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媵宠
    如今,倒成了淑妃为了一件小事,不惜上门来与她说好话。

    都是为了儿女。

    也因此等见到宗琮后,盘儿就把这件事跟宗琮说了。

    最近宗琮的心情不太好,大周看似繁花似锦,实则等他真正坐上这个位置,才发现内忧外患不断。

    北方有鞑靼人和金人,沿海有海寇,南边有缅国。

    因为京城处在北方,所以对朝廷来说,北方的鞑靼人和金人才是大敌,所以朝廷设九边重镇,用来抵御外敌入侵。

    沿海的海寇因为有靖海侯驻守,这些年没翻起什么风浪,倒是南边的缅国一直不太安分。

    朝廷不是没有出兵远征过缅国,在建武朝年间,就成远征过两次。可缅国天气潮湿,气候炎热,当地多丛林山地,大周的兵士根本无法习惯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又是深入作战,补给线拉得太长,人力物力耗费巨大。

    到最后虽然赢了,但也只是表面上,实际上只是险胜,而朝廷也无力再战。毕竟大周这么辽阔的疆域,还有北方的外敌虎视眈眈,哪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上。

    缅国奉大周为主国,却也不过只持续了数十年,缅国就再度故态复萌,对大周敷衍了事,连该有的朝贡都没了,平时也没少打一打周遭同是大周属国的小国,以至于小国连连找大周求援。

    大周下旨申斥,缅国表面敷衍,实际上还是阳奉阴违。

    其实纵观近代各朝的历史,缅国一直是这种近乎无赖的态度,我打不赢你,被你打服了,我就对你俯首称臣,等过几年休养生息够了,又会开始上蹿下跳起来。

    所以到后来,干脆也不打了,大周则是转为扶持周边的小国,有这些小国或是政权隔着,相对南疆的局势也能稳定些。

    安南的东山朝就是这么被扶起来的,可缅国也不是没有对付的办法,转为扶持了安南另一个政权西山朝。就这样两边打过来打过去,也打了好多年,东山朝但凡遇事就往大周求援。

    可能这样的事闹得太多,大周根本没当成回事,也是这几年大周边关战事频繁,根本没能力去派兵支援它,以至于东山朝被灭。

    获知这一消息后,大周自然要派使臣前去申斥,西山朝态度也挺诚恳的,说愿意像以前安南那样奉大周为主国,并打算随同使臣前往京城朝贡。

    实际上西山朝的前任东家正是缅国,现在自己统一了安南,说把前任东家扔了就扔了?所以这朝贡到底是个含义,恐怕是个人都能洞悉其中的玄机。

    最近宗琮和内阁主要商议的就是这件事,按照宗琮的想法,直接派兵连同缅国一起打下最好。

    可想法终究是想法,现实却是不太支持的,所以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对于胡淑妃的请求,他也没多想,毕竟淑妃求到盘儿面前,就算不给淑妃这个面子,盘儿的面子总要顾虑的,所以他也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许了。

    盘儿本来想跟他说说皇后故意卡着婉娴婚事的事,见他情绪不太好,也没有提出来让他烦心。

    反倒是宗琮向盘儿抱怨了许多,说了些皇帝难当,本以为当了皇帝,就能想干什么干什么,等当了皇帝才发现这种想法不太切合实际。

    恰恰是当了皇帝后,掣肘才越来越多,顾虑才越来越多,因为他每走一步都要想想这么做到底对不对,会不会影响大局。

    两淮盐政是如此,安南缅国又是如此,还有些方方面面的一些小地方,他不满太久,却都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能驻步不前。

    “人力有穷时,哪怕是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情,不能一下子做完,就慢慢来,总有一天会做完的。”

    见她还冥思苦想怎么劝他,宗琮反倒失笑了,往她怀里靠了靠,又捏着她的手道“朕总说不把这些事带回来烦你,没想到总是控制不住。”

    盘儿给他揉着额头,柔声道“你是累了,累了就歇一歇,别把自己逼太紧,车到山前必有路,你和那些阁老们在宫里如何议,总是要等人到了京城才知道对方打得什么主意。不过是个弹丸小国,真若是犯了国威,虽远但必诛之。”

    “你还懂得这句话。”宗琮笑了。

    “为何就不能懂,陛下这是瞧不起妇道人家啊。”

