,在京里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除了宗钤。

    宗钤被宗琮命人送去永顺伯府一次,当时是三个孩子一起的,也算是见见外祖和大舅父。宗钤很喜欢苏海,尤其喜欢听他讲些战场上的事,回来后更加积极的要求练武,上午在上书房读书,下午就去演武场扎马步。

    刚开始学练武的孩子是很吃苦受罪的,每天扎完马步回来,腿硬邦邦的,有次他叫着腿疼,盘儿给他揉腿,差点没掉眼泪。

    之后宗钤又单独去过苏家两次,都是缠着他讲战场上的事来着,所以对苏海即将离开回边关,宗钤的反应尤其大。

    不过这小子也是个懂事的,听说舅舅是回边关守卫边疆,他倒也是能理解的,还说等他长大了,他也去边关。

    小童之言自然没人将之放在心上,随着苏海的离开,盘儿和孩子们的生活再度恢复平静。

    就在这时,朝中隐隐有热议,说新帝登基后后宫一直空虚,当是该重提选秀之事,充盈后宫了。

    其实这事去年就说过一次,不过当时被宗琮以刚登基为由拒绝了,如今旧事重提。不过这次不像上回立太子那事,宗琮很快就给了回答。

    宗琮说,太皇太后和太上皇都身体抱恙,朕无心他事,此时不要再提。

    只能是不提了,毕竟百事孝为先。

    同时,朝堂经历了一番大变动后,也逐渐稳定下来。

    汪阁老续任为首辅,陈鉴告老,陈平文入直文渊阁。

    看似说起来似乎也就是一两句话的事,其实为了陈平文能入阁,陈家颇是费了一番力气,各种交换妥协,甚至陈平章为此再度前往地方就任,没有留在京中。

    其中陈家的变动与震荡,又岂是一两句话能说得完的。

    所以当盘儿听说陈平文入阁了,还诧异了一下,因为这件事在前世是没有发生的。

    前世她虽不知道具体详细,但大概还是清楚的,前世陈鉴退了后,陈家似乎为陈平文的入阁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依旧没有成功,后来交换成陈家的姻亲赵家的赵书杰入阁,陈家彻底分家后回归老家江西。

    前世盘儿对陈家……的急流勇退十分诧异,毕竟就当时陈家情况来看是属于巅峰,正是风光的好时候,却偏偏急流勇退了,而且还近乎破釜沉舟地把陈家一分为二,承恩公是一脉,陈家回江西的人又是一脉,甚至几十年不再来往。

    这一世直接目睹全程,而不是事后靠各种信息拼凑出真相,盘儿终于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宗琮的手段。

    打从一开始登基,他就着手要对付陈家。

    前世建平帝对立大皇子为太子并没有什么异议,所以只要陈家沉下来,沉到一定的程度,太子自然就立下了。

    可这一世大皇子体弱,还有些其他各方面的因素,致使宗琮现在并不想这么早就立下太子,所以还是陈鉴告老,但换为陈平文入阁。

    盘儿甚至忍不住猜想,若她是陈家当家人,她就会走上一世的路线,彻底破釜沉舟,积累留待以后。可转念再想,与上面失去了默契,在立太子的事上没有确切的把握,陈家又怎么敢破釜沉舟?

    若是他们破釜沉舟,陛下依旧不改念头又该怎么办?

    她并不知道,她其实是真相的,陈家确实就此事商议过,才会定下目前的方针。当下这种情况,已经陈家能努力到的最好的情形了。

    天气渐渐转热,盘儿想到去年宗琮答应自己的事,去西苑避暑。

    不过见他最近似乎很忙,她也没有主动提。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太皇太后的凤体稍微好了些,人也有些精神,却觉得慈宁宫有些太安静,遂招了京中一些勋贵和皇亲国戚家的女孩入宫陪伴。

    人也不多,也就四五个人的模样,都是花季少女,穿红戴绿叽叽喳喳看着就热闹。

    可这种行举却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紫禁城里引起阵阵暗潮。

    值得一提的,还有胡家的事。

    就在最近这段期间,不管是宫里宫外都发生了诸多事,同时受到震荡的还有胡家。

    胡淑妃之父胡炳成那次重伤后,人终于醒来了,可因受伤太重,即使已经好了,以后也不能领兵了,自然不适宜还坐在大同总兵的位置上。

    为了以示恩德,宗琮将胡家人召回了京,并封为襄城侯。

    胡家人几代人为大周镇守大同,战功赫赫,这个襄城侯的位置也是当得起了。这不,当时天气寒冷胡家人不适合上京,开春就上京了。

    宗琮又是赐宅子,又把京三营指挥使的位置交给了胡家长子胡栋。虽然比不上胡家在大同重兵在握,但也算是极为恩宠了,所以最近胡淑妃渐渐又有精神了,得知这一消息,就赶到了景仁宫。

