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王妃很喜欢这些孩子们,大手一挥,为他们置办了许多新物件,江苓和九皇子离开的时候,她与琉王还留在青夏。

    “你们先走吧,我陪她留下就行了。”琉王道。

    江苓和九皇子回宫,路上,九皇子与他说起公主府的事。

    “那名少年身体恢复得很好,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太医都说,他的恢复速度很惊人。”

    “那就好,他以后,是会留在公主府吗?”江苓记得,淑蕙公主说要他给安安做哥哥的话。

    “这个,我也不知道,皇姐说,那孩子自己主意大,愿不愿意留下,看他自己。”

    淑蕙公主是希望这名少年留下的,救了安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她很欣赏少年的为人,她愿意给他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将他培养成才。

    少年能下地行走了,安安将他领到自己的院子,拿出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他:“哥哥,这些都是我喜欢,现在给你玩。”

    地上铺了厚厚的毛毯,两人席地而坐,安安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不断将自己的喜欢的玩具、零食搬过来,与少年分享。

    “这个糖,江舅舅也很喜欢吃,”安安从罐子里拿出外形像小兔子的糖,用胖乎乎的小手喂到少年嘴边,“哥哥,你尝尝看,喜不喜欢。”

    少年微微张嘴,将糖纳入嘴中。

    淡淡的甜味在味蕾上蔓延开,从没尝过甜味的少年觉得,这是自己吃过的最甜的食物。

    安安睁着圆溜溜的眼睛一脸期盼看着他,少年伸手,小心将手掌放到安安头上。

    安安偏头蹭了蹭他的掌心。

    毛茸茸触感从掌心一路传到心底。

    少年揉了揉安安的小脑袋:“很好吃,很甜。”

    他的嗓子还是有一些嘶哑,安安听惯了这个声音,见他喜欢,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哥哥喜欢,安安以后都和哥哥分享。”

    “安安紧着自己吃就好。”刚刚安安拿糖的时候,少年瞟了一眼,发现罐子里剩下的糖不多了。

    “没事,平时娘亲都不让安安多吃,说容易坏牙,哥哥和我一起,一天吃一颗,正好。”

    淑蕙公主定下规定,这些糖,安安一天最多只能吃两颗,安安已经想好了,分给哥哥一颗,自己一颗,正好吃掉一天两颗的量。

    两人在暖阁内玩耍,淑蕙公主和驸马站在外面,没有进来打扰他们。

    “难得安安这么喜欢他,有他陪伴,安安也不至于太孤单。”驸马感叹。

    “是啊,这孩子是个练武的好苗子,等回去后,如果他愿意,可以开始练起来了。”淑蕙公主眼中一片柔和。

    午时,安安午睡后,淑蕙公主单独见了少年一面。

    “这些天,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少年沉默了一会,道:“我愿意永远保护安安,陪安安长大。”

    “好,”淑蕙公主露出一个笑容,“如此便好,以后,你和安安就是兄弟了,你以前的名字不能用,我给你想个新名字如何?”

    “一切听从公主安排。”

    “既然答应了,怎么还叫公主?”

    少年张了张口,眼中罕见露出一丝茫然,“父母”这个概念对他来说,太陌生了。

    淑蕙公主没有出声,她知道少年不适应,但她希望,少年能真正接纳这个家,在家的温暖中长大。

    “……母亲。”

    好半晌,她听到少年极低的声音,心头一松。

    淑蕙公主拍了拍少年肩膀:“好孩子,以后你就是安安的哥哥了,你不用事事纵着他,会把他惯坏的。”

    “安安很好。”少年垂眸,在他心中,安安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

    安安午睡醒来,从淑蕙公主口中得知这个消息,高兴的从床上蹦起来:“太好了,安安以后就是有哥哥的人了。”

    少年本担心安安会不开心,见安安丝毫没有不情愿就接受了这件事,心中猛地松了口气。

    “安安叫程煜安,哥哥以后就叫程煜泽了。”

    安安迫不及待与人分享这个消息,转头,江苓和九皇子都收到了安安递来的消息。

    安安刚开蒙不久,识字不多,便央了驸马帮他写信。

    江苓看完信,为这个结果感到高兴,他转头,欲和萧晟昀分享。

    话没开口,见萧晟昀神色不太对,咽下嘴边说的话,问道:“殿下,怎么了?”

    “别宫传来消息,父皇想要十皇子从旁协助这次宫宴,并且,他准备回宫参宴。”

    “皇上的身体,经得住这般来回奔波吗?”

    “他可能是发觉了什么,所以才会急着回宫。”萧晟昀拿出另一封密信,这里面写的,是承王最近的动静。

    “发现什么?”江苓思来想去也不觉得有什么事,值得崇明帝不顾自己的身体跑回来。

    “发现承王的不轨之心。”

    江苓:“!!!”

    “承王想谋反?!”江苓压低音量,问。

    承王确实动了谋反的心思,尤其是当一次次看到崇明帝对十皇子的优待后,心中的火苗再也无法熄灭。

    别宫是一个很好的动手地方,这里已经完全被他掌控,如果崇明帝回宫,难度会增加十倍不止。

    崇明帝并非对危险一无所觉之人,他早注意到了身边的不对劲,但他身边无人肯用,怕逼急了承王,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等待时机。

    担心十皇子遇险,他不能让十皇子带消息出来,好不容易等到年底,他放出消息,说自己要回宫。

    光明正大的理由。

    “父皇怎么突然要回宫?”承王大步走进崇明帝寝宫,挥退在宫里伺候的宫人。

    “那些使臣还留在京城,朕总不能不管不问。”崇明帝倚在床头,语气无奈。

    “还是父皇的身体最重要,父皇当安心养病才是,”承王为崇明帝掖了掖被角,眼中一片暗色,“父皇觉得呢?”