    两人闹了一通,盘儿又留他睡了会,一直到下午,宗琮才精神奕奕地离开景仁宫。

    也就隔了一天,给婉婵赐婚的圣旨就下了,胡淑妃拿到圣旨后,终于松了口气。

    而另一头,延禧宫那边又沉寂了下来,盘儿本以为莫是徐贤妃看出皇后拿捏的态度,不想与皇后冲突,并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婉娴这一环。

    那日婉娴离开后,锦屏就把话转达给徐贤妃了。

    徐贤妃一听到这话,就知道婉娴这是跟自己怄气呢。她本就是一肚子气,遂也就把婚配的事扔开不提,母女斗起气来。

    又过了一个多月,安南的朝贡使者入京了。

    这一次安南似乎很有诚意,不光来了使者和一位王弟,随同还来了两位王子。

    有番邦使节到访,自然是皇宫的一大盛事。

    不管如何,大国的风度还是要有的,宫里自然设宴款待不提,而婉婵也终于明白了母妃的担忧。

    之前宫里摆宴的时候,她专门派人去瞧了那两位王子,打扮稀奇古怪不说,一个黑得像炭,一个胖得像猪,若是她被配了这样的人,直接一头撞死算了。

    婉婵知道了,婉姵自然也知道了。

    也因此晚上宫里摆宴时,她看见婉娴时,眼神十分复杂。

    “大姐。”

    “怎么了?”

    看着前面走着的三姐,婉姵忙摇了摇头,垂下头道“没什么。”

    第169章

    晚宴设在建福宫。

    此时建福宫正殿中, 早已是一副歌舞升平之态。

    宗琮坐于首位龙椅上, 左下首坐着安南的阿怒王的王弟赵乌,赵乌下首就是两位安南国的王子了。他的右下首坐着陈皇后和盘儿, 再下面是四妃其他几人,公主们都在宫妃身后的角落里。

    而以宗铎为首的几位皇子, 则与安南国的两位王子坐在同一处,其他皇亲勋贵乃至大臣们则分散在两侧。

    这两位王子一个叫赵婴, 一个叫赵齐。

    叫赵婴的这个,看样貌约有二十来岁,身形消瘦, 皮肤黝黑。似乎安南人都挺黑的, 不过这个赵婴比起其他人, 又要黑了许多。因为入境随俗,他穿了大周的汉服,颜色却选得有些不符, 乃是一身雨过天晴色的袍子。

    这种颜色衬着他的肤色, 把他衬得更是黑了几分, 不过他倒是不以为然, 顾盼之间坦然自若。

    而是赵齐就截然与他相反了,又白又胖,从入了座就开始朵颐大嚼,不一会儿案上的东西就被他吃没了。赵乌对宗琮表示歉意,说赵齐王子天生能吃,宗琮倒不以为意, 不过是些吃食,就让太监们再上。

    太监们这已经是给他上了第三席了,就看他这种吃法,估计还得再上一席。

    他的这种吃法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殿中的人都有意无意地往这边看着。包括盘儿都在心里嘀咕这人未免也太能吃了吧。

    赵齐又吃完一席后,终于抹了抹油嘴,又把一双油手搁在衣袍上抹了抹,突然开口了。

    “我听说大周的人武艺都十分高超,我这趟来就是想找人比比,我是王子,你也是王子,不如咱们较量较量?!”他话音一转,对身边的宗铎说道。

    宗铎一愣。

    殿中其他人哗然。

    宗琮看了过来,又看了看赵乌。

    赵乌笑得有些尴尬,道“陛下,我们这位赵齐王子从小就是个武痴,一直久闻大周的大名,这趟前来大周,本是没打算带他的,无奈他非要一同,他又是我们王后的独子,深受宠爱。另外,别看赵齐王子身形高大,其实他今年才不过只有十一岁,倒算不得欺负陛下的皇子。”

    这种体格才十一?

