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适时看向霍琰,似乎想起什么美好的画面,目光眷恋而温柔,挑不出任何错处。

    霍琰眸底闪过一道流光,竟然惊喜的看向建平帝:“皇上此话当真?”

    建平帝眉目高深,表情温和:“君无戏言。”

    霍琰立刻跪地行礼:“臣愿交出所有兵权,带一家人定居京城!不敢隐瞒陛下,臣同北狄仗打了这么多年,身上早已暗伤处处,早就想休养医治,家人不再担惊受怕,岁月静好,是臣毕生之所愿,求皇上给臣一家恩典,臣感激不尽!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建平帝:……

    说留你家人在京城,不是留你在京城,你不打仗,边关谁守?你不打仗,留你的家人做人质干什么?

    过往这么多年,镇北王势大,在九原几乎是一呼百应,百姓只知道有镇北王,不知有皇上,建平帝作为天子不可能没想法,可朝中武将紧缺,但凡有一点办法,他都不会派愚蠢的尤大春过去搅局,若下面有可以信任的能臣,他贵为天子,有什么不能直接杠的?何至于用此迂回绵软的手段?

    尤贵妃适时拍桌:“大胆!镇北王,你是在威胁陛下么?”

    霍琰一脸惊讶,演的跟真的似的:“臣怎么敢?”他还立刻转向建平帝,满是疑惑,“难道陛下并不想让臣好好休养?”

    建平帝眉目温和,语重心长:“爱卿尚年轻,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大夏百姓需要爱卿这样的人,朕的江山也需要爱卿,爱卿身上有伤,朕竟不知,稍后立刻派太医给你好生看看,年轻底子好,吃些药将养,恢复的也快,旧伤累积太多,等到日后怕会来不及,爱卿该要爱惜自己身体才是。”

    霍琰再次行礼:“累陛下关爱至此,臣铭感五内!若非陛下遥望关切,若非家人在侧精心照顾,臣怕早就……”

    话到最后,竟是声音微暗,眼眶微红。

    一亲切关怀,一感动倍至,这个场面可以称作是君臣相得,画面让人感动,如果镇北王能掉两滴眼泪就好了,一准更加真实。

    顾停在心内给霍琰竖大拇指,他早就知道这个人不是那种宁折不弯的性子,霍琰刚强,执着,有自己的底线,也会讲究方式方法,他出得了尘,入得了世,有老王爷打出来的贵族礼仪,也有挥之不去的烟火气。

    他有自己的傲骨,甚至不需要别人理解。

    这样的他,很独特,可能有时候不那么让人着迷,却一定让人放不下,总会不自觉想起。

    霍琰并没有直接拒绝家人来京城的话,建平帝也没再提起,很明显,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囫囵过去。

    可这是在御前,场面不可以因此而尴尬。

    太子出列:“父皇,以镇北王之才,忙这么久仍然毫无所获,可见贼人之奸滑,儿臣觉得此事极不简单,交由下面谁都不大合适,儿臣愿请缨督办!”

    从另一个方向讲,他算是出头圆缓气氛解围了。

    二皇子怎么可能会让他专美于前,立刻往前一步,跟着道:“太子此话不妥,连镇北王都查不出的奸人,手段不知几何,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您是储君,怎可轻易涉险,如此不珍惜自身,置家国于何处?置父皇于何处?父皇容禀,此一事,儿臣愿往!”

    顾停细品,觉得这话说的很有些意思。看起来是在维护霍琰,实则有点讽刺霍琰手段不够,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真正帮的并不是霍琰,而是龙椅上的皇上。

    两位皇子不但表明立场,表达忠心,争先恐后为帝王分忧,还顺便杠了一波,仍然是你不容我我不容你,是事就是抢,是功就得争!

    不得不说,生在宫里的就是聪明,比尤贵妃过于直白明显的招数深刻多了。

    建平帝没有立刻表态。

    尤贵妃看看殿下站着的霍琰,又看看顾停,继续找茬“本宫瞧着顾公子眉蹙唇弯,似有话要讲?怎么,觉得两位皇子说的不对,还是皇上说的不对?”

    顾停垂眸:“草民不敢。”

    尤贵妃:“那你笑什么!莫非是在嘲笑本宫!”

    顾停唇角微展,看了眼殿外阳光:“草民只是觉得,今天天气很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好天气意味着好收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强则国强,衣食丰则粮草足,今年九原边境,镇北王必还会捷报连连,陛下江山鼎盛,海清河宴,贵妃娘娘烦少忧消,青春停驻,储君位稳,江山有继,二皇子雄才大略,贤者能足——国家安稳,百姓富足,还什么比这更重要,更值得开怀?”

    他站在阳光里,慵懒随适,安静从容,好像能让人的心跟着安静下去。

    尤贵妃眯眼:“若所有人都像你这么闲,谁都不管事,国要怎么治,仗要怎么打!”

    顾停闲闲摊手:“所以贵妃娘娘问的是草民啊,若天下百姓都能像草民一样悠闲随适,难道不是好事?”

    马屁嘛,谁不会拍?吵架都有一个套路,你跟我讲规矩,我就跟你讲情怀,你跟我哭委屈,我就跟你讲道理,此时也一样,别人权力太大,彻底压制,想要不被问责,就得顾左右而言他,把话题拔高,坐在最顶上的那一位心情轻松了,气氛轻松了,升华到这份上,你们还好意思罚谁?而且——

    顾停快速的瞄了眼建平帝,皇上应该很喜欢听这样的话。

    建平帝眸色微深,放在龙椅靠的手缓缓握紧,的确很喜欢听这话。

    先帝昏庸,他的上位手段不是那么光明,登基以来听到的负面评价太多了,不管当初的‘狼子野心’,还是现在的‘无能为力’,他都是一个阴晦的,无能的,全靠别人才坐上这个位置的君王,他想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怎奈治疴太多,绝非一时一日可以解决,所有人都记着先前的不规矩,谁看到了他的努力!

    顾停这话说的非常好,朕的江山也是可以太平的!若每一个普通人都这样悠闲从容,过得太好都懒的起坏心思,他还愁什么?

    尤贵妃最了解建平帝,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心中更气,本宫这是为了谁!如此努力表现,竟还错了不成!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