    很难以令人置信,胡淑妃竟能和盘儿说到一起去。

    胡淑妃这人出身将门,性格爽朗,以前从没接触过,只觉得此人霸道骄纵,但是挺聪明的。后来和胡淑妃接触的次数多了,盘儿越发觉得此人聪明。

    她似乎心也很大,似乎有子万事足,从没有在盘儿面前显露出嫉妒眼红什么的。反正两人来往也少,也就是见了面交谈几句。

    要说两人为何会有来往,还是那次胡炳成受伤后,当时情况未明,在宁寿宫里,盘儿安慰了她一句,以至于扯出话头傅太后说了些话,让胡淑妃得知了一些内情,也算是安了她的心。

    她似乎就记住这事了,胡炳成醒来的消息传到京里后,就专门和盘儿道谢过。

    毕竟两人也不是死仇,盘儿就让人找了些药材送了过去,就当是礼尚往来了。

    就因为这,以后在坤宁宫或是宁寿宫,两人也能说上几句话,但也仅仅就是几句话而已,像这种胡淑妃专门跑到景仁宫来和盘儿八卦,还是第一次。

    “我觉得这事肯定坤宁宫那位,为了对付你弄出来的。”说了一通话后,胡淑妃点入正题。

    ……

    盘儿心知肚明,但面上肯定不能这么说。

    “也许太皇太后真是孤单久了。”

    “不信你就看着吧。”

    第142章

    以两人的身份和关系来说, 注定就是交浅言也浅的状态。

    彼此也都心知肚明,所以盘儿也没多说什么, 胡淑妃说完这话就借口还有事走了。

    等胡淑妃走后,香蒲有些担忧地看着主子:“娘娘,奴婢觉得胡淑妃说得挺有道理,肯定是皇后娘娘想对付你。”

    盘儿笑了笑:“行了, 她就算真想对付我, 你家娘娘也没招, 就让她对付吧, 毕竟人家可是搬出太皇太后这座大山。”

    其实让盘儿诧异的不是陈皇后,而是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一向不太爱管宫里的事,也明白管多了得罪人还惹人嫌,以她的身份来说没必要,那为何又帮了皇后这次?

    这次可不像宗琮还是太子那回, 那时候宗琮是太子,宫里选秀长辈赐妾乃是理所应当,现在傅太后这个亲娘都还没说什么话,反倒太皇太后这个隔着辈儿的祖母插手管上了, 以太皇太后的性格着实不该。

    可不管该不该, 事情已经发生了,盘儿也只能静待后续。

    后续没几日就来了。

    一日下午趁着风和日丽,宗琮叫盘儿去御花园赏景。

    当时去的时候盘儿就觉得诧异, 因为宗琮是个只有政务, 没有休闲玩乐的性格, 尤其他登基后,这种性格更是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每日的空闲时间大概就是孩子们都散学后,他也忙完了,去景仁宫的时候。

    所以喊她去赏景,这还是头一回。

    去了后,果然御花园里的景色不错。

    正是四五月百花盛开的好时机,御花园里也是一片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盘儿也就渐渐忘了来时的疑惑。

    “这朵牡丹不错。”

    盘儿正侧头看过去,就觉得发间微微一动,他收手又负于身后。她伸手触了触,摸到柔软的花瓣,不禁莞尔一笑。

    笑之余,眼角瞅到不远处的树后有一角海棠红色的布料闪过。

    她觉得有点眼熟,旋即才反应过来她最是喜欢穿海棠红,所以才会觉得眼熟。宫里能穿这种颜色衣裳的只有妃嫔,而现在东六宫的妃嫔都是东宫里的老人,大抵是日子久了也没有想争宠的心,是决然不会也敢做出这等事。

    那些太妃们不会穿这种颜色,会是何人似乎不用继续再猜了。

    “原来你今日叫我出来赏景,不是为了赏景,是别有用心啊。”盘儿看了他一眼,道。

    宗琮失笑了一声,也没瞒她,见方才给她戴的花有点插歪了,伸手给她正了正:“朕也是不想闹出些什么有辱宫廷的事,你说要是有谁对朕投怀送抱,这事又传到你耳朵里,你不又要跟朕拈酸吃醋闹小气儿?”

    盘儿瞅了他一眼,假装不悦道:“臣妾已经多久没吃过醋了,反倒陛下天天记着这点小事,应该是陛下小气才是。”

    “要不是朕凡事顾忌着你,你早就醋海生波了……”

    话说了一半,宗琮收了声。

    盘儿瞅他,见他脸上有些赧然,又想装得一脸正经来掩饰,当着他面笑了两声,又岔开话题道:“那照陛下这么说,陛下是知道有什么人想做出什么有辱宫廷的事了?”

    宗琮目光往一旁斜,盘儿顺着看过去,看到了福禄,当即恍然大悟。

    应该是宫里来了客人,又是太皇太后召到宫里来的,连胡淑妃盘儿都能看出太皇太后想做什么,宗琮又怎么看不出。

    但他肯定不能冲到慈宁宫去反对的,自然要让下面人多看着点,免得闹出什么尴尬事。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