    赵齐其实算不得多高,但他人生得魁梧又胖,坐在那里就像一座小山,看着就比宗铎大了不止一倍,还比他高了一头,这也是方才众人哗然的原因。

    以为此子已经成年了,却想当众以大欺小。

    而赵乌话里的意思也十分明白,赵齐王子年幼不懂事,但出身高贵,他仰慕大周人的武艺,才会说出此言。大周作为泱泱上国,出于大国的国威和体面,都该展现自己的风度。

    其实宗琮知道安南国打得什么主意,这就是一些小国都有的通病。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耀武扬威,觉得天上地下自己最大,跑到别人那儿就想逞一逞威风。

    赢了,自然是大国丢了颜面,发生了这样的事,以后更是会频繁不断被人挑衅。输了也没关系,反正小国比不赢大国也没什么,而大国为了展现自己的风度,是不该与小国计较的。

    说白了就是不要脸皮的套路,关键历朝历代举凡扯到邦交上,类似这种事极多,简直不胜枚举。

    诸如前朝,经常有一些小番邦,带着所谓的本国特产前来朝贡。一大群人吃了喝了,临走时还能带走大批赏赐,而这些赏赐远远超过这些人带来贡品的价值。

    于是便有几个小国尝到甜头了,每年都会来朝贡,于是就发生这样一件奇事。

    因为这些小国所在的地方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他们经常会一年之中,连着数次派出使臣,而通常这个时候,上一趟前去朝贡的人还没回来。

    其实人家把时间算得很精准,上一趟朝贡的人正在回程的路上,这一趟的人正在去的路上,说不定双方还会相遇,在路上还能交流交流说些什么好听的话,才能让大方的皇帝多赏些东西下来,也好回去复命。

    难道那些当皇帝的都蠢,连帐都不会算了?

    当然不是,很多都是为了泱泱上国的颜面,乃至于一些其他邦交的问题,被这些不要脸皮的人赶鸭子上架了。说不定能使臣走后,他也会心疼那些赐下来的东西,够拿来做什么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现在的局面就是宗琮不能拒绝赵齐王子提出的,小小的、冒昧的请求。

    “赵齐王子不愧英雄少年,可朕的大皇子并不通武艺。”宗琮微笑地捏着酒盏道,从面上倒看不出他什么心思。

    下首,宗铎的脸本就窘红,听闻此言,他的脸更红了,隐隐还带着白。

    “既然你不行,那就你吧。”赵齐一指宗铎身边的宗钺。

    盘儿差点一下子站了起来,却强制镇定着,捏着自己裙摆,脸上还挂着笑容,眼睛却往宗琮看了过去。

    都不傻,安南国既然提出这种要求,就说明这个叫赵齐王子的肯定不如他表现得那么酒囊饭袋,说不定有过人之处,才会敢在这种场面提出这等要求。

    就不说其他,只看他那身板,高高瘦瘦的宗钺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且这一世,因为没有前世那么多顾忌,宗钺主要心思都放在读书上面,并不像前世那样极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武,他又怎么可能打得过此人。

    宗钺倒是没含糊,站了起来。

    他心里也清楚,这种场合不能让父皇再丢颜面了,能不能赢在其次,关键输人不能输阵。

    “你们到底打不打?磨蹭个什么?”赵齐王子一边说,一边半个蒲扇大的手掌就往宗钺挥了来。

    宗钺没提防他会突然动手,正在想是躲还是硬抗,一只手从斜面里插了进来,挡住赵齐王子的手掌。

    “我大哥二哥都比你大,打你胜之不武,我差不多跟你同龄,要打,我们打。”

    是宗钤。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宗钤一改幼年的调皮捣蛋话多闹腾,最近这一两年倒越来越沉默了。

    盘儿觉得是练武练多了的问题,曾经还跟宗琮私下抱怨过,且不提这些,之前他一直坐在席上,一句话也没说,倒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没想到会在此时突然站出来。

    赵齐对自己的力气心中有数,见这个矮了自己半头的少年,竟然能挡住他的力气,也生了兴趣。

    “好好好,那就我们来打。”

    话音还没落,两人各自出了几招。

    赵齐王子以掌为主,因为体格过大,走得是大开大合的路子。而他攻势太猛,宗钤一时之间只能以抵挡为主,手腕隐隐作疼,也对赵齐此人的实力有了个大体认知。

    直到两人去了殿中的空地上,宗钤才改守为攻。

    他也没跟赵齐硬拼,而是四方游走,把赵齐气得是哇啦哇啦,一顿胡乱挥掌。

    这边变了攻击速度,宗钤自然被影响得节奏有些乱了,赵齐虽然体格大,但他速度并不慢,只是也不快罢了。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