    感受到承王身上传来的危险气息,崇明帝张了张嘴,最终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父皇好好休息,这些事,自有儿子们为父皇分忧,十弟年纪小,能力多有不足,父皇何不换个人培养,不然,以十弟现在的能力,如何与羽翼已丰的太子抗衡?”

    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被明晃晃说出来,崇明帝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大且不受自己控制的儿子,皱眉:“你想做什么?”

    “儿臣不想做什么,只希望父皇也能给儿臣一个机会,不要那么偏心,这些事,七弟做得,十弟做得,为何儿臣做不得?”

    第150章

    这些话憋在承王心里很久了,尤其是这段时间崇明帝的所作所为,其中扶持十皇子的意图太明显,他就是想当做没看到都难。

    崇明帝显然没想到承王会直接将话摊开了说,脸色变了几变:“你十弟以前在外游学,对朝廷不熟悉,朕难免多关照了些……”

    崇明帝越说声音越低,他自己也知道,这番话对另一个儿子来说有多讽刺,十皇子是他的儿子,眼前的承王也是他的儿子,怎么不见他为承王考虑一二?

    “父皇当真可笑,不出意外,十弟封王后,也要和儿臣一样,前往封地,他对朝政不熟悉又如何,对他来说有影响吗?”承王讽刺勾起唇角,“除非,父皇从始至终就没想让他去封地。”

    承王很清楚,他今天挑明说这些,便是和崇明帝撕破了脸皮,他不是三岁稚童,早过了天真年龄。

    在皇室中长大,生活教会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想要什么,就要自己去争,去抢,没有谁会将那些东西送到你面前。

    “父皇那么想将十弟留下,就不怕他步七弟后尘?”

    “你什么意思?”崇明帝惊疑不定看着承王。

    当初七皇子在行宫发生的事,顾忌到皇室颜面,并没有声张出去,承王是如何知道的?

    他知道了多少?他所说的老十步老七后尘,又是什么意思?

    “儿臣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告诉父皇,与其扶持一个废物上位,不如找个有能力的,说不定还能达成夙愿,不是儿臣看不起十弟,若他与太子对上,下场……恐怕不会太好。”

    崇明帝脸色愈发难看,承王到底给他留了些颜面,没把话说得太难听。

    “四年前那样的绝路,都让太子开辟出一条新路,更不用说现在,太子手里有兵权,哦,对,父皇,这么久了,您还没把他手里的兵权收回来,父皇难道真觉得,凭十弟能与太子抗衡?”

    “这些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崇明帝神色复杂,看来,他一直低估了这个二儿子。

    承王不在意摆摆手:“儿臣总有知道这些事的途径,即使当年父皇为了隐瞒杀了许多大臣,总会留下一些知道内情的活口。”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崇明帝也没了陪他隐瞒的意思:“别宫里都是你的人吧,从朕被劫走起,就入了你的圈套,朕一直按兵不动,就是想看看,你要做什么。”

    “父皇是什么时候知道的?”承王没否认自己做的事,和他即将要做的事比起来,那些都不值一提。

    崇明帝没有回答,一开始,他和所有人一样,单纯以为这只是一个意外,后来发现,别宫里悄无声息换了一批人,比起听他的话,这些人更听承王的话,他意识到不对。

    几次试探后,心越来越沉。

    至于那次劫持,他是故意这么说,诈承王的,他手边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那件事和承王有关,不曾想,承王直截了当承认了。

    “父皇不愿说也没关系,”承王也没指望从崇明帝嘴里知道什么,“既然父皇重病,还是好好养病吧,外面的事,儿臣会为父皇分忧。”

    一道圣旨传到京城,承王救驾有功,特准进入朝廷,与太子、宣王一起为皇帝分忧。

    “别宫情况如何?”书房里,萧晟昀漫不经心敲了敲桌子。

    “回殿下,皇上被承王幽禁,吃住都由承王的人接手,无法接触外人。”

    “让别宫的人想办法靠近幽禁皇帝的地方,接触皇帝,再将消息传给朝廷。”

    “是。”

    宣王府。

    “皇上怎么会突然提拔承王?”

    宣王的一名心腹疑惑。

    “而且,救驾有功这件事,要奖赏早该奖赏了,怎么拖到了现在?据说承王的人一直守在别宫,会不会是别宫有变?”最后几个字,宣王心腹说的很轻。

    宫变,不论在怎样的情境下,都是一件让人闻之色变的事。

    “王爷,我们要不要做什么?”

    太子风头正盛,为了避其锋芒,这段时间宣王一脉的存在感大大降低,朝中局势不明,还没到图穷匕见的时候,他们不能暴露太多。

    “先看看本王的好二哥打算怎么做,如果他要和太子斗,就让他们去斗。”太子手上的兵权,不止崇明帝忌惮,他们这些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更加忌惮。

    因为他们清楚,如果不能一次性将太子压下去,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