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晴就红了红脸:“就,就最近看上的,少爷您前几日不是被打了么?九姑娘来看您,她就在外面熬药,那副样子……小的看了,就心动了。”

    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但是看上了就看上了,是晚上想着也心动,厨娘给的烧鸡吃着都不香了,他晚间梦见的都是她拿着蒲扇坐在廊下守着个药炉扇风的影子。

    沈怀楠看他这副模样,倒是笑了起来,“姚黄……你就别想了,人家心有归属,早求了恩典,等过了年就出嫁。”

    多晴虽然消息灵通,但这事情还真是不知道!瞬间就犹如失去水分的萝卜,变得皱皱巴巴,伤心欲绝,“少爷,那我是不是没机会了?”

    沈怀楠点头,同情道:“姚黄看上的是前面药铺里的王二,王二的父母也喜欢姚黄,早就互通了消息。”

    多晴眼泪都出来了,“少爷,小的命也太苦了。”

    初尝情爱,就遭遇了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

    他回到昌东伯府就开始落泪,哭得嚎啕不止,沈怀楠只觉得又好笑又好气,“男子汉大丈夫,何患无妻?你哭成这般样子做什么,平白让人瞧见了当做笑话。”

    多晴两眼冒泪花,也不擦也不抹,哭着道:“少爷,您就别在这里说风凉话了,若是将来九姑娘被说给了别人,您怎么办?您怕是哭得比奴才更狠。”

    沈怀楠见他那张脸哭得都好像肿起来了,递给他一块方巾,笑着道:“擦擦吧——我跟邵衣,能是你跟姚黄能比么?你这叫单相思,我们那是两情相悦。”

    多晴只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也不跟少爷争,哭道:“今晚您怕是要独自看书了。”

    沈怀楠好笑,“去吧,睡一觉就好了。”

    多晴回去呼呼大睡,沈怀楠可不敢睡,他明日就要跟齐泰论赋税,说实在的,心里还有一丝紧张。

    他后来仔细想过,齐泰应该是灵宝阁的掌柜,做的生意应当是珍宝,但肯定有些其他的生意。

    他的气势实在不凡。

    他又想,会不会齐泰还有其他的身份,是大官?他甚至把王爷也想了一遍,毕竟姓齐,齐是国姓。

    虽然齐姓也是秦国的大姓,京都城里姓齐的也不少,但是人嘛,总是想着对方是贵人,身份越贵便越好,要是能拉扯自己一把,那就更好了。

    ——这个念头,从他遇见齐泰的时候就有,只是被他几次三番压下去,这才做到不卑不亢。

    不过想来想去,又没有一个王爷是这般年岁和在京都的。

    他就暗自嘲笑自己真是好高骛远。于是又把这个念头压下去,告诫自己就当是一场相交。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凡是能教自己东西的人,敬重是没错的。

    沈怀楠低头看书。

    赋税跟其他的四书五经不同,它已经不是读书就能够读出感悟的,桑先生和折和光从没有教过他这些,要是齐泰真能教他,那他以后见了齐泰,也要行学生礼才是。

    他两辈子都不大,也算不得顶顶聪明的人,生在底层,倒是接触不到太多的东西,赋税两个字,看着简单,却对他来说陌生的很。

    他就借了一些书来看。不仅有赋税,还有水利和农桑。

    这书也不是从折硕明和折宴明那里借来的,他们只有诗词歌赋,倒是没有这些杂书,对于他们来说,诗词是大道,看赋税和水利倒是小道了。

    沈怀楠今日把书带到学堂里面去问桑先生,桑先生没有斥责,只是跟他说了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摊丁入亩什么时候开始的,在这期间又遇见了什么事情,发生过什么典故,一件件,一桩桩,说得细无巨细,但是沈怀楠却越听越觉得焦虑。

    他想,齐泰要考他的,应当不是这些典故。他恭恭敬敬的谢过桑先生,回来之后继续研读,却没有读出什么结果。

    直到深夜,他才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寅时准时醒来,没精神,就去提了一盆冷水洗,洗好脸后,也不敢再看赋税,只去温习昨天桑先生留的功课。

    读书到卯时末,便起身去文远侯府,到了地方,桑先生见他精神奕奕,但眼底却有青色,明白他定然没睡好,于是午时用饭的时候,便让他睡一会。

    “读书哪里是一时的事情,切不可累坏了身子。”

    沈怀楠谢过桑先生,小眯了一会,等到醒来,下响果然好多了。

    下响桑先生说史书,许是昨日沈怀楠问过赋税,今日读的诗句里面,便有说这个的。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桑先生心怀天下,说起这句诗的时候,还是感慨连连,“古往今来,赋税都是压在老百姓身上的夺命石,若是遭遇天灾,人祸,再加上苛政和赋税,那才叫百姓们活不下去。”

    沈怀楠却想到了昌东伯和文远侯府。

    这两家是伯爵侯爵之家,昌东伯是做了官,文远侯除去侯爷的身份,什么都不是。而无论是做了官还是没做官,只要有这一层身份,便由朝廷供养,每年都有银子拿,而且他们是不用交税的。

    他想着想着一走神,桑先生见了,咳了一声,沈怀楠连忙回神。等时辰不早,桑先生离开,折硕明便一边收拾笔墨——桑先生不让小厮为他们整理文房四宝,是以自小三个人都是自己整理。

    他将笔洗净,问沈怀楠,“你怎么一脸心事重重的模样?”

    沈怀楠:“只是听先生说诗,想到百姓不易,故而走神。”

    折硕明有一颗善心,道:“是啊,是以每年施粥,我都是亲自去的。”

    沈怀楠却从这句话里面悟到了什么。

    他想,上位者的善心,也不过是亲自去施粥罢了。

    但他也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因为他自己每年连施粥都没有去。

    沈怀楠收拾东西去了茶馆。

    还是靠窗的位置,齐泰还没有到。他就坐在那里等。店里面的小二眼看四方,马上就看见了这个抠门的老熟人!

    他也不嫌弃沈怀楠每次都抠抠搜搜,还是热情的问:“您要喝点什么?”

    沈怀楠这回没有抠搜了,掏出了三两银子,把他们这里有名的点心都点了一遍,然后道:“叫你们家的张大厨做。”

    小二哎了一声,站着也不走,果见沈怀楠从兜里又给他一吊钱, “去吧,以后少不了你的。”

    小二笑嘻嘻走了。

    ——铁公鸡拔毛的时候,还是爽快的,他就看中了沈三爷拔毛的爽利劲。

    不过等点心上来,茶水凉了,齐泰也没有来。沈怀楠也没有走,也没有急,只等到天黑,他看看天,快要下雨了。

    便跟小二道:“我明日来。”

    免得还要借伞。

    第二天,他依旧吩咐昨日的话,拿出了银钱和赏钱,这回终于等到了。

    齐泰进来就坐下,问,“少年人,昨日失信,可别见怪。”

    沈怀楠笑着道:“不见怪——倒是松了一口气。”

    齐泰:“哦?”

    沈怀楠:“我之前读的都是春秋等书,于赋税一事上毫无见解,三天时间,也看不出什么,倒是临时抱佛脚——那能多抱一天,便多抱一天,万一佛祖显灵,我能悟出什么呢?便回去又读了一天书。”

    齐泰笑起来,“那你悟出什么来没有?”

    沈怀楠摇头,“悟出来的东西,只我自己觉得新鲜,怕是在你耳朵里,就不算什么了。”

    齐泰,“你说说,我听。”

    沈怀楠便说了。

    他道:“我仔仔细细查了前朝本朝的赋税,便发现摊丁入亩实在是好。之前是人头税,一家有多少人,便要纳多少的税,穷人家哪里敢生,生了,也要送到富贵人家里面去做奴才,这般就不用纳税。”

    “后来摊丁入亩,穷人也敢生了。这些年,咱们大秦的人丁应该增加了不少吧?虽然我查不到具体的,但理应如此。”

    齐泰见他也不掉书袋子,也不说什么大道理,只用最平白的话说了一遍穷人生不生孩子,便觉得这小子还算对他的胃口。

    他满意的道:“再说。”

    更深的沈怀楠却不敢说了,到底是素味平生的,说太多便要留后患——其实他昨日里还想到了要让昌东伯和文远侯这等人家交税,废了供给,但这般的话,不是他能说的,也不是他这个身份该说的。

    他就只抓着百姓生孩子一条说,说到了极致,道:“我昨日晚间在床上想,要是这般一直生下去,也不是回事情。”

    齐泰听了这话,倒是终于挑了眉,问,“是有什么隐患么?”

    沈怀楠笑起来,“田少人多,到时候,粮食该不够吃了。”

    齐泰一愣,这跟他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了。他看沈怀楠倒是越来越顺眼。

    少年人,不心浮气躁,顶着脸上的伤痕,没有什么华盛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就只平铺直述,说出了他的“地少人多”道理。

    齐泰喝一口茶,这时候倒是真心实意的觉得他有点子前途了。他道:“你说得极对,我想也是,这地少人多,到时候天灾人祸一来,百姓们饿肚子,还不得反了啊。”

    沈怀楠连忙跳起来捂住他的嘴,左看右看,见无人看他们才放心。他这时候倒是相信齐泰是个关心朝政的商人了——但凡官员,哪个二愣子能说出一个反字?

    他叹气,心道路边遇贵人的心思是彻底要掩埋起来,又觉得齐泰这人倒是直肠子,交好这么个人,倒是不坏。

    倒是齐泰,人生第一次被人捂住嘴巴劝解有些话不可说,觉得好笑,只道:“也是,也是。”

    沈怀楠便看他,“齐老哥,那按照你说,这摊丁入亩应当如何?”

    齐泰道:“你刚刚只说了其一,却没想到其二。自古以来,便是将在外,圣令有所不受,这话也适用于外地的官员。上头有令,他们自有能瞒着的办法。”

    沈怀楠肃穆,齐泰便敲敲桌子,“摊丁入亩——摊谁的丁,入谁的亩?”

    他一说,沈怀楠脸色便更加沉重了。齐泰见他还真有些懂,便更加惜才,也不继续说,喝了一口茶,笑着道:“少年人,难得你还肯跟我一个商贾之人探讨这些学问。”

    沈怀楠很是惭愧,他是抱着遇贵人的心来结交的,目的也不纯,不过他本心也在,求学之路上,别人能教你东西,便是你的利,可不能看人下菜碟。

    于是笑着道:“我此前也未曾跟人说过赋税,齐老哥一说,我便想着你能教我几句,也是抱着得利的心思来的,你这般说,我心有愧。”

    这话说的人心里舒坦,齐泰越发心喜他,之前也是让人查过他身世的,觉得他这般的身世,这般的才能和能屈能伸,若是调/教调/教,许将来能有大用,若是不能用,也没有损失,如此心里倒是有了一个主意。

    他便朝着沈怀楠道:“你我很是投缘,我倒是有一桩好事送与你。”

    沈怀楠笑着道:“是什么生意?要是能成,下回喝茶,便可多喝一壶了。”

    齐泰喝一口茶,也笑:“倒不是生意。是我早年救过一个大官,他之前也曾官至一品,如今虽不做官,但也住在京都,我前几日去看他,他还说闲得慌,想寻个学生。你要是愿意,我可以举荐你去试试。”

    然后不待沈怀楠说话,他就问,“你可知道刑部尚书澹台思正?”

    沈怀楠还真知道!澹台思正老大人之前主管刑部,被人称之为酷吏。他为人古怪,对有错之人毫不留情。出身寒门,为人不甚圆滑,之前在朝为官就得罪了不少同僚,是被人骂的孤臣。

    有人说他是先帝留给陛下的一把刀,用完了,迟早会被清剿,但直到前几年辞去官职,也活得好好的。

    不过最被人称道的却是他跟夫人的伉俪情深。澹台夫人自小便有才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曾经做出无数句让人称道的诗词,是折和光时时称颂的。

    她一生没有生育,澹台老大人也没有纳妾,只守着她一个人过日子。

    上辈子,沈怀楠阴差阳错跟这位老大人接触过,虽然脾气不好,但却是个好人。

    齐泰见他脸上有激动之色,道:“你想做他的弟子吗?”

    沈怀楠却冷静下来摇头,“我敬重于澹台老大人,但我已经拜师,倒是无需再有一位先生。”

    齐泰便笑了,“你倒是尊师重道,是我欠考虑了,你能读书,自然是有先生的。”

    不过……他倒是有些舍不得沈怀楠这个人,便想了想,问:“那你家里可有姐妹?”

    沈怀楠呼吸都缓慢了下来,他点点头,“有的,我先生家里,便有三个女儿。”

    齐泰也没在意,道:“不怕告诉你,澹台夫人也在找女弟子。”

    沈怀楠呼吸更缓慢了:“您的意思是?”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

加入书架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书页 | 返